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異
【關鍵詞】育齡婦女;宮內節育器;下移;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15.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084-01
宮內節育器(IUD)是我國應用十分普遍的避孕措施,屬于相對安全和有效的節育方法,使用方便、持續時間長,費用也低,不影響性生活質量。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人們的生育愿望得到滿足,對非意愿妊娠人工流產術后造成的身體損傷越來越重視,避孕需求大大增加,因此IUD的使用頻率持續增加。近年來,上環手術成為計劃生育服務工作中應用十分普遍的手術操作,但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IUD使用之后可能出現異常現象,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節育環下移問題,影響女性生殖健康,而且可能導致帶器妊娠等問題,也成為計劃生育領域的難題。本次研究分析了多位使用IUD進行避孕的基層育齡婦女,分析她們出現IUD下移的影響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2.1 材料
選取云巖區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入院擬行取環手術的、發生節育環下移的婦女,所有婦女都能配合進行調查,并排除存在其他疾病的婦女。進行調查的婦女共28 例,年齡25-46歲,平均(33.28±4.55)歲;IUD放置時間1個月-10年,平均(4.02±3.47)年。
2.2方法
收集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觀察,進行面對面訪談,記錄體檢結果,并使用調查問卷調查可能的影響因素。對這些資料進行記錄之后,對研究對象進行婦科和B超檢查。調查內容涉及到一般情況(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等)、月經史、婦科疾病史、婚育史、IUD使用歷史和現狀,B超檢查結果、婦科常規檢查結果等。
在本次研究中提出的IUD下移的可能影響因素涉及到以下內容:IUD位置-≤20mm或者>20mm;職業-腦力勞動、輕體力勞動、重體力勞動;文化程度-初中以下,高中中專,本科及以上;初潮年齡-實際年齡;月經是否規律-是、否;痛經-有、無;婦科炎癥及治療-有、無;妊娠次數-實際次數;初產年齡-實際年齡;剖宮產-有、無;本次妊娠結局-順產、否;人工流產次數-實際次數;上取環次數-實際次數;現環時間-實際年限;置環生理期-月經間期、人流后、產后哺乳期;置環后健康教育-有、無;置環后用藥-有、無;置環后回家方式-坐車、騎車、步行;置環后是否休息-是、否;置環后不良反應-有、無;子宮位置-前、中、后。
2.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處理數據,建立數據庫,嚴格監督和查對數據的錄入,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調查發現,474例婦女中,出現IUD下移的有28例,占比5.91%。因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屬于基層育齡婦女,因計劃妊娠、圍絕經期、上環后出現副作用、和發現環下移的準備取環的群體,檢查出帶器妊娠的3人。對于IUD下移的知曉率不高,通過回歸分析發現,有9個因素與IUD下移有關(P<0.05),包括痛經、妊娠次數、上取環次數、置環后不良反應、術后未遵醫囑休息,屬于IUD下移的危險因素,患婦科炎癥經有效治療 、置環生理期為產后哺乳期、子宮位置為后位對IUD下移影響危險性較小,置環后健康教育、書面交代術后注意事項、使用抗菌止血藥為保護性因素。
因為我國本身人口基數大,因此對于IUD的應用十分普遍,我國也是世界范圍內使用IUD最多的國家。IUD作為比較安全和有效的避孕措施,在過去和現在的使用十分普及,但因為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在放置IUD后,可能出現下移問題,進而導致IUD脫落或帶器妊娠等,影響女性生殖健康。
根據研究表明,IUD在子宮內起到避孕效果的關鍵因素取決于其位置,而IUD下移就屬于位置異常的一個類別,而且是IUD位置異常最常見的一類。考慮到子宮本身的特殊性,專家們認為IUD下移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也是其自然脫落和帶器妊娠的前兆,因此需要及時處理。而這就需要掌握導致IUD下移的影響因素,從而避免避孕失敗的問題。
本次選擇多方面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有9個因素與IUD下移有關(P<0.05),包括痛經、妊娠次數、上取環次數、置環后不良反應,術后未遵醫囑休息屬于IUD下移的危險因素,患婦科炎癥經有效治療 、置環生理期為產后哺乳期、子宮位置為后位對IUD下移影響危險性較小,置環后健康教育、使用抗菌止血藥為保護性因素。
從這個結果中可以看出,在放置節育器之前,相關機構需要對育齡婦女進行體檢,做好婦科檢查,緩解痛經癥狀,同時注意治療存在的婦科炎癥,盡量減少宮腔手術操作,選擇技術好的醫師放置節育器,并且在放置后要做好健康教育、科學用藥,這樣可以提升IUD的穩固性和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席志梅,張麗娜,宋潔.育齡婦女宮內節育器位置下移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3):48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