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中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在我國教育基礎中,基層心理健康教育應當受到充分的重視。然而就目前來說,無論是課程設置、教學效果、目標完成度等都遠遠不夠。本文將從我國基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管理、目標設置、目標內容與教學方向這幾個方面,聯系《課程與教學基本原理》第一章,淺析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并簡單談談作者的思考。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目標
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發(fā)端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關注個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更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現代化的要求。在1997年4月,國家教育部頒發(fā)了《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試行)》的通知,明確規(guī)定在初中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與教育,內容包括:正確看待自己、磨練心理品質等,課時安排為一個內容4學時。教材選用主要是各省自編,沒有統一教材。雖然目前各級學校越來越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要性,但是在落實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將重點從課程管理與目標設置方面來探討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
1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管理
首先,根據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來說,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總目標為: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應惠及全體學生,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指向心理素質、心理品質、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和潛能開發(fā)。心理素質是指個體在心理過程、個性心理以及自我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質和品質;心理過程即認知、情緒情感、意志活動。其優(yōu)化和發(fā)展可視作潛能開發(fā)。個性心理(即人格)包括個性心理傾向和個性發(fā)展特征,其優(yōu)化發(fā)展可視為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具體細化來說,我們需要為全體學生制定發(fā)展性目標,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針對部分或個別學生,可以制定調試性目標,這些學生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針對他們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jié)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2 基層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設置
我們在制定這些課程目標時,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課程目標的制定并不是為了要讓教師做出怎樣的行動,重點在于要讓學生的行為模式發(fā)生顯著的改變?!保ā墩n程與教學基本原理》),因此在制定課程目標時,我們應當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變成教學的主體,加強對學習者本身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作為心理健康教育來說,這門課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獨特性,相比較學科教育所注重的成績、技能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習慣、情緒、品質、社交情況、認知能力、心理問題等,這就意味著,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目標是要與普通學科教學區(qū)分開來的。
泰勒在此書中提到了很多觀點,我認為針對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來說,最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我們要注重對學習者校外生活的研究”。其一,心理健康在作為一門課程的時候,能否取得有效的學習效果,就是要在課余時間觀察學生獲得印證。我們必須了解到學生平時在課余生活時本來是怎樣的,他有什么需要我們幫助和調試的地方,我們應當指引他們向什么地方前進;其二,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內容正式體現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只有對學生的校外生活有了充足的了解,我們才能夠有效的實施家校聯動,更好的達到課程目標。
第二點我認為非常關鍵的就是:在制定課程目標時,我們要更加注重對學習者本身的研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設置一般是基于保健與防范,以及授予認識調節(jié)手段與交往技能。那么,這個目標如何具體化,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設置的一個難點。要結合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情況來設置課程目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通常來說,我們對于社會所廣泛認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是有一個相對來說的標準與模范的,我們的課程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們減少他們與常模之間的差異。而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與信息的發(fā)達傳播,孩子們受到的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元化,這就導致了每個孩子的心理都成熟的越來越快。我們身為教師,在制定課程目標時也要與時俱進,不能墨守成規(guī)、一成不變,“以有利于選擇學習經驗和指導教學的形式陳述目標?!蓖瑫r,目標要足夠具體化,能明確陳述出要讓學生發(fā)生何種改變,從而引發(fā)教師如何做的思考。在社會信息如此龐雜的今天,學生的心理健康更要從小抓起,設置特定的課程目標,幫助學生防范心理疾病,正確認識心理問題與心理咨詢,普及專業(yè)知識,實現更好的自我。
最后,我們還應當熟練運用各種專業(yè)技能,制定課程目標,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完善知識。例如利用遺忘曲線制定復習目標,利用復述法制定背誦目標等,課程結束后,我們還要驗證該目標是否達到、效果如何、多少學生可以達到、達到了多少等等,只有足夠具體足夠細致,學校課程目標才能起到與時俱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朝.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目標設計[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14:21-23.
[2]林斗秀,楊麗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思考[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9.15:134-135.
[3]雷巧麗.關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8,19:166-167.
[4]夏江東.基本矛盾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活動課教學設計例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19:35-37.
[5]吳際,羅偉.基于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設計[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1:93-96.
作者簡介
孔祥雪(1996-),女,漢族,安徽淮南人,碩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