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毅鳴
高校教學的過程性評價主要是大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學習方法、學習動機、學習效果的綜合性評價方式,評價與被評價雙方具有交互性,主張具有教育價值的結果,都應受到評價的支持與肯定。過程性評價,注重評價的激勵作用,評價的主體與客體是教學過程中的直接參與者,而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在手段和方法、思想和意識等方面的教學所能做出的改進,從而促進教育的發生和發展,以達到育人育學的目的。科學公正的評價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通過正確積極的評價,學生可以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激勵,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教學過程性評價的動態化,可便于教師和學生及時了解自身的教學和學習情況,對教學和學習能力有更好的把控,動態性不斷更新的數據,便于適時地解決教學和學習中存在的隱性問題,一改大學生60分萬歲的散漫學習態度,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危機意識。而高職類院校如何將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動態化,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時間管理精準化
時間管理是通過事先規劃和運用一定的技巧、方法與工具實現對時間的靈活及有效運用,從而實現個人或組織的既定目標的過程。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效果的檢驗,時間管理的精準化要結合兩個方面;第一,教學規劃方面,課表是根據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書制定出的每周的教學安排,有詳細的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結合專業設置、年級差異、理論課時、實踐訓練等因素,但除了日常上課,對于大學階段較多的課余時間缺乏把控,應綜合各社團,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和比賽,鼓勵同學們參與并算入獎勵學分,也可作為學習積分,達到一定的分值可兌換物質或精神獎勵。第二,自學計劃方面,針對大學生自我習慣的養成,每位同學在學習方法、自我約束、興趣愛好、自身掌握知識的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而惰性引發的拖延癥無時無刻不在對學習造成困擾,特別是大學生的時間管理意識較為薄弱,如果在大學期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具備較強的學習規劃能力,并對自己每天的24個小時充分利用,那么對未來的求職和生活都會有很大幫助。
二、評價主體綜合化
高校的教學評價包括評教活動、師生互評、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書面考核和實訓考核,最后得出的分值是教學評價的結果,其中高校的學生考試成績是由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40%,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60%-70%,在根本上注重大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也注重其學習態度。而在這些過程性評價中,評價的主體顯然是教師和學生,但這樣的主體結構較為單一,結果容易出現偏差。
評價主體應盡可能多的將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人規劃進來,參與到高校的教學評價中,且增加這些角色間的互動性。參與時人數、次數的增多可提高教學評價的精準度,應將多個數據加權平均得出更為公平公正的結果。比如,引入家長角色,將學生分為同桌、室友、班委等不同角色,將教師分為任課教師、學生管理者、教學督查、領導等不同角色,在各個角色間進行平級和分級的切換,教師與學生間的評價、學生與家長間的評價,家長與教師間的評價,學生與學生間的評價,教學、活動、比賽、生活、學習等方面不同時間不同狀態的評價,將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分層次、分能級設置不同的打分項,將評價主體的綜合化來促使教學過程的動態化。
三、評價內容多元化
高校的教學評價內容包括課堂學習、階段性測驗、教師評學、校內評估、教學管理評估等方面,但大都是對一大塊的時間節點所做出的評價,缺乏對實際情況的考量,忽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感受,偏離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性目標,這樣得出的結果往往缺乏真實性,對于學生評教而言,很多是應付差事,加上評教評學的結果不具備威懾力,所持認真嚴謹態度來進行評價的人越來越少,此時的評價毫無意義。對比國外的高校教學評價模式,國內的高職院校教學評價內容單一。澳大利亞學生課程經驗問卷(CEQ)重點關注標準的制定,使其指標具有普遍適用性。CEQ并不將評教作為教師考核和管理的手段,而是關注師生交流,從而促進教學的改善。英國高校課堂強調培養學生的理解力、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通過英國全國學生調查(NSS)為改進大學教學質量提供參考。那么內容的多元化也是促成教學評價動態化的一項重要指標。
評價內容除了常規的評教評學外需加入更多因素,主要分為兩大層面:學生層面,首先,每節課中學生的行為表現、學習態度表現、回答問題表現、帶動課堂氛圍表現、學習任務完成程度等;其次,由于高校教師的課程并不是每天都有,可將時間節點放置在一個月,在這個教學月里學生課上和課下的情感表現、言語和行為是否有過激的表現、服飾發型的改變、實踐實訓課堂表現、自主學習能力表現、學習中努力程度的表現、組織能力表現、團結協作表現等;最后,在社團活動、學生會或班團建設、社會實踐活動、校內校外兼職、圖書館使用情況、文藝體育活動等方面的參與情況,宿舍、班級等團體相處情況,面對情感糾紛、突發事件、室友矛盾等方面的處理情況,個人生活作風、興趣愛好、特長、看待事物的態度等方面的情況。教師層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態度、語言和行為表現、著裝禮儀表現、專業知識表現、與學生互動表現、課堂氛圍表現、對待學生態度表現以及課上課下的師德師風對比等。
四、評價手段多樣化
高職院校教學的過程性評價手段應多樣化,改變現有的考試考核方式,針對不同專業或學科,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不再局限于一卷定終身的考試模式和機械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學的過程性評價既要找出普遍規律和典型問題,又要深入挖掘針對個體的對策,進而總結先進經驗,及時對問題做出調整和優化。
在當今的大數據時代,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將評價結果不僅限于枯燥的數據,可添加更為直觀的圖表、短視頻、圖片、音頻、文字感言等形式,甚至在數據保存充分的情況下還可在學生畢業時,制作成以圖片、視頻等形式的實錄冊作為學校送出的畢業禮物,在評教評學的同時體現學校的人文關懷。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和5G時代的來臨,學校應在多個即時通訊的平臺上建立認證,開設公眾號,完善評價系統的網絡平臺的建設,及時生成評價結果,便于學生、教師、家長快速準確的把握學習、生活、教學等方面的信息。教師應用訪談法、特殊事件法、討論法、調查問卷法、日志記錄法、觀察法等全方位、多層次的方法對學生當時的學習和生活狀態予以中肯的評價,將評價結果記錄的同時注重保護學生隱私。將這些生成的結果作為學生期末考核的一部分,計入平時成績,可將平時成績的比例適當提高。
五、信息反饋即時化
過程性評價能夠全面、及時、客觀、合理的對學生和教師進行評價,使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習動機,增強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心理和情感的需要,但評價結果反饋的不及時,則會造成事倍功半,使得改進變得無疾而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都有新變化,更何況教學的過程性評價要動態化更應該及時更新,及時反饋。信息反饋及時,可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何況教學問題有一部分具有時效性,如果錯過解決時機可能無法彌補。隨著教學問題的解決,從而改進教學管理水平,提高教學能力,提升學習效果,培養學生和教師的創新能力。通過反饋的即時數據來判斷,高校是否制定并落實保障措施,強化獎優罰劣、優勝劣汰的激勵或約束機制,找到推進質量改進的合適途徑和有效方法,取得改進工作實效。
貼合學生的學習、人才培養方案、社會專業分配等方面的需求,在教學任務制定、教學目標導向、教學計劃實施、教學效果評價等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參與,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不再把教學質量與教師的教育,只靠外在因素聯系在一起,達到寓教于樂。細化教學評價體系,讓那些平時不努力臨時搞突擊的學生,真正將精力放在學習上,提高學生的自學意識,讓大學畢業變得不再輕松。將高職院校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動態化,多維度豐富教學評價體系,推陳出新,擺脫單一的評價模式,進而把有限的教師資源、學習資源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化,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培養質量,達到高校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