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媒體語境的發展下,教學視頻已成為美術傳播的新模式,這種模式也賦予視頻新的媒介屬性。本文立足于美術教學視頻公益推廣的實踐,闡釋新媒體時代下美術傳播特征,探析公益推廣的有效途徑,為教學視頻制作和公益推廣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關鍵詞:新媒體;美術教學視頻;公益推廣
中圖分類號:J405;J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9-0183-02
一、引言
數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知識傳播形態發生重大變化,美術傳播也不例外。新媒體的創新發展催生了美術知識生產與傳播的新樣態,越來越多的美術教學視頻進入到公眾視野,大到慕課,小到微視頻,成為大眾學習藝術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大眾只要擁有智能移動設備,就可以在任何時空,零距離接觸美術課程。美術視頻教學既突出了視頻方便快捷的優勢,又極大增強了美術傳播的深度與廣度,從而促進視頻公益推廣快速發展起來。
二、新媒體時代下美術傳播的特征
新媒體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基礎之上的,一般指手機、平板電腦、移動電視、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新媒體具有移動性、即時性、互動性、自主選擇性等特點,符合人們休閑娛樂時間碎片化的需求,可以隨時隨地地獲取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為美術傳播提供了強有利的技術保障,相較于傳統美術傳播方式,如紙質書、畫冊閱讀、展覽觀摩,課堂學習等,新媒體時代下美術傳播有以下特征:
(一)方式靈活化
新媒體時代打破了傳統美術傳播受空間、時間限制的單一化傳播特點,便捷化的傳播方式如慕課、抖音、快手等使美術傳播成為網絡信息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就可以上傳自己的作品,而觀眾也只需點擊一下就可以欣賞到,不受距離和地域限制。傳播省時省力高效,靈活多變,呈現出多樣化的局面。
(二)內容海量化
網絡技術的發展豐富了美術傳播的內容,掃一掃一個藝術號二微碼,就能進入國畫、油畫、水彩畫等課堂,就可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走一走,宅在家里就可享受海量的美術大餐。另一方面,存儲方式的革新保障了內容的永久性,更進一步促成傳播內容海量化的發展趨勢。
(三)渠道多樣化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畫家、學生、藝術愛好者等可借力網絡的虛擬性(VPN技術),在網絡虛擬平臺上進行作品創作、專題講座和精品鑒賞等項目的實時交流與互動,極大豐富了美術傳播渠道的多元化。
(四)受眾大眾化
新媒體時代下,多樣化、交互式的美術傳播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大眾化的需求。如何關注大眾的需求,提升大眾審美體驗以及搭建理解藝術世界的通道,則是我們面對新的美術傳播形態與學習方式不得不思考的話題。藝術不能只活在學者專家身上,藝術應該是為大眾、為生活的,美術視頻公益推廣是滿足大眾文化的一種有效模式,受眾大眾化的發展模式勢不可擋。
三、美術教學視頻公益推廣的途徑
為誰創作、為誰立言,對于文學藝術創作是一個根本問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總書記鮮明地指出新時代下為人民搞創作,為人民做學問的立場與導向。筆者承擔了我校美術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美術教學視頻制作及公益推廣——以“水彩入門”為例》,一方面提高、完善、創新美術教學視頻制作;另一方面積極投身公益推廣活動,在服務大眾,滿足人們追求美、創作美的實踐中,探索公益推廣的有效途徑。
(一)視頻創作與時俱進,公益推廣順勢而為
新媒體時代下,大眾獲取美術知識與信息的途徑和方式不斷增多,從大規模開放式的美術在線課程,到小規模的知識共享平臺,人們的學習內容、方式、渠道和歷程都在發生著重大變化。為提高公益推廣的信度和效度,美術教學視頻也要與時俱進,借勢推廣。2020年初的防控疫情對于每一個人都是一次大考,各界藝術家們奮起“以藝戰疫”,用歌曲、繪畫、書法等文藝形式,積極傳遞愛和希望。在“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工”總體部署要求之下,本課題組成員在“抗疫”時期及時作出響應,推出在線課程,尤其為幫扶定點農村中小學校雪中送炭,遠程幫助開展美術課在線學習。為了適應農村中小學線上教學的要求,課題組成員分工合作對現有的全部課程視頻進行梳理,并在此基礎上新增10節水彩畫技法教學視頻內容,形成包含近30個視(音)頻的線上課程。為確保視頻內容準確,甚至“零口誤”,錄制五六遍“NG”才能形成最終版本。“抗疫”期間視頻公益推廣進展順利,美術教學視頻得到學校和家長的一致好評,推廣活動也賦予了課題組成員在特殊時期別樣的體驗。新媒體時代下的美術傳播始終就應緊扣時代脈搏,關注生命本體和當下生活,傳播人文情懷和文化關懷,公益推廣方能順勢而為。
(二)多維度引導受眾,多渠道推廣視頻
眾所周知,優質的視頻內容是網民愿意無償轉載傳播的根本,如果受限于單一渠道的特性,再優質的內容也無法帶來更多有效傳播,繼而無法增加更多公益推廣。隨著視頻課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受眾也越來越具辨別力。如何能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并成功鎖住其視線,成為了視頻推廣成功的關鍵。為多維度引導受眾,課題組進行了實地訪談、網上問卷調研等方式摸清美術視頻受眾人群分層的情況。例如:成年人為什么熱心美術視頻公益推廣,大體有以下情況:家中有孩子在學美術,為了與孩子有更多共同語言,家長就想看一些相關內容;當然還有更廣泛的美術愛好者們,但這類人群對視頻內容要求極高;最大受眾是美術教師,尤其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希望通過視頻學習反哺一下自己的教學,想看看名師大家是如何教課的,從而促進專業成長。深入調查還顯示視頻推廣的最佳時間分布在寒暑假和中高考期間兩個時間段,推廣渠道以線上為佳。為有效提高受眾學習延展性方面的多維引導,課題組摸索出以下推廣渠道:
(1)參加美術教學視頻專業制作大賽,因為大賽本身就是一個強勢的公益推廣平臺,能夠有效獲得專家學者、學校師生、美術愛好者的關注,從而達到傳播的效果。
(2)深入農村中小學課堂,尤其偏遠地區,免費提供美術教學視頻,愛心支教,拓寬微視頻傳播渠道。
(3)依靠新興網絡媒體傳播。通過視頻網站首頁推薦、微信公眾號推送、注冊抖音、快手賬號轉發等社區人群渠道組合投放,有效形成矩陣傳播,實現1+1>2傳播效果。需要說明的是:把美術視頻推薦到主流視頻網站首頁或頻道首頁顯著位置,讓眾多人第一時間看到,可高達數十萬曝光人次,產生強大的公益宣傳效果。但視頻網站首頁或頻道首頁推廣僅能給與一次公益的機會,對視頻制作的規范標準十分苛刻,從選題到制作,都有著嚴格的生產機制。做不到內容為王,即使出于公益的初心,視頻仍無法推廣。只有視頻做到最好,公益推廣才能更好。
(三)視頻內容立足原創,堅持精品推廣路線
當前,在美術教學視頻快速發展的階段,同時應該注意到美術傳播在新媒體的環境下所存在的問題,例如: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原創性;雷同較多,易引起版權糾紛;公益推廣費用有限;課題組成員推廣熱情的持續度等等,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極大影響公益推廣的后續開展。公益是馬拉松,不在意跑多快,最在意跑到頭。不追求多大規模,更看重結果和可持續性。因此視頻內容只有立足原創,堅持精品推廣路線才能將公益推廣進行到底。畢竟美術教學視頻專業度較高,相對于娛樂化的微視頻,用戶的粘合度更低。為此,課題組成員通過參加各級各類美術展覽和講座加強學習,在開闊視野的同時,廣泛吸收視頻創作素材,獲取視頻好創意,不斷充實思想內涵;當然,合理應用網絡視頻資源更是打造精品的捷徑,但面對網絡上種類繁多的美術視頻資源,如何有效地為我所用,是課題研究中聚焦的問題。面對良莠不齊的視頻材料,在視頻編輯過程中,尤其要確保視頻中的美術知識、社會文化現象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畢竟每一次視頻錄制都將是一次藝術創作的過程。目前課題組精心打造的《水彩入門》視頻課瀏覽量己突破1萬次,畢竟一個人做很多不是公益,很多人做一點點才是真正的公益。今后更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環境,立足于精品課程的打造和優質原創內容的生產,多維度吸引受眾,促使更多的受眾成為美術教學視頻公益推廣的踐行者。
四、結語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美術在線視頻課進入到公眾視野,教學視頻已成為大眾學習藝術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作家趙樹理曾說,“只要廣大農民能讀得起,我是不顧及稿費多少的。”費孝通先生也提出,學術研究就是要“為富民事業想辦法、出主意”。同樣的美術教學視頻推廣重在“公益”,美術傳播在新媒體時代下業已打上時代的烙印,視頻公益推廣途徑亦多元發展。基于未來互聯網更加綜合的賦能與技術創新發展,一定還會為美術視頻公益推廣帶來更多新的可能。
★基金項目:四川輕化工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美術教學視頻制作及公益推廣——以“水彩入門”為例》,項目編號:B50IM451。
參考文獻:
[1]王馨,藝術課FM生態探查[J].美術觀察,2020 (03).
[2]李建群,美術史音頻課之我見[J].美術觀察,2020 (03).
作者簡介:孟碩(1997-).男,山東濟寧人,碩士研究生,四川輕化工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