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眾所周知,水力發電企業的特點是建設周期較長、一次性投資大,雖然在建設上花費較大的資金,雖然一旦使用起來非常穩定,但使用期間的資金回籠還是比較慢。大部分水力發電企業的固定資產總數占據總資產的比例較大,一般占據總資產的90%以上。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設備資產分布范圍廣、組成結構復雜、設計的部門和人員多,資產設備管理工作往往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引起相關人士的高度重視,理清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資產安全、設備健康、責任落實。
關鍵詞 水力發電企業;資產管理;固定資產
一、水力發電企業資產管理現狀
盡管水力發電企業的資產數量及價值較大,但由于水力發電企業的經營和生產模式較為單一化,其資產的管理方式也較為簡單。這樣就會使資產管理的效用不能充分展現出來,不利于水力發電企業的健康發展。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的水力發電企業在資產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資產管理粗放,管理責任不落實;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導致賬實不符;固定資產的處理、維護不及時,從而導致成本升高,降低了企業的利潤。對水電企業而言,資產(設備)相關的成本費用相當高,如建設開支、折舊費用、建設期間的貸款利息、設備維護與檢測費用、維護檢修耗材費用、設備改造及相關研發費用等。由此可見,資產管理工作是水電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其耗費也構成了水電企業成本費用的重要部分,資產管理水平也就直接決定了水力發電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二、水力發電企業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管理責任落實問題
由于水力發電企業一般屬于重資產行業,且相關的資產設備等也是企業生產的主要物資基礎,因此,必須對相關的資產進行責任制管理。當前各水電企業往往也是建立制度與管理系統進行責任落實,但在實際工作中,資產的使用相當頻繁,導致相關責任人對于資產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或者未能足夠重視。例如,部分工作人員并不清楚自己應當對哪些資產負有保管責任或者維護責任,或者對于資產變動情況是否與系統登記一致;自己管理的相關資產是否定期進行檢修、維護,相關操作人員是否具有資格等都未能做到完全到位;水電力發電企業是否對于資產管理責任制的落實也未能定期進行檢查或評比,未能結合資產的清理與盤點對于資產管理責任制作出修訂與明確,久而久之導致責任疏漏,更嚴重的形成了“法不責眾”的資產管理的不利環境。
(二)資產管理的制度問題
對于水力發電企業來講,其資產種類多,形成渠道也多種多樣。例如,部分資產屬于自己構建轉固形成,部分資產是直接外購形成,還有些資產是經向外采購多項明細資產組合而成且發揮專用的功能,因而將電力企業管理作為單項資產管理。正是由于數量繁多加之形成途徑的多樣化,導致企業的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難以完全統一,出現了賬實不符的現象。此外,由于水電企業往往占地較大,實物資產是分布到廠區的各個區域,如線路、電源、信息采集器、消防設備、變壓器等,而當前水力發電企業對于這些資產,在管理上也沒有做到盡善盡美,如對于某些可予報廢的資產沒有及時辦理報廢手續,或者對于部分已經報廢的固定資產也沒有進行報廢的相關審批手續和賬務處理等。所有這些都是企業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沒有嚴格實施造成的。
(三)資產的維護管理問題
一是對于資產的維護管理未能及時檢查。大多數水力發電企業常用的做法,是根據維修人員的經驗進行相關的檢驗維修,這樣不僅會對應該定期檢查和維修保養的設備造成維修延期,還會對設備造成極大的損壞,造成資產上的再次消耗,導致資產壽命受到影響,或者造成安全事故。
二是未能嚴格落實資產的定期維護或檢修、檢定。例如,對于某些機組安排三年一次大修理,企業可能由于生產任務重或者是由于管理人員疏忽,將周期無意延長;或者對于某些電能計量儀器要求定期如一年檢定一次,確保計量準確,而企業也未能及時聯系檢定單位開展相關工作,導致部分設備無法工作。
資產的維護管理是水電企業資產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資產管理精細化的重要體現。雖然部分水電企業能夠認識到資產管理的重要性,但對于相關的日常維護與檢修方面尚未做到精細化,導致資產的正常使用受到影響,客觀上加大了資產的損耗,或者造成相關事故,為企業帶來了潛在的隱患,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三、水力發電企業改進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資產管理的責任落實
首先,企業應設定資產管理的計劃方案。正是由于資產對水電企業的重要性,因此企業應對資產管理制定通盤的安排,不僅包括日常的資產管理,也包括資產的維修計劃、資產清查與盤點、報廢與處置等相關內容。資產管理方案應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點制度納入內部控制體系中。當然,資產管理方案側重于水電企業的綜合管理,與具體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區別,重點在于保持資產的安全、完整與確保設備的使用狀態。
其次,完善企業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將傳統的紙質管理模式升級到計算機輔助的信息管理模式,實現動態管理。將各類資產的購建、改造、調撥、處置等相關信息都一一錄入系統中,并標注所在地點、責任人、使用人等相關信息,將期作為資產清理或檢查的重要依據。同時結合二維碼、條碼技術的應用,將各資產設置相關電子標識,這樣更方便資產的清理與檢查。
再次,結合資產責任管理制度落實相關人員的獎懲。結合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定期進行檢查或抽查,并通過單位信息網絡或公示的方式將資產的清查與責任人管理結果進行通報考核,以利于提升相關資產保管人、使用人的責任意識,并兌現獎懲。
(二)完善資產管理制度
一是通過內部控制落實資產管理制度。水力發電企業在制定或修訂《內部控制手冊》時,應將資產管理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將前述《資產管理方案》相關要點具體化,并在相關采購、使用、處置等流程中將各項責任與風險點進行對應、落實,確保資產相關內部控制流程順暢運行,防范各類風險。
二是結合水電企業規模較大的實際情況,建立相關資產標準。這里一方面可以借鑒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也可以設定企業標準,如對于自建資產與外購多項資產組合形成的特定功能資產均應通過企業標準進行界定,從而使單位的資產界定有章可循,也有利于企業資產的使用與維護,確保企業能夠高效經濟地運行。
三是在制度建設中明確資產清查(盤點)的相關要求。將表格與實物逐一對照,每月末賬實核對、賬表核對。并在清查或盤點中,對各類資產的現狀或處理意見予以備注,如或可修復而未修復的;或因技術改造、更新換代以后不再使用;或性能下降,不能滿足經營管理要求及生產需求。
(三)制定與實施維護與保養計劃,延長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
本著資產合理經濟適用的原則,水力發電企業應結合不同資產的實際情況制定并實施合理的維護與保養計劃,做到費省效宏。首先,企業對不同的設備及部件明確其維修(更換)時間間隔,通過合理制定采購計劃,定期采購備品備件及維修耗材,既降低采購單價,也能節約材料成本,同時也可以參考存貨最佳進貨批量的思路建立每次采購量,降低庫存成本,也能防止部分采購備品、耗材過期或變質。其次,對于應予更換或維修的重要部件,企業應落實技術部門及時進行檢測,明確是更換還是維修,綜合其成本予以考慮,以降低企業的總體成本為導向作出決策。最后,財務相關部門應根據歷年電站的發電量、利用小時數等,結合財務分析,對年度維修、更新等相關費用進行綜合評價,制定適合本企業的維護保養標準,并用以指導未來的預算編制。
四、結語
通過對水力發電企業的資產進行科學的管理,可直接對企業的未來作出謀劃,嚴格按照操作流程,不僅會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還會大幅度提升企業的利潤。無論對個人還是國家都有積極意義。本文對水力發電企業資產管理進行了分析,以促進水力發電企業發展,實現水力發電企業現代化管理,還能有效對資產進行控制,保證水力發電企業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為華電四川發電有限公司瓦屋山分公司)
[作者簡介:干雪英(1977—),女,四川郫縣人,專科,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華電四川發電有限公司瓦屋山分公司財務資產部副主任。]
參考文獻
[1] 鄧麗芝.水力發電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有關問題淺析[J].廣西電業,2016(5):30-32.
[2] 姚彥麗.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完善措施[J].商場現代化,2014(6):91-92.
[3] 邊慧芳.論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3(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