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巖 王宏
【關鍵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針對性護理;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4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197-02
對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其致病因素主要集中于神經體液呈現出長時間過度激活現象造成。對于此類患者伴有心律失常疾病出現概率較為顯著,對此需通過有效方式展開合并癥護理,以將患者猝死率降低,并將合并癥患者護理預后質量顯著提升[1-2]。本次研究將針對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探析針對性護理方式運用可行性,以實現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護理質量提升以及有效預后。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6年08月~2019年06月收治的76例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數字奇偶法分組;護理組(38例):女10例,男28例;年齡區間為35歲~75歲,平均為(43.25±1.25)歲;對照組(38例):女11例,男27例;年齡區間為36歲~77歲,平均為(43.29±1.29)歲;納入標準:①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疾病經診斷均獲得確診;②表現出良好合并癥護理依從性;排除標準:①呈現出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現象;②對于合并癥護理要求不遵從;就兩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均衡性顯著(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一般普通護理方式完成合并癥護理,主要于病房環境安靜保持以及常規吸氧等方面展開;護理組:采用一般普通護理方式+針對性護理方式完成合并癥護理:①于生活護理方面,需要就住院環境良好對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進行充分營造,對于安靜環境做出保證,將探視合理減少。此外需要就患者臥床休息加以囑咐,以將心肌耗氧減少。如患者呈現出氣短、胸悶、呼吸困難以及心悸等現象,則配合展開吸氧治療干預;②于心理護理方面,護理人員需要就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疾病出現原因以及作用機制等加以認真講解,并且就治療過程中合并癥患者不良情緒變化進行隨時掌握,以對疏導及時性作出保證。此外就合并癥患者自我放松與調節等系列方法進行指導,以確保合并癥護理效果獲得進一步提升;③于用藥指導方面,護理人員需要就藥物性質、種類、有效期、功效、副反應以及用量等方面反復確認,并且期間就患者生理指標嚴密監測,以對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用藥安全性做出保證;④于健康教育方面,需要就心律失衰竭伴有心律失常疾病相互影響進行認真講解,并將患者自我防范意識、自我防范能力顯著提升,使疾病復發率顯著降低。
1.3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的護理質量各指標評分數據。
1.4判斷標準
對于兩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護理質量,利用模糊數字評分法于疾病宣教、合并癥用藥指導、心理疏導以及護理專業性四方面展開對應評定,越高分值,對應合并癥患者越高護理質量[3]。
1.5統計學方法
對于兩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護理結果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9.0展開處理,計量資料(疾病宣教、合并癥用藥指導評分等)行t檢驗,以-x±s表示,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疾病宣教、合并癥用藥指導、心理疏導以及護理專業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護理質量各項指標評分數據對比(分,-x±s)
對于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而言,于臨床需要合理展開有效治療,以對病情惡化現象進行充分避免。期間針對性護理配合應用,可使得合并癥患者于疾病宣教、合并癥用藥指導、心理疏導以及護理專業性評分等方面獲得有效提升,對于緊急預案可以認真制定,并且對合并癥患者系列消極事項可以充分解決,可充分體現出合并癥護理專業性以及有效性[4-5]。
本次研究發現,護理組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疾病宣教、合并癥用藥指導、心理疏導以及護理專業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明顯,充分證明針對性護理方式運用于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疾病護理中可行性。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方式的有效運用,可使得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于疾病宣教、合并癥用藥指導、心理疏導以及護理專業性評分方面獲得顯著提升,最終充分實現心力衰竭伴有心律失常患者護理質量提升以及有效預后。
參考文獻
葉利華.預見性護理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9):143-144.
李秀梅.延伸護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9):147-149.
任冬梅,張新,石妍妍,等.延伸護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心理月刊,2019,14(19):153.
夏巖.舒適護理和常規護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對比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7):310-311.
孟靜.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對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理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國校醫,2019,33(09):7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