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亞萍
【關鍵詞】健康教育;社區高血壓;自我管理能力;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174-01
高血壓是常見的中老年疾病之一,其對全身系統,尤其是心腦血管的損傷較大,并發癥種類多,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1]。臨床上治療高血壓,往往以降壓為最終目的,而護理干預手段也影響患者的血壓下降水平及日常生活[2]。本文旨在研究對社區高血壓患者,應用健康教育,對其自我管理能力及滿意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在2016.08-2019.08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社區高血壓患者70例,隨機分兩組。其中,參照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0:15,平均年齡為58.33±10.45歲,1級患者24例,2級患者8例,3級患者3例;試驗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8:17,平均年齡為57.51±9.63歲,1級患者20例,2級患者9例,3級患者6例。對比以上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常規社區高血壓管理
給予參照組患者以常規社區高血壓管理,具體措施如下?;颊呔驮\時,為患者宣講高血壓的病理、病因及防治手段;在醫師開具診斷說明及處方后,向患者宣講相關的用藥事項、飲食禁忌,同時囑咐患者按醫囑進行復查;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記錄患者每次就診及治療的情況。
1.2.2健康教育
在參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試驗組患者以健康教育進行干預,具體措施如下。為患者配備專門的護師,參考患者的病情、個人需求及自我管理能力,制定系統化、個性化的干預方案,包括用藥、飲食、運動3個方面;組織患者家屬進行學習教育,向家屬宣講患者的病情發展,最大程度獲得患者家屬的理解與支持;組織患者開展社區高血壓知識講座,針對性地分析患者病情及后續治療的注意事項,并為患者播放相關的高血壓視頻;對患者進行血壓監測,3次/d,由患者的負責醫師及護師對患者進行家庭訪視,訪視期間監督患者的飲食、服藥情況,為患者生活中存在的誤區進行指正,1次/周;設置社區高血壓宣傳板塊,定期更新宣傳板塊內容。
1.3評價標準
以干預前后患者血壓水平、自我效能評分及滿意度評分作為本次研究的評價標準。自我效能評分參照斯坦福大學教授Kate所制定的自我效能測量表進行評分,主要集中于癥狀管理及疾病共性管理2個維度,其中癥狀管理含4個條目,疾病共性管理含2個條目,1~10分/條目,總分60分,6條目平均分分數越高,則患者自我效能越高。滿意度評分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問卷進行評分,主要包含10個評價問題,1~10分/問題,總分100分,分數越高,則患者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22.0統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血壓水平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的血壓水平,較參照組患者對比,下降更為明顯(P<0.05),見表1。

表1 患者血壓水平對比
2.2自我效能評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的自我效能評分,較參照組患者對比,提升更為明顯(P<0.05),見表2。

表2 患者自我效能評分對比
2.3滿意度評分
干預后,試驗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89.31±5.21分,較參照組73.64±5.08分比,差異明顯(P<0.05)。
高血壓作為常見的心腦血管病,對人類的健康危害極大。臨床上應用降壓藥物,雖能得到一定的療效,倘若患者不嚴以律己,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血壓則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教育是一種較為新穎的防治手段,能夠較好針對社區高血壓患者,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而達到降壓的目的[3]。
健康教育干預主要集中在患者的身體、心理及社會功能3方面,以此控制患者疾病癥狀。對社區高血壓患者,使用以家庭為中心、合并實施健康教育的方式,患者在接受系統性的干預后,其飲食、心理、社會行為均優于沒有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故使用健康教育,是從心理、社會功能等多層面對患者進行干預,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對于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的戒除,具有很強的可行性。本次研究的參照組患者,相較而言,其各方面恢復均不如試驗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社區高血壓患者,應用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控制患者血壓水平,為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王俊玲.健康教育在社區高血壓患者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8):184-185.
李婷,楊蕓峰,易春濤.社區高血壓不同管理模式的特點及研究進展[J].上海醫藥,2019,40(18):9-12+31.
劉俊霞.健康教育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及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6):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