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妮
【關鍵詞】血液檢驗指標檢測;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159-02
研究發(fā)現(xiàn),冠心病的預后與血小板與紅細胞等參數(shù)的為化有著密切關系,其可能有效判斷心臟損傷情況,為臨床提供準確的判定[1]。本次研究為進一步探究血液檢驗指標檢測用于冠心病患者中的臨床價值,取冠心病患者與健康者作研究,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于2019年9月-2020年2月時段內取進修所在醫(yī)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絞痛患者、同時段在本院體檢的健康者各40例開展本次研究,依次將其定為實驗1組、實驗2組、對照組。實驗1組:男女分別18例、22例,年齡:46-72歲,平均年齡(59.34±6.33)歲。實驗2組:男女分別20例、20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59.59±6.97)歲。對照組:男女分別19例、21例,年齡:44-74歲,平均年齡(60.04±6.59)歲。統(tǒng)計處理三組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
本次研究將心力衰竭者、肝腎功能障礙者、甲狀腺疾病者排除。
1.2方法
三組均開展不同的血液檢驗指標檢測,即于清晨抽取所有研究對象靜脈血做檢驗,各抽取EDTA抗凝血與凝固血,各2ml。所有抽取到的血液均于半小時內送檢。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與心絞痛患者,需要收入后即開展初次血液檢查。
本次所有抽取的血液樣本,均用全自動細胞分析儀、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檢測項目:紅細胞寬度、血小板壓積、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計數(shù)、血小板分布寬度、心肌肌鈣白Ⅰ、肌酸激素同工酶、心肌肌鈣蛋白T、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所以指標數(shù)據(jù)做好相應的記錄,并對三組做好相應的對比分析。
1.3分析指標
分析血液檢驗指標檢測在冠心病中的檢測價值。
相關指標參考標準:紅細胞寬度:11.6-13.7%;血小板壓積:0.105-0.265%;平均血小板體積:1.0-7.9fl;血小板計數(shù):100-300×109/L;血小板分布寬度:15.5-18.1%;心肌肌鈣白Ⅰ:0.000-0.010ug/L;肌酸激素同工酶:0-24U/L;心肌肌鈣蛋白T:0.000-0.010ug/L;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0-0.014ug/L[2]。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均由SPSS20.0統(tǒng)計,變量資料,用[(-x±s)]表示 ,t檢驗;定性資料,用(%)表示,(x2)檢驗,2組數(shù)據(jù)據(jù)差異顯著,且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
2.1三組血小板參數(shù)與PDW對比
實驗1組、實驗2組紅細胞寬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血小板壓積、平均血小板體積、血小板計數(shù)、血小板分布寬度三組相比,無差異,P>0.05,見表1。

表1?三組血小板參數(shù)與PDW對比(-x±s);n=40
2.2心肌指標濃度分析
實驗1組心肌肌鈣白Ⅰ、肌酸激素同工酶、心肌肌鈣蛋白T、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明顯高于實驗2組與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心肌指標濃度分析(-x±s);n=40
冠心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冠狀動脈出現(xiàn)功能性病變及器質性病變,導致冠狀動脈心肌供血不足,導致心臟出現(xiàn)損傷。近年來,隨著冠心病發(fā)病率的直線上升,使得死亡率也在不斷提高。對于冠心病患者來講,發(fā)病后如治療不及時,會增加1.5%的死亡率。因此,盡早對冠心病做好監(jiān)測,對提高診治療效果有積極作用。
目前,冠心病臨床常用血液檢測指導臨床治部,各項血液檢測應用較多,但對于部分指標準來講,因各種原因的限制,應用效果不佳。從本次研究可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與心絞痛患者紅細胞寬度明顯要高于健康人,同時,冠心病患者心肌指標濃度均高于健康人。由此可知,在冠心病檢測中,紅細胞寬度對病情的嚴重程度有著直接關系,當其分布寬度越高,病情或是治愈率均較差,同時還會增加死亡率。此外,心肌指標濃度也可做為冠心病的主要監(jiān)測方式之一,其可以及時了解心肌梗死程度,有助于患者可以及時接受治療,提高療效[3]。
綜上所述,血液檢驗指標檢測用于冠心病患者中,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馮丹,王衍晶.不同血液檢驗指標用于冠心病患者檢測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23):35-36.
劉旭宗.不同血液檢驗指標用于冠心病患者檢測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8(13):69+71.
唐曉紅.不同血液檢驗指標用于冠心病患者檢測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18):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