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紅玉
【關鍵詞】乳腺癌;新輔助化療;超聲造影;常規超聲
【中圖分類號】R737.9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6-0084-02
手術聯合放化療是目前臨床治療乳腺癌的常用方式,其中新輔助化療的應用,已被諸多臨床研究證明,能提高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保乳率、生存率。超聲技術以其無創、可重復、診斷準確度高等優點,已被廣泛用于臨床療效評價當中[1],其中超聲造影更是可以對治療前后病灶微循環變化情況予以顯示,是應用價值很高的影像學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行新輔助化療的乳腺癌患者28例為觀察對象,皆是原發性乳腺癌病例?;熐霸诔曇龑伦龃┐袒顧z,由病理組織學確切診斷是乳腺浸潤性導管癌。28例患者皆是女性,年齡最低者34歲、最高者55歲,年齡平均值45.2±3.6歲。
1.2檢查方法
1.2.1常規超聲檢查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配以頻率在6~18MHz的線陣探頭,仰臥位下接受檢查。兩側乳房皆完全暴露在外,患側乳房做全面、細致的掃查,明確病灶后,以其為中心,行多切面掃查。觀察內容:腫瘤大小、數量、位置、形態等等,記錄病灶內血流最豐富的斷面,掌握腫瘤血流信號的分布、變化。
1.2.2超聲造影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使用9L探頭,選擇六氟化硫微泡對比劑作為超聲造影劑。確定好最佳造影切面,啟動實時造影成像技術,對動態灰階超聲表現加以觀察。使用5ml生理鹽水溶解造影劑之后,搖晃均勻,于肘部靜脈快速團注,再用5ml生理鹽水沖管。打開計時器,對造影劑進入、消退情況做動態性觀察。觀察內容:增強模式、血流形態、造影劑在病灶中的灌注面積等。
得到的超聲檢查結果,由至少兩名醫師做出評價。
1.3數值檢驗
治療前后的療效變化數值以均值加減標準差的方式表示,采用t檢驗;由SPSS22.0醫學軟件做統計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檢驗判定:P<0.05。
常規超聲可見,化療后乳腺癌患者腫瘤體積顯著縮小、病灶內血流速度明顯減緩;超聲造影則對化療前后的造影劑灌注區域、強度變化予以了體現(P<0.05),見表1、表2。

表1? 化療前后的常規超聲表現(-x±s)

表2? ?化療前后的超聲造影表現(-x±s)
在目前治療乳腺癌的多種手段當中,術前新輔助化療手段獲得了廣泛應用,它的治療機制在于:通過影響生物學因子,減小腫瘤體積、降低分期、消滅微轉移灶。而對其治療療效的評價,通過超聲技術,是觀察到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直觀、準確的有力手段。
六氟化硫微泡對比劑是一種血池顯像劑,它的應用能進一步增強病灶和四周組織圖像的對比度,以此來清晰顯示出病變。針對乳腺惡性腫瘤的新生血管而言,不僅細小、迂曲,而且管壁當中缺少內皮細胞,這些均是造成常規超聲無法準確檢出血流速度緩慢的小血管的主要影響因素,而針對常規超聲的這一應用缺陷,另外采用超聲造影技術則能予以彌補,通過觀察到低速血流,實現對腫瘤微循環特征的更準確評價,進一步明確病灶范圍[2]。超聲造影劑注入之后,乳腺癌富血供的區域會有高增強表現,壞死區則不見增強亦或是低增強,以此來反應出腫瘤內血管數量的變化、形態學的改變。
但并不是說常規超聲無可取之處,常規超聲可用于計數和測量,如本次結果數據顯示,新輔助化療后乳腺癌患者腫瘤體積顯著縮小、病灶內血流速度明顯減緩[3]。
由此也表示,常規超聲技術與超聲造影技術二者結合,能清楚、直觀、確切的反映出乳腺癌患者新輔助化療的療效。其中常規超聲應用價值在于對病灶位置、形態與治療前后體積變化等予以確定;超聲造影技術的應用價值則在于對腫瘤微循環特征的評價,兩者相結合使用的療效評價更全面。
綜而,常規超聲與超聲造影的聯合技術應用于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評價當中,能清晰、直觀的反映出療效變化,有積極的診斷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麗艷.彩色多普勒超聲聯合實時彈性成像技術在乳腺癌、宮頸癌篩查中對乳腺結節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20):95-96.
[2] 李敏,鄒輝,王濤,等.超聲BI-RADS分類數據系統聯合彈性成像技術對小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5):1073-1075.
[3] 張罡.乳腺超聲造影、彈性成像技術單獨及聯合診斷乳腺癌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醫刊,2018,45(20):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