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
摘要:戲劇表演藝術中,演員對于人物的塑造、演繹十分重要,不僅影響了演員自身在觀眾心中的印象,而且對于觀眾對角色的理解、觀眾對整個戲劇所要表達的東西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作為戲劇表演的演員,需要熱愛自身的演藝事業,在表演前提前對劇本和角色都進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再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人物中,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從內心和肢體行動兩方面同時展現人物的情感,從而塑造生動、豐富的人物形象。
關鍵詞:塑造人物;情感調動;戲劇表演藝術;策略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8-0128-02
一、前言
隨著文藝文化的繁榮發展,我國的戲劇表演藝術事業也在不斷進步,不乏一些優秀的演員給我們帶米了許多優秀的戲劇表演作品,將角色融入豐富的情感,使其形象更加鮮明、具體化,從而給廣大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與思考。情感是演員表演的靈魂,如果表演都沒有了情感,那么表演也就沒有了意義,便不能稱之為藝術。一個演員想要塑造好人物角色的形象,必然還要在基礎的動作訓練外加以情感的積累,在表演時將人物角色的內心“表面化”,使觀眾能夠看到、感受到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戲劇表演藝術與人物情感
藝術性是戲劇表演中最為突出的一個特征,而其藝術性就需要情感來支撐和體現。情感是人類區別于自然界中其它許多生物的特征之一,隨著人類的發展進步,人類的情感也越米越豐富多樣化,并且更加深刻。雖然自然界中也有許多其它生物擁有一些情感,例如“護犢情深”一詞講的就是動物母親對孩子的愛護之情,但是,我們可以毫不夸張的地說人類是我們所知道的生物中為數不多的能夠表演出豐富的情感的生物。而無論是劇本的創作,還是戲劇的表演,都離不開“情感”二字,也只有豐富的情感,才能讓觀眾深刻地理解到人物的形象特點。因此,將劇本呈現給觀眾的戲劇演員就顯得十分重要,演員不僅是劇本的解讀者,同時也是劇本與觀眾之間的紐帶,優秀的演員不僅能夠很好地解讀劇本中人物的情感變化,而且還能夠通過自身的表演將這些情感準確地呈現到觀眾面前,讓觀眾也能理解、感受到戲劇中人物的情感起伏。但也要注意,過分的、夸張的表演也是不屬于表演藝術的。
表演中的情感在大多數時候都并非是完完全全的按照劇本展開的,而是演員們在對劇本進行解讀后,加上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礎之上,在表演過程中進行創作,因此,表演過程中不僅有劇本人物的情感,也會慘雜有演員個人的情感。所以,演員自身的情感對于人物角色的呈現也是非常重要的,當演員在表演過程中摻雜太多的個人情感、情感太過外顯時,就會影響到觀眾對于人物的解讀。例如,當要表現一個人處于絕望的境地時,如果只是用悲情的哭喊米表達,那么這個演員一定是不專業的、不為大家所認可的,但如果將表演換為人物開始悲戚,然后又轉為沉默深邃或帶有看破一切的譏笑,那么表現人物情感的效果則會好很多。比如在《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一角,在她與張無忌的大喜之日,新郎當著眾人的面跟隨另一個女人棄她而去,而她在絕望的同時還要面對那么多人,讓人看盡笑話,當時她只是絕望、無助地哭泣,而后來,她卻變成了人們口中心狠手辣的“魔女”,眼神、表情神態中都透漏著狠毒,非常完美地詮釋了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所以,在演員解讀人物時,就要將自己融入角色之中,對其情感進行深刻的感受和剖析,對其所處的情境進行合理的聯想,在表演時忘掉自己,把自己當做是角色去展現其情感,從而創造出真實的、深刻的人物形象。
三、戲劇表演藝術中演員塑造人物的情感調動策略
(一)戲前充分準備
作為演員,首先要具備良好的表演基礎,才能夠有可能塑造出現貨的人物形象,此外,也要在表演開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塑造人物前,演員需要對人物角色本身有著充足的了解,而對于人物角色的把握,不僅要對人物本身進行剖析,同時也要對整個劇本進行剖析。
首先,當演員拿到劇本時,需要對整個劇本進行分析,了解故事的背景和大致梗概,分析作者主要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把握整個劇本的情感基調變化情況,對劇中的每一個人物角色有了初步的印象或了解,從而才能幫助到后面對個別人物角色的理解與塑造。
其次,才是對需要演繹的人物進行分析,在對整體劇本進行了解后,再將自身融入角色之中,去體驗、感受人物的經歷和情感變化,在此基礎上融入自身的思考,從而給角色精準地定位,通過白身的表演米展現人物的情感變化,從而創造生動的人物形象。
(二)全身心投入
在進行表演前,演員需要“拋掉”自我,將身心全部投入到角色的塑造中,才能創造出鮮活的人物形象。在表演時,如果演員無法釋放自我,那么就很難將角色演繹好。所以,在表演前,演員就需要忘掉自我,調整好心態,不去想任何自己的事,如此才能將自己全身心的融入到人物角色之中。只有十分熱愛戲劇表演的演員,在將全身心都投入到表演之中,才有可能將人物活靈活現地演繹出來。全身心的投入,要求演員要把自己就當做角色本身,按照劇本的故事情節,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在語言、神態、肢體動作等多方面去展現角色的特點,以此米體現人物的情感變化,從而才能讓觀眾看到生動形象、情感豐富的人物角色,甚至引發觀眾的共鳴和思考,如此才能獲得大家的認可,才能稱之為表演藝術。
(三)內外一齊調動情感
內、外分別指的是演員的內心情感、外部動作表情等,只有內外達到統一,才能夠更好地展現人物形象。
在內部方面,首先需要演員具有較高的內在修養,具有較高的表演專業水平,如此才能在表演時自如地調動自身的情緒情感,也才能夠有較好的表演效果。其次是演員在表演前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在表演時才能立即進入狀態,調動自己的內心情感。并且,也要將人物內心的情感適當的展現出米,不能過分地克制壓抑,也不能過于張揚夸張,要把握好展現的度十分重要。
在外部方面,則需要演員合理調動自身的肢體活動,一位在劇本上一般不會對每一個場景人物的肢體動作進行非常詳細的描述,因此這是演員需要自主創作的一部分。適當的肢體語言能夠直接地表現出入物的內心情感世界,從而留給觀眾深刻的印象。而外部的肢體表現形式,一般為與臺詞間的配合。在念到某句臺詞時,可適當地加上一些肢體動作,例如,在表現人物不可置信、一時間無法接受某個消息時,可將雙手緩緩舉起,作要捂嘴卻一直沒有捂到的樣子,同時兩只腳再稍微往后退,用肢體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情感。另外,還有一種表現形式,在戲劇的表演中,也時常會出現用旁白或音效來做背景鋪墊的,例如,當旁白讀到“太陽已經升起……”的時候,人物可以是輕輕的仲個懶腰,以此米配合故事背景。只有將內、外兩種活動一齊調動,才能更好地詮釋任人物的內心情感,才能給觀眾深刻的理解。
(四)合理運用心理學知識
在實際的戲劇表演過程中,演員往往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而無法很好地調動自身的情感,從而影響到自身的表演,而合理地運用心理學知識可較好地避免這一不良影響。
首先,是要運用倫理學知識,讓演員置身于各種角色之中,使其去感受、感悟各種角色間的不同點與相同點,使其不斷提高表演的專業素養。
其次,是要運用邏輯心理學的知識,作為人類,本身是具有組合不符合邏輯事物的能力的,例如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些詞句即使其中有字的順序出現錯誤也不會影響閱讀,這就是因為我們的本能能力在起作用。所以,在表演時也要運用到此種知識能力,將整個劇情良好地串聯起來,從而才能使整個表演劇情具有連貫性和邏輯性。
最后,還要運用到感情心理學的知識,在表演過程中,演員必然會接收到燈光、音樂等信息,一些是推動情節發展的有利信息,而還有一些則會對演員產生干擾。因此,在演員表演的過程中,需要對感情心理學的知識加以應用,避免被錯誤的信息干擾。
四、戲劇表演藝術中演員塑造人物的情感調動實例
對于大多數人來講,應該都知道《雷雨》這部戲劇,那么我們今天就根據這一部戲劇來簡單說一說在表演過程中演員如何去塑造人物角色。在第一幕的開場時,舞臺最開始時全黑的,大約維持了十秒左右才逐漸明亮,就能給人一種比較壓抑的感受,提前讓人感受到故事的大致風格。而當魯大海出場時,則是略微有點不自在,演員則是在進場時走得稍有點肢體不協調以展現不自在的感受,同時仔細觀察也能發現其表情也有著微妙的表現,從而展現出魯大海這一人物與這周公館不適應,同時也暗示了當時新舊思想間的沖突。這就是演員利用肢體語言去展現人物內心的情感。而當他的妹妹四風說到老爺在旁邊屋里讓他小些聲講話時,魯大海則以輕蔑的神情看著四鳳,這是演員在調動內外情感的情況下,用其面部表情來展現內心情感,輕蔑的神情有一些是對四鳳的,他認為自己的妹妹和自己太不一樣了,還保持著老舊的觀念,竟然維護著剝削底層人民的人。另一方面則是代表著新一派對“老爺”這一舊稱的輕蔑。
五、結語
總之,在戲劇表演中,演員如果想要塑造生動的、深刻的人物形象,那么就需要演員十分熱愛表演,在對劇本和人物本身進行剖析的前提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劇情之中,通過各種方式展現人物的情感及變化。從而才能讓觀眾深刻地感受到人物鮮明的特色及其形象,并且使觀眾產生感悟或共鳴,也只有這樣的戲劇表演,才能被稱之為藝術。
參考文獻:
[1]門慶寶,谷金洋.淺談戲劇表演中臺詞與演員情感動作的融合[J].戲劇之家,2019(01).
[2]王小桃.立其規矩成其方圓——論戲曲音樂程式化的源流、嬗變及功用[J].戲劇文學,2019(03).
[3]張玉蘭.角色塑造之神情美以二人臺《走西口》角色表演為例[J].中國戲劇,2019(01).
[4]王家元.“評價”與“引導”才是開啟表演之門的鑰匙——戲劇表演專業表演課的教學方法探討[J].四川戲劇,2018(03).
[5]劉潔琪,歌劇表演藝術的審美藝術探究——以民族歌劇《木蘭詩篇》為例[J].河南社會科學,2019(03).
[6]田力,劉翼,余毅.戲曲片段教學進入高校表演專業課堂初探——以成都理工大學表演專業川劇片段教學為例[J].四川戲劇,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