谷瑤
摘 ?要:多年專項選材是我國運動員選材的重要途徑,但也有跨項和跨界選材現象的出現。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對相關的內容進行了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跨項和跨界選材是傳統選材的補充,新興項目應重視系統選材體制的建設,提高跨項和跨界選材的準確性及“早選材、早定項、早成才”可減少運動人才流失的觀點,為我國跨項和跨界選材的準確性及成才率的提高,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跨項 跨界 ?選材 ?冬奧會 ?早期專項化
中圖分類號:G807.3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6(c)-0038-02
Consideration on the selection of cross-item and cross-border athletes in China
Gu Yao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23)
Abstract: Special selection for many year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selecting athletes in our country, but there is also the phenomenon of cross-item, cross-border selec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contents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puts forward that cross-item, cross-border selection is the supplement of traditional selection. New projec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selection system,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ross-item, cross-border selection and "early selection, early determination, early talent" can reduce the brain drain of sports,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accuracy of cross-item, cross-border sele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alent rate.
Key Words: Cross-item; Cross-border; Selection; Winter Olympics; Early specialization
1 ?我國運動員選材取得的成果與問題
1.1 我國運動選材取得的成果
我國近幾屆的奧運會成績表明了我國運動員選材理論系統較為完善;學者們對運動選材的研究也在逐步加大,從近兩年我國的發文量可以看出,跨項和跨界選材是當今該領域較“熱”的研究話題,并在備戰2020年冬奧會中運用了跨項和跨界選材。
跨項和跨界選材的目的在于,可使運動員轉入新項目后能夠更好地發揮競技潛能,20世紀90年代最早關注到這一現象的王大衛稱之為“轉項成才”,并對此進行了專門性研究[1],經過長期研究發現青少年體校運動員轉項訓練的人數占總人數的59.7%、省專業隊運動員轉項人數占總人數的22.8%[2]。我國“跨項”選材已有較多的成功案例,如我國皮劃艇奧運會冠軍奚愛華曾是一名標槍運動員、家喻戶曉的110m欄世界冠軍劉翔曾是一名跳高運動員、連續2屆奧運會跆拳道衛冕冠軍陳中曾是一名籃球運動員等。據隗金水多年的統計與研究表明體育明星轉項率為10%[3];李士建表明大類間轉項、同項群轉項獲得奧運會獎牌的運動員占9.2%,轉項率明顯高于異項群間轉項運動員。
1.2 我國現階段運動選材存在的問題
1.2.1 “早選材、早定項、早成才”準確性不高
早選材、早定向、早成才是我國傳統運動選材理論的重要思想,闡述了年齡較小的運動員早期進行專項訓練可促使更早出成績,如:2017年我國15歲跳水運動員昌雅尼,首次參加世錦賽獲得女子雙人三米板冠軍;16歲游泳運動員李冰潔,2018年雅加達奧運會獲得了1金3銀的好成績。但這只能說明將天才運動員進行早期專項化訓練是正確的,更多的運動員早期專項化訓練會對身體及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如:多年重復單一專項訓練使運動員興趣下降、提升了運動損傷率、學業成績下降及心理壓力過大等。
1.2.2 冬奧項目跨項和跨界選材中存在的問題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對2020年冬奧會提出的“辦賽精彩,參賽也要出彩”及“全面參賽”的目標,國家體育總局茍局長提出了跨項和跨界選材的新興選材模式,將相似運動特征及同項群的項目間進項選材,并出臺了相關的政策保障運動員以良好的訓練狀態備戰2020年冬奧會。我國在距離冬奧會還有2年多的時間里進行的大范圍跨項和跨界選材真的可以為我國奪金添加銀嗎?我國運動員劉翔、陳中等“跨項”訓練都有著6~8年的運動經歷,一些雜技、武術及陸地項目運動員對冬季項目從“零起點”開始練起,直至登上奧運會領獎臺,在僅有的時間里,我們來的及嗎?冬奧會實行的跨項和跨界選材辦法,是在有限的時間和條件下更好地促進冬奧選手在薄弱項目上創造佳績,但不是所選的跨項訓練運動員都會成功,如我國著名短跑運動員張培萌,從2018年2月“跨項”到鋼架雪車進行訓練,但據冬奧會時間越來越近,因個人對鋼架雪車不適停止了練習。
2 ?跨項和跨界選材的反思
2.1 跨項和跨界選材是補充
客觀世界到處都存在著引起與被引起的普遍關系,唯物辯證法把這種引起的關系,稱為因果關系。其中,引起某一種現象的現象叫原因,而被某種現象引起的叫做結果。在運動選材中,跨項和跨界選材模式可解決現階段為備戰2020年奧運會冬季項目人才短缺現象,使跨項訓練運動員在短期內快速組隊參賽,并取得優異成績的結果;以及部分新興項目后備力量不足,從田徑、體操、舉重等基礎項目中選擇適合該項目的運動員進行跨項訓練,從而補充后備人才短缺現象。新興的“三跨”選材是建立在傳統選材的基礎上,對將要流失及非潛力運動員進行再利用的“二次選材”方法,并不可代替傳統選材理論及方法。
2.2 新興項目應重視系統選材體制的建設
為備戰冬奧會而采取的跨項和跨界選材模式,是一條一舉兩得的捷徑,根據競技項目的特點,從同項群、具有接近的運動屬性及特征的項目間進行選材,從而解決全面參賽、參賽也要出彩的困難,雖是權宜之計,但不失為應急之策,明智之舉。轉入新興項目的運動員大多來自基礎項目或我國優勢項目,這些項目都有自己的科學選材理論、標準及體制,新興項目不可一直依靠跨項選材來補充后備人才力量,應盡快的建立起本項目的科學選材體系,以利于系統的培養專項競技人才。早期我國的跳水、藝術體操等項目的運動員大多數以跨項選材為主,但現已有完整的科學選材體系。
2.3 提高跨項和跨界選材的準確性
不是所有項目間都可進行跨項和跨界運動員選材,如手球運動員不可“跨項”進行水球項目訓練,雖然手球與水球的技術動作、比賽規則基本相似,但就像中場跑運動員不可跨項進行游泳訓練一樣,其原因是中場跑運動員良好的體能儲備與游泳項目所需的技術特點、項目需求完全不同,所以不會游泳的手球運動員跨項到水球項目的可能性為零。盲目的跨項選材,在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的同時,還可能造成“錯選、誤選”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王大衛.對運動員轉項成才現象的初步研究[J].體育科學,1993(4):44-48.
[2] 王舜,汪作朋.我國運動員訓練過程中轉項現象的研究進展[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6,34(2):71-76.
[3] 黎涌明,陳小平,馮連世.運動員跨項選材的國際經驗和科學探索[J].體育科學,2018,38(8):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