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祿 史曙生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法等,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男籃的更迭脈絡、現實境況進行審視,發現問題并提出中國男籃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路徑。總結分析出我國男籃70年來雖然砥礪奮進,緩慢發展,但同時也存在阻礙因素。培養趨勢:提升中國男籃的國際競爭力;完善體教結合、創新多元化的球員培養模式;完善教練員選拔任用制度,執教過程加強重視科技的融入。
關鍵詞:中國男籃 ?回顧 ?展望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6(c)-0247-02
Review and Prospect of 70 year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LIU Baolu ?SHI Shushe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ging context and realistic situation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finds out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ath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In the past 70 years, although our men's basketball team has made great efforts and developed slowly, there are also obstacles. Training trend: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en's basketball team; to improve the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teaching, innovative and diversified player training model; to improve th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system of coaches, and to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Review; Prospect
1 ?新中國70年我國男籃的發展歷程回顧
從國家對中國男籃的重大決策、中國男籃的里程碑事件、參加國際大賽成績、技戰術打法演化等進行回顧,依據社會發展變遷和新中國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將中國男籃70年的發展歷程相應分為5個時期。
1.1 普及、推廣時期(1949—1973年)
1949年,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宣布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真正的站了起來,各項事業百廢俱興。這一時期,中國男籃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兩個不同層面的實踐,加速其自身的快速成長以促使籃球運動在國內的普及和推廣[1]。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籃球事業、籃球競技水平、社會普及、科學研究及籃球觀念與理論體系的確立等,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1.2 亞錦賽兩個五連冠時期(1974—1996年)
中國男籃于1975年首次獲亞錦賽的參賽資格,9戰全勝奪冠。1979年,國家施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男籃深化改革、嚴格管理,不斷加強對外交流,中國籃球運動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獲第一個亞錦賽五連冠后,1985年,中國男籃在第13屆亞錦賽中未能衛冕。1995年亞錦賽中國男籃奪冠,收獲第二個亞錦賽五連冠。1996年奧運會,中國男籃第一次殺進奧運八強。
1.3 不斷探索,曲折前行時期(1997—2008年)
1997年第19屆亞錦賽,中國隊直接殺進半決賽后失去狀態,不敵韓國隊,無緣決賽,最終獲第三名,六連冠再次破滅。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男籃在小組賽戰勝德國隊,第三次殺進奧運八強。
1.4 步入低谷,屢遭質疑時期(2009—2014年)
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籃小組賽五戰皆敗,創中國男籃奧運史上最低排名。2014年仁川亞運會,中國男籃創造了男籃亞運會的最差戰績。這是中國男籃自從1974年征戰亞運會40年首次無緣獎牌。
1.5 重建、創新時期(2015—2019年)
2016年里約奧運會男籃小組賽五連敗出局,終獲第十二名,宮魯鳴下課。2017年4月28日,中國籃協聘用李楠、杜鋒分別擔任紅、藍兩支中國男籃主教練。2018年亞運會男籃決賽,戰勝伊朗隊,重奪亞運會男籃金牌。
2 ?新中國70年中國男籃未來走向
2.1 走出“亞洲溫室”,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國男籃的球員只有走出國門,走出亞洲,放眼全球,適應歐美強隊的強悍打法,才能真正提高自身水平。1994年中國男籃在世錦賽上戰勝西班牙隊首次進入世界前八名,西班牙男籃實行改革,將大批優秀球員輸送至海外進行培養,兩國籃球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中國男籃仍然在為突破世界第八最好成績而努力,而西班牙男籃在2006年獲得世錦賽冠軍,并且常年躋身世界前列具備和美國男籃抗衡的實力。這說明一個國家的籃球發展不能只“閉門造車”,優秀球員留洋海外可以增加他們與水平更高的球員進行比賽鍛煉的機會,從而刺激球員不斷突破自我。
2.2 完善體教結合、創新多元化的球員培養模式
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有了讓體育人才培養回歸教育培養體系中去,但受我國舉國體制的影響,仍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造成我國籃球甚至總體體育水平下降[2]。
為實現由各級院校向職業聯賽培養高水平球員這一穩定的渠道,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需進行融合,讓職業后備球員仍以學生的角色進行文化的學習,在接受全方位教育的基礎上進行專業的籃球訓練,可以由體校、俱樂部和學校的教練建立教練團隊,以保證學生球員在專業理論學習和技能學習上的兼容。除此之外,各級院校應對專業球員有專門的、具有靶向性的“特色課程”,以此督促球員文化成績的進步。
2.3 加強教練員執教過程中科技的融入
球員訓練的時間,一定比在場上比賽的時間多[3]。隨著科學技術、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高科技手段介入籃球的方面越來越多。NBA的勇士隊曾在2016年獲斯坦福商學院頒發的“安可獎”,是職業體育史上第一次榮獲該獎項,以往拿獎的一般都是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教練員要合理的用數據分析球員的每一次運球、傳球、速度、和隊友之間的距離以及跑動距離,增強使用分析、視頻等其他技術工具的頻率,關注球員的加速度、變相、心率、膝關節踝關節的壓力等相關指標,這不僅可以提高球隊成績,還能合理的管理球員的工作量,減少傷病。對于場上的技戰術,運用優秀的人工智能算法,自行“看懂比賽”并給出合理化建議,精準的追蹤每個球員的移動、傳球、投籃的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將科技融入教練員的執教,會產生很奇妙的化學反應,對于中國男籃的益處不言而喻。
3 ?結語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男籃在不同時期“刻度尺”下發展的重點、思路、模式以及機制既有差異性又有延續性,構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男籃體系。當前,要理性看待中國男籃在2019年男籃世界杯中的失利,多方面審視中國男籃發展中的諸多問題,正視自身的不足,堅持姚明任中國籃協主席以來所進行的改革措施和改革信念不動搖,走出亞洲,提升自身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王家宏.新中國籃球運動發展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2] 李鴻亮,韓學民.我國籃球技戰術風格的發展[J].體育文化導刊,2009(11):48-51.
[3] 楊尚劍,孫有平,季瀏.教練領導行為與凝聚力:信任的中介作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38(2):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