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
【關鍵詞】全面護理模式;膽結石手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R3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6-0181-01
膽結石屬于常見的膽道系統疾病,以女性為主要發病群體,且伴隨年齡增長,臨床發病率也隨之提高[1]。目前階段,人們生活質量水平顯著提高,加之生活壓力不斷增加,直接提高了膽結石發病幾率。在治療中,腹腔鏡微創治療始終存在一定風險,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偏高,對術后康復十分不利。為此,需在圍手術期采取相應的護理服務。其中,全面護理模式屬于現代護理干預模式,注重護理的整體性以及全面性。基于此,文章將行膽結石手術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闡述全面護理模式的具體應用價值,以供參考。
1.1 基礎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7年09月~2019年09月期間收治的行膽結石手術患者100例,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齡(54.93±5.54)歲,平均病程(3.12±0.36)年;實驗組患者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齡(54.75±5.62)歲,平均病程(3.97±0.41)年。兩組患者基礎數據經比較差異性不明顯,可比性顯著。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模式,根據護理工作常規性要求開展。
實驗組應用全面護理模式,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術前護理。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檢查,對其基本信息加以了解并詳細記錄,嚴格監護病情相對嚴重的患者。同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有關手術的內容,通過溝通與疏導,使患者負面心理狀態得到改善[2]。
②術中護理。手術室內部環境要清潔且舒適,對室內的溫濕度條件進行調節,確保符合患者感覺舒適性需求。另外,要幫助患者呈現正確手術體位,能夠在術中積極配合,促進手術治療的順利開展。
③術后護理。待患者麻醉效果消失以后,會有一定的不適感,所以護理工作人員要采取必要的心理疏導措施,保證患者的生活健康。同時,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改變進行觀察,詳細記錄。在患者出院以后,需叮囑其盡量多地飲水,飲食習慣要科學,盡量減少高熱量或者是高脂肪類食物的攝入量,以免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
1.3評價指標
比較分析實驗組、對照組各項圍手術期指標、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一系列指標數據。
1.4統計學分析
對于兩組行膽結石手術患者臨床干預結果,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展開數據分析,計數資料(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計量資料(各項圍手術期指標)分別選擇使用n(%)、-x±s的形式進行表示,并展開X2檢驗、t檢驗,結果P<0.05,即可證實組間數據差異具備臨床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各項圍手術期指標分析
實驗組臨床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備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表1)

表1 對比實驗組、對照組各項圍手術期指標(-x±s)
2.2實驗組、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前者管道脫落、發熱、感染發生率均比后者低,組間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析(n/%)
誘發膽結石疾病的因素諸多,和性別、肥胖、年齡以及性別等存在直接關聯。而手術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但術前患者情緒波動較大,很難積極配合醫生接受治療,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3]。而且,受不良心理情緒的影響,患者的手術耐受力也偏低,手術風險系數較高,對術后康復產生了不利影響。要想加快患者術后康復的速度,就必須高度重視圍術期護理的重要性。
全面護理模式注重護理方法的全面性與整體性,以常規護理為基礎,強調服務完整程度,確保各護理環節的連貫性。將全面護理模式應用于膽結石手術患者護理中,對心理因素的不利影響加以考慮,避免治療依從性下降。同時,全面護理模式會對容易誘發的并發癥做出考慮,合理采用相應的護理措施,加快術后康復速度,臨床推廣價值顯著[4]。
在以上研究中,實驗組應用全面護理模式,各項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實,行膽結石手術患者接受全面護理模式,有利于促進其術后康復速度的加快,優化患者的生活質量,使其住院接受治療的時間縮短,進一步促進臨床護理工作的進行與落實,也為全面護理模式的普及應用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詹步旋.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體會[J].飲食保健,2019,6(49):105-106.
[2] 吳惠華.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19,6(48):207.
[3] 吳艷萍.全面護理模式在圍手術期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健康必讀,2019,(6):182-183.
[4] 張瓊.研究全面護理模式在圍手術期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健康必讀,2018(3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