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融媒體時代下,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是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基于融媒體的大學英語教材出版融合發展勢在必行。筆者結合多年工作實踐,深入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大學英語在線教學與教材的使用情況,從大學英語教材融合發展的理念、以用戶為中心開發教材、“教材+資源+平臺+服務”產品一體化等方面提出建設思路。
【關? 鍵? 詞】英語教材;數字化;教材出版;用戶中心;融合發展
【作者單位】徐常翠,沈陽工程學院外語學院。
【中圖分類號】G237.9【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4.028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在2019年4月舉行的全國高教處長會上指出,要打好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籌謀國際人才引領推進公共外語教學改革。2019年,教育部召開 “六卓越一拔尖”計劃 2.0 啟動大會,提出以培養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的創新人才為抓手,開展一場深刻的高等教育“質量革命”。在媒體融合時代,我國高等教育要把互聯網、數字化資源、云平臺與紙質教材出版有機結合,把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有機融合,全面深化通識英語、新工科英語和學術英語教學改革,推動大學英語教材編寫出版的融合創新發展。
一、融媒體時代大學公共英語教材出版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因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可見,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是推動教育可持續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1.大學英語教材出版與數字化資源和網絡平臺融合
目前,大學英語教材分為通用英語教材和專業英語教材兩種,主要以通用英語教材為主。具有代表性的外語類圖書出版機構有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這兩大外語類出版社一直以教材出版為龍頭產品,如《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綜合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大學英語聽說教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隨著融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教材不但具有優質的紙質教材,而且還有相應的配套網絡端、移動端等同步資源。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諸多數字化資源和網絡平臺并沒有得到充分應用。以筆者所在的沈陽工程學院為例,雖然出版社在教材出版時充分考慮到紙質教材與網絡學習平臺、APP等移動端的配套使用,但是大部分教師對教材配套的網絡課程學習平臺和“隨行課堂”APP移動應用學習平臺的了解不足、應用不多,只是使用了教材配套的一些電子課件和電子文檔等。
2.教材配套數字資源在線上教學中發揮了良好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筆者所在的沈陽工程學院基于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工作部署,及時有效開展了在線教學工作。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基于教師和學生沒有紙質教材的現實情況,針對《全新版大學進階英語綜合教程》《大學英語聽說教程》兩部系列教材,免費開放旗下外語智慧平臺中的所有課程和教學資源,極大方便了高校廣大師生開展在線教學活動。筆者所在的沈陽工程學院對在線平臺選用、授課形式和課程管理方式等進行了反復論證和實踐,選擇了較為科學合理的線上教學方式,達到了預期的在線教學質量和效果。
沈陽工程學院教師結合學校教學日歷安排學期內容,設定教材內容,細化分級內容和考核標準。教師和學生通過電子教材、在線數字資源進行備課與學習,基本達到與紙質教材同步的教學效果。因數字課程要在智慧教學云平臺PC端或移動端使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在電腦端提供了較為專業、高質量的教學課件參考。在隨行課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U校園(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備課中心,教師可以預覽下載、共同分享相關的課程資源。與此同時,教師和學生可以下載手機客戶端,隨時隨地體驗教材配套音視頻及口語訓練資源,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3.教材配套的網絡教學平臺成為線上教學的有效載體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推出學習輔助支持APP——外研隨身學,在U校園上系統推出Unipus 高校外語教學平臺,其平臺內容涵蓋英語、日語、俄語等多個語種,能支撐大學外語、外語專業及高職、中職等不同層次教學,為高校外語教師和學生提供線上學習、互動交流、教學管理和評估測試等專業化的服務。為更好地服務高校英語在線教學工作,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對在線外語教學管理平臺做了進一步優化。一是課前布置學習任務,包括作業、測試、各類輔助資料(音頻、視頻)等,向學生推薦各類學習資料,進行在線互動答疑(網頁與手機端均可)并監測學生學習情況。二是教師在每個教學單元,以課程通知的形式提醒學生完成練習,并記錄學生預習的過程,同時將一些重點、難點發布到平臺上。三是學生通過平臺學習,能夠自主學習教材所含的內容,及時完成教材中的練習題,系統進行客觀題和主觀題的自動批閱。教師在線上教學中可以把直播平臺和電子教材有機結合,順利完成學生簽到、重點和難點的講解等。四是外語教學平臺對學生進行在線學習分析,實時給出反饋,并自動統計分數,對學生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
二、融媒體時代大學英語教材出版融合發展的主要思路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教育現代化的步伐。《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是我國第一個以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的中長期戰略規劃,其中心思想是教育強國,提高教育總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融媒體時代,大學英語由公共基礎課向核心通識課程轉變,學習方式也向智能化轉變,評價方式也向“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轉變。同時,針對各學校發展的特色路徑,校本考試越來越普遍。基于融媒體的大學英語教材出版融合創新發展已經勢在必行。
1.教材編寫要把數字化資源與紙質教材進行無縫對接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在線教學,對高等教育理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改革產生了深刻、變革性的影響,大學英語教材出版必須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
“智能+在線+教育”將是融媒體時代大學英語教育的新內涵。大學英語教材的課程資源應由教材、課外資源(紙質教材+電子課程+網絡資源)組成,實現人工智能與在線教育的有機融合。這是在線教育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出版社可以和高校共同探索實踐,以高質量英語教材及慕課開發來推動高校一流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創新,助推高等教育變革,促進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出版社要以自身豐富的優質在線資源為依托,形成“教材+資源+平臺+服務”的研發態勢,整合電子資源、數字課程、在線平臺以及智能服務等多種要素產品,并建立產品內部多向融合與協同共享機制。出版社也要精心研發多種媒體融合的新型紙質教材,通過APP移動端將傳統紙質教材與豐富多樣的數字資源、在線教學進行融合創新,既要打造以紙質教材為中心框架的優質數字課程,又要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做好數字課程更新、維護、監控和服務等,為高校更好地開展線上與線下、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有機結合的教學提供有力支撐。
2.以用戶為中心更好地推進大學英語數字化教材的出版融合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我國大學英語教材供應端的數字化進程加速。未來不論是通識英語教材,還是學術英語教材、新工科英語教材,都要堅持“用戶中心觀”。“用戶中心觀”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教材數字化。教材出版要提供豐富的數字資源和先進的網絡平臺,實現紙質教材與網絡資源、APP端的同步策劃。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推出的教材都有相應的移動學習端,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教學與學習。同時,優質教材的推廣要能為外語教學提供教、學、評、測、研一站式的混合教學解決方案,全方位提升學習體驗和教學效果。全流程一站式服務覆蓋教、學、評、測、研,實現多層次課程體系多終端的無縫銜接,并融合不同教學場景,從而滿足學生多元的深層次學習需求。
第二是著力做好教材在線產品的體驗推廣。出版社可以面對高校以及廣大師生推廣在線教材、課程的免費體驗。各高校教師只有體驗到數字化教材良好的使用效果和網絡教學平臺的方便、快捷和高效,才會選擇數字化教材。出版社還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高校和生源特點,制定不同的數字化教材使用方案和優惠推廣政策,以達到推動高校教學改革、提升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的效果。
3.大學外語數字化教材要體現“精與準”
“精”指的是教材出版的精細化。“精”是教材研發出版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其本質在于數據驅動的動態供應能力。“精”是指教材編寫出版時要準確把握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新形勢、新要求和新任務。以數字化課程為支撐的英語教材,包括微課、慕課、云課程、“互聯網+課程”,這類數字化課程對人的因素考慮不足,關注技術大于關注人。出版社要進一步強調對人的關注,即以教師和學生的收獲與進步為考量標準,對數字化教材出版和課程建設做出精準合理的判斷。
“準”指的是數字化教材出版要準確識別用戶。出版社要針對不同類型高校的教師和學生群體做出準確判斷,包括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師觀念的轉變、生源的特點和基礎。這些都是數字化教材出版需要考慮的因素。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認為,“信息的富足帶來的是關注的貧乏”。各個高校雖然獲取各類教材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掌握數據的速度越來越快,但是其關注點并不是越來越多元,反而是越來越聚焦,在選材時必然精益求精。對此,出版社要基于數據做個性化推薦、智能化分發,不斷強化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4.大學英語教材出版要準確把握使用者角色的變化
教材使用者包括購書者、教材及其數字化課程管理者、教材傳播者、出版社研發產品和服務的共同創作者。未來,教材使用者不僅是購書者,而且是上述四個角色的集合。
(1)教材的購買者是利潤貢獻者。高等院校通過對教材及相關數字課程和在線平臺的使用,使教材的價值得到體現。
(2)教材及其數字化課程管理者。教師和學生通過對數字課程和在線平臺內容進行取舍,進而掌握所使用教材的管理權。未來,出版社應思考如何讓高校充分了解數字化課程和在線平臺的優越性。
(3)教材傳播者。數字化使在線教學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融媒體技術助推出版社走向智能化,使出版社能提供精準服務,幫助教材研發團隊更好地獲取新用戶。
(4)出版社研發產品和服務的共同創作者。未來,出版社應和高校共同打造具有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高校可向教材編寫者及出版社提供細顆粒度的使用數據,使教材研發團隊了解使用者的精準需求,進而提供精準服務,開發豐富多樣的教輔功能,并構建多維度的融媒體矩陣。
總之,出版社與高校要共同加強教師教學的建設,全面開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開展適合教師和學生的線上、線下培訓和教學技能競賽,提高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提升教師對數字化教材的使用水平。
三、結語
當下,我國高等外語教育教學面臨新形勢與新挑戰,呈現新特色與新形態。融媒體時代,國家大力支持英語教材研發。教材研發團隊及出版社應堅持立德樹人、為國育才的思想觀念,持續推進“教材+資源+平臺+服務”研發格局的全面轉型,為用戶開發內容一體化、開放互動的英語數字化教材,并提供良好的教學指導和個性化課程服務,最終實現融媒體時代下紙質教材和數字資源的融合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曉光. 教育出版融合發展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編輯,2020(1):4-9.
[2]王卉. 爭議頗多的數字化課程:現狀與未來[J].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102-107.
[3]程實. Unipus支持下的智慧外語學習模式[J]. 文教資料,2019(28):225-226.
[4]陳亞紅,楊香玲. 基于“隨行課堂”APP的大學英語移動學習評價研究——以天水師范學院為例[J].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0(1):34-37.
[5]趙一蕊. 芻議大學英語教材的開發與出版趨勢[J]. 出版廣角,2015(10):42-43.
[6]饒國慧. 基于混合式學習的教材出版融合創新之路——以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新目標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為例[J]. 出版廣角,2020(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