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春
摘要:文化館行政部門承擔著當前文化館運行運轉,理順協調內部運行機制,保障群文策劃組織、群文輔導培訓、群文理論調研、群文展覽展示等各項公共文化服務的有序運行,但當前行政部門存在的困境制約了其功能發揮,本文通過提出相關對策以提升文化館行政部門在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的價值地位。
關鍵詞:文化館行政部門;公共文化服務;價值;探討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9-0225-02
一、引言
文化館作為當前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繁榮文化事業發展和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使命,在當前文化自信的建設中不可或缺,是文化陣地中的主力軍。文化館行政部門是上下聯絡左右協調的中樞,是保障單位內部有效運行、人員管理與單位運轉的核心力量,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認清文化館行政部門價值地位,完善文化館行政部門作用,發揮文化館行政部門效率,對提升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有著重大的價值意義。
二、文化館行政部門的價值地位
文化館行政部門承擔當前文化館運行運轉,理順協調內部運行機制,同社會各界的溝通聯絡,推送公共文化服務信息,保障群文策劃組織、群文輔導培訓、群文理論調研、群文展覽展示等各項公共文化服務的有序運行。
(一)規范管理,保障單位平穩有序運行
文化館行政部門主要由辦公部門、財務部門、人事部門、后勤部門、保衛部門等內設機構組成,在人員構成上主要涵蓋文秘、人事、會計、出納、干事及工程人員等。通過行政部門之間的明確分工、密切協作和溝通協調,有力保障單位整體有序運行與正常運轉。行政部門在單位具體承擔上下聯絡、左右協調、內部管理、績效考核、職責分工、工資發放、消防物業、食堂管理、設施維護等保障單位運行的相關工作,使單位內部運行機制更加平穩有序。
(二)溝通聯絡,增益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文化館行政部門通過溝通聯絡,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聯系,掌握當前群眾文化的最新動態和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建立調查聯系和反饋機制,有的放失地提出方案意見提供給領導班子和群文專家作決策參考,使文化惠民項目供給方式與時俱進更多地提供為訂單式、萊單式服務,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期待,增益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保障廣大人民文化權益,提升文化館的美譽度與影響力。
(三)宣傳推介,擴大群文品牌惠民力度
公共文化品牌服務項目是文化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是文化館開展惠民活動的名片。因此,創設和提升文化服務品牌項目來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廣度、深度和強度,需要文化館行政部門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創新宣傳路徑把品牌服務項目宣傳到社區群眾、特殊群體和社會各界群眾當中,以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把文藝與黨的關心送進百姓的心間,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弘揚正能量。
(四)通力協作,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活動
文化館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有小的惠民活動,有品牌活動;有規定動作(上級安排的指令性活動),有自選動作(單位職能性活動)。在文化館內部運行中,行政部門通過組織、協調、安排、指揮、調度等方式保障單位的正常運行。在各類活動中,文化館行政部門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其中,以車輛、餐飲、財務、安保、消防等各項具體工作參與到活動的各項環節中,承擔著大量的幕后工作,保障著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當前文化館行政部門的困境
文化館行政部門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加強行政部門建設,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當前,文化館行政部門存在機構設置不規范、機構功能不健全、專業人才缺乏、人才斷層及流失嚴重等問題,制約了部分功能的發揮。
(一)內設機構設置不協調,限制功能發揮
文化館行政部門設置合理,可以保證單位高效運轉,如設置形成頭重腳輕或頭輕腳重的現象,則會影響單位的正常運轉。當前,因受重業務輕行政錯誤觀念的影響,文化館行政部門設置普遍存在偏弱的現象,存在機構設置數量不夠,功能不健全,職責不明晰等現象,致使單位內部運行不順暢,機制不靈活,較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館職能的發揮,降低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力度。
(二)人才數量配備不合理,弱化行政功能
人才是文化館開展和保障中心工作的主要力量,行政人才和專業人才推動文化館職能的發揮。為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有力開展,當前文化館確立了“專業立館”的發展思路。因單位性質、編制體制和財政開支等諸多影響,在文化館有限人才的配備上,目前各級各地文化館普遍存在側重于業務部門而忽視行政部門的現象,致使行政部門在人才數量上不夠,專業行政人才缺乏,各行政部門內部人才分布不均衡等現象,而從弱化了文化館的行政功能,影響單位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開展。
(三)人才引進機制不科學,降低行政職能
文化館是公益一類文化事業單位,文化館職能是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因而文化館在人才引進過程中主要以招聘業務人才為主,普遍較少考慮行政人才的引進,且受編制數量、部門設置、工作性質、年齡結構等因素考慮,目前文化館行政部門人員的主要來源于年齡偏大或不太適合于從事專業工作的業務部門,因此,造成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動力、精神狀態、專業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不利影響,較大程度上限制了行政部門職能的發揮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工作的力度。
(四)人才培養機制不順暢,影響中心工作
人才的培養主要有學歷提升和在職培訓,當前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著每位文化館人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做好活到老、學到老。
目前人才培養的渠道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不但有書本上學,更是在實踐中學、崗位上學,還可利用網絡媒體等在線平臺來進行自我提升。文化館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能因其相對固定性,所以在目前的文化館業務培訓中,以單位業務工作的培訓為主,較少涉及到行政工作人員的培訓,在這方面的培養計劃也很少,因此行政工作人員的業務提升的機會有限,發展的空間也受到影響,從而減弱行政部門人員在工作中的主動作為意識、工作熱情和工作水平。
四、加強文化館行政部門服務建設的對策
加強文化館行政部門的建設,應當從轉變觀念、轉換思路開始,從調整機構、配備人員入手,從明確職能、崗位職責發力,加強管理,加大培訓力度,理順內部運行機制,科學而行之有效地提升運行效益,促進文化館職能的發揮。
(一)提高認識.認清行政部門的功能
在任何單位中都應設置行政部門,配備行政人員,文化館亦不例外,需要行政部門作為單位正常運轉的保障,促進中心工作的穩步進行,且多數行政部門的工作崗位也有很強的專業性,以此來保障文化館的高效運行,更有力地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因而要提高思想認識,發揮文化館行政部門的功能,保障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創新思路,配全配齊行政部門人數
文化館行政部門在單位的功能不可或缺,有效地保障著單位的順暢運行。在行政部門人員配備上,要摒棄“專業人員在專業部門”和“非專業人員在行政部門”的舊思想,創新思路,提升思想認識高度:即文化館的使命在于推動全民藝術普及。因此,不但要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還要加大人才的培養使用,使人員能在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上有鍛煉成長的機會,特別是行政部門的人員也需要掌握業務知識,參與單位的業務活動,提升其在行政部門工作中更好地發揮崗位價值。把行政部門人數配夠,力量配齊,更好地開展行政工作,有效地保障單位中心工作地開展。
(三)改進方法,科學合理設置部門機構
因地制宜地設置部門機構,可以使一個單位運行更為高效。當前,文化館要根據本單位的編制數、編外人員數、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學歷專業等特征設置行政部門,合理配備部門正職、部門副職和部門組成人員,強弱搭配,配置合理,使單位的行政部門數量適當、職能清晰、結構合理、功能健全,使每個部門能形成以強帶弱、互補提升的人員結構,使每個單位的行政部門能形成小比拼、大合作的工作格局。
(四)轉變觀念,加大行政人才的培養力度
處于目前體制環境中的事業單位,因受編制、待遇、專業等限制,使得各地各級文化館的人員配備并不盡如人意,甚至有的文化館人員構成或嚴重老化、或結構失衡、或人才流失。在湖南各地文化館的人員構成中,就有以退伍兵和子弟兵居多的現象。面對當前的現狀,需各地各級文化館加大人才培養培訓力度,不拘一格地進行專業學習、學歷提升、崗位鍛煉、跟班學習、業務實踐等渠道和路徑,不斷豐富人才的知識結構和工作閱歷,把全館人員打造成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理念,使行政人才可以干業務,業務人才懂行政,在單位形成基礎工作有人干,大項活動全參與的工作局面,著眼單位發展建設長遠,形成老中青的人才配備,開啟文化館發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