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關鍵詞】腸溶阿斯匹林;小兒;秋季腹瀉;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5.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17-01
秋季腹瀉是臨床中常見的兒科消化系統疾病,發病后的患兒癥狀主要以大便次數增多、稀水樣便、嘔吐或食欲不振為主。【1-2】患兒一旦發病就應當及時送醫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時則會造成脫水、電解質紊亂以及呼吸循環衰竭等嚴重后果,對此家長必須要具備足夠的風險意識。腸溶阿斯匹林是秋季腹瀉治療中經常會用到的藥物,以下筆者對其在秋季腹瀉實際治療過程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探究。
1.1常規資料
本研究以我院在2019年1月至10月間收治的104例秋季腹瀉患兒為主要的研究對象,之后在分析匯總患兒常規資料的基礎上將其隨機分成了實驗和對照兩組,每組各52例患兒。其中,對照組內的52例患兒中共有28例男性、24例女性,患兒的年齡在9個月至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1.3)歲。該組內患兒的病程均在1-6d之間,平均病程為(2.6±1.9)d,患兒每天腹瀉的次數在4-13次之間,平均次數為(8.12±2.3)次。而實驗組內的患兒中則有29例男性、23例女性,患兒的年齡在7個月至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2.3)歲。該組內患兒的病程在1-8d之間,平均病程為(2.8±2.3)d,患兒每天腹瀉的次數為6-10次,平均次數為(7.12±3.1)次。對比患兒的年齡、性別等常規資料顯示器并不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所以本研究創設的條件具有可比性。
所有參與研究的患兒體征均符合秋季腹瀉的臨床癥狀,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為了保證研究結論的可靠性,還排除了存在細菌感染性腹瀉、合并意識障礙和合并肝功能損傷癥狀的患兒。
所有患兒的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另研究也經過了我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1.2方法
所有患兒都進行了吸氧、退熱、補液和糾正電解質紊亂等常規治療。之后對照組內患兒采用的是以炎琥寧注射液靜脈滴注為主的治療方案,具體劑量為15-20mg(kg·d)并將其加入到了5%的生理鹽水之中,整體治療過程需要持續7d。而實驗組內患兒則在此基礎上新增加了口服腸溶阿斯匹林膠囊的輔助治療手段,藥量為每天15-20mg/kg,整體治療過程同樣需要持續7d。
1.3觀察指標
本研究的療效判定標準具體如下:①顯效,治療3-5d后,患兒的惡心嘔吐、發熱癥狀全部消失,精神狀態恢復正常。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的問題得到了糾正,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每天的大便次數在2次及以下。【3】血便檢查不存在異常。②有效,治療5-7d后,患兒發熱、嘔吐的癥狀已進一步好轉,其精神狀態基本恢復正常。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的問題也得到了初步糾正,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每天的大便次數在3次及以下。③無效,治療7d后,患兒的各項癥狀均未改善。需進行第2個療程的治療。總體有效人數=顯效人數+有效人數。
1.4數據處理
本研究中涉及到的數據加工處理計算均由SPSS20.0軟件來完成。其中涉及到的計數資料以(%)來表示,采用的是卡方檢驗。當P<0.05時則代表結論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匯總相關數據可知,對照組內患者的總體治療有效率為75.0%,而實驗組內患者的總體治療有效率則為92.3%。經數據計算可知,P<0.05,因此結論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詳細數據對比情況如下表1:
秋季腹瀉是兒科臨床工作中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其發病人群多以6個月至3歲的嬰兒為主。當患兒發病時,其腸道內的PG會進一步增多,從而加重腸粘膜的炎癥反應,這類癥狀最終會影響小腸對水、電解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最終造成患兒的滲透性腹瀉。炎琥寧是經由穿心蓮提取物經過酯化脫水和成鹽后制成的藥物,具有抗毒解熱、提高機體免疫力的效果。給藥后能夠抑制患兒體內PG的形成,并控制由于內毒素而引起的發熱,最終控制患兒的體溫。腸溶阿斯匹林對PG形成的減少作用則是通過阻斷環加氧酶來完成的,給藥后能夠降低患兒腸粘膜的炎癥反應并減緩腸胃蠕動,以達到治療腹瀉的效果。【4】再者,腸溶阿斯匹林所具有的成本低、藥源廣等特點也是醫護人員選擇這一藥物進行治療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證實,靜脈滴注炎琥寧與口服腸溶阿斯匹林聯合用藥的方案有助于提高秋季腹瀉患兒的實際治療效果。兩組患者的實際治療效果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因此今后對于秋季腹瀉患兒的治療需要進一步推廣以聯合用藥為主的治療方案,從而緩解患兒的腸道炎癥及腹瀉癥狀,糾正其電解質紊亂的問題,最終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殷桂花.優質護理在小兒秋季腹瀉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3):176.
張玉榮.炎琥寧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90):216.
廖春周.炎琥寧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120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12):2038-2039.
燕凌.炎琥寧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86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7):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