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婷彥
摘要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加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加快,建筑施工企業的數量急速上升,規模急劇擴大,財務人員的數量也隨之激增。但建筑施工企業基礎工作不規范、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尤為突出。本文對建筑施工企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相應策略,旨在提高該行業的會計核算能力。
關鍵詞 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財務工作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增速始終居于世界前列。20世紀末以來,我國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除了農村水利水電、公路等民生基礎設施的建設之外,城市新區的建設、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危房改造等也為建筑施工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建筑施工企業的施工水平不斷提高,其財務核算水平能否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
二、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的特點
企業工程的承包、發包、分包、施工、安裝及相關建設構成了建筑施工企業主要的經濟活動,財務工作也據此展開。建筑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是一種行業特征明顯的會計工作,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分項目單獨核算。建筑施工企業往往同時開展幾個甚至幾十上百個項目,為使其成本與收入匹配,便于考核,往往對項目進行單獨核算。二是借款周期和成本核算不一致。建筑施工企業項目周期較長,多則長達數年。建筑施工企業普遍存在前期墊款的情況,投入的成本往往在工程某一結點才能預結算,資金流與收入存在時差,因此建筑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在收入確認等方面與一般企業相比,具有明顯的特征。三是分級核算。建筑施工企業的業務會隨著項目的轉移不斷變化,并且一個單獨的項目工地就是一個小小的業務單元,要對其進行單獨核算就必須將業務生產與會計核算相結合,同時將施工全流程融入會計核算體系。
三、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會計基礎工作不到位,核算不規范
建筑施工企業項目多,財務人員缺乏,下屬企業項目人員配備不足,常常出現不兼容崗位一人多崗的情況,該情況極易導致財務管理內控缺失,財務工作失控,甚至可能出現舞弊行為。企業往往因工期緊張、抓進度,存在購買實物資產缺少采購流程審批、實物資產入庫簽收不及時等現象。現場施工報銷人員流動性大,難以對其進行培訓,報銷時缺乏證明材料,甚至出現票據遺失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給財務核算工作的完整性帶來了阻礙。
(二)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內部監督
建筑施工企業大都重業務、輕管理,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規范、統一的會計工作流程及核算標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制度欠缺導致企業部門間缺乏配合、牽制,企業部門之間在財產、物品流轉及核算方面容易形成“真空”地帶,導致財產游離于企業之外。二是企業財務制度的不健全導致老板凌駕于財務人員之上,企業財產往往為個人所用,甚至出現難以區分企業與老板財產的情況;三是企業缺乏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核算辦法,可能會導致不同會計處理人員處理相同業務時,因認識偏差出現記賬情況不一致的怪象。這樣一來,財務數據就失去了分類的準確性、可比性。
(三)管理意識淡薄
長期以來,財務人員受“賬房先生”等思想的影響,以及財務“服務”思想的羈絆,往往重核算、輕管理,認為財務就是算好賬、看好錢,完全忽略了會計除了核算、監督兩大基本職能之外,還具有預測、參與經濟決策、評價經營業績等職能。一味強調會計服務于工作大局可能導致財務人員喪失客觀、公正的職業態度,不能正確地分析企業的經營活動,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隨著現代化記賬技術的應用,會計記賬水平的提升,會計職能發生了更大的變化。筆者認為,當代的會計職能應該是基于核算精確、及時、完整等基礎之上的財務全流程控制。不僅有對事后記賬的監督,更要事前控制、事中參與,并從財務視角出發,根據掌握的財務信息準確地判斷企業的經營情況,以服務于企業的整體決策。而目前建筑施工企業往往重視拿項目、做工程,財務工作往往扮演著一個服務性的角色,僅僅是一個出納、記賬的賬房。這種情況下,財務工作是難以對企業的采購、物資的使用、資金的運轉進行規劃的。
(四)財務流/數據信息傳遞遲緩
財務會計是把企業發生的交易與事項中含有的財務數據,轉化為企業財務信息的一種活動[1]。會計核算是用文字、數字記錄經濟活動發生的過程,并隨資金流動的各種形態而進行的價值記錄。會計核算依據掌握的證據材料對各項經濟活動進行匯總、分析、加工整理,轉化為會計語言,并對價值信息進行真實、完整、及時的記錄。建筑施工企業本身業務活動半徑大,異地項目較多并且施工涉及的經營面較廣,經濟活動較復雜,這種有形的“大”與無形的“廣”往往會導致財務基礎資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耗時較長,財務數據傳遞的延時以及會計核算的及時性難以得到保證。
(五)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欠佳
會計核算人員的專業化程度和職業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建筑施工企業經濟活動的內容不斷延伸,經營的復雜性導致會計核算的難度加大,這要求財務人員既要有扎實的財務技能、理論功底,又要熟悉建筑行業的內容及施工流程,還要具備較高的財務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根據業務的實質準確核算。而現實情況是,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人員普遍存在會計專業技能不過硬,知識儲備不足等情況,難以應對建筑施工企業日新月異的變化。另外,對企業施工流程、工程決算等內容的不了解,也導致會計核算不準確的情況時有發生。
四、解決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會計基礎管理,明確財務基礎數據
會計是企業經濟管理的基礎[2],準確地進行財務核算是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財務部門應在企業管理層的領導下,結合建筑施工企業自身的特點,制定財務管理辦法及相關辦事規程,保障財務基礎資料的完整性、規范性、及時性。對施工項目各類費用的報銷時間進行明確,避免出現長時間不報賬、不記賬的行為。及時報備施工現場資產的流動,避免出現空頭掛賬、資產“名存實亡”的現象。
(二)健全內部控制,加強制度建設
科學的管理制度是企業健康運轉的基石,好的業務發展也需要制度的約束。制度能使各個部門之間權責利明晰,能使各個部門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用制度管控人員與崗位不相容的現象,可以避免一些人、一些行為游離于企業制度之外,避免出現失控現象。應將財務控制的要求融入施工前、中、后全流程,真正實現全流程控制,避免因制度缺失出現控制“真空”地帶。
(三)注重管理身份的轉化,側重于管理職能的發揮
財務人員在服務企業整體業務的同時,應提高統計、整理、加工、分析數據的能力,將施工項目各個環節的數據轉化為財務數據,用數據反映施工過程中存在的財務問題,找出影響企業收入、成本的癥結。參與企業的日常經營,用財務專業技能“把準”施工單位的主要“筋脈”,為領導層的決策提供依據。
(四)建立“業財一體化”的財務核算體系,實現數據即時共享
針對建筑施工企業項目多且分散化、復雜化的特點,建議在成本效益允許的情況下建立自動化辦公系統。實現項目全流程的介入并將業務數據轉化為財務信息,使財務部門能夠及時記賬,及時反映業務情況。例如,將采購招投標、購買、入庫、使用等環節全部接入財務系統,并將相關票據的影像實時傳遞,就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糾偏。“業財一體化”的財務核算系統能夠克服以往分散記賬時,時效性難以保證的弊端,同時也能夠在系統中展示生產的全過程,便于快速查找相關數據,實現業財數據的即時共享。
(五)注重業務培訓,提升財務人員執業素質
在建筑施工企業業務多元化發展的同時,財務人員也應及時提升素質,職業過程中的后續培訓尤為重要。建筑施工企業除了鼓勵財務人員職提升學歷、考取資格證書、學習理論知識外,也應采取崗位輪換、定期下工地等舉措讓財務人員熟悉施工流程,實現財務、業務部門的溝通交流,讓在崗人員相互理解、相互促進、相互配合,從而提升協同作戰的能力。
(作者單位為貴州省煤層氣頁巖氣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參考文獻
[1] 葛家澍,葉凡,馮星,等.財務會計定義的經濟學解讀[J].會計研究,2013(6):3-8.
[2] 郭道揚.會計基礎論[J].會計之友(下),2013(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