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電視新聞節目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們了解國內外大事,學習新知識與開闊視野的重要途徑。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人類已經步入新媒體時代,觀眾對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要求逐漸提升,給電視新聞事業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電視新聞節目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健康、穩定發展,就必須不斷創新,提升節目質量,豐富節目內容和報道形式。因此,電視新聞編輯應該具備創新意識,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以創新思維來加工信息,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電視新聞的社會價值。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創新
1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和普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逐漸趨于智能化。新聞傳播的表現形式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電視新聞行業要正確認識時代特征,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端,主動推進創新,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編輯是電視新聞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直接影響著電視新聞節目的整體水平。電視新聞編輯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增強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豐富新聞節目內容,提升關注度,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信息需要,大力推進改革創新,促使電視新聞業高質量發展。因此,加強對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路徑研究非常有必要。
2 網絡媒介對電視新聞造成的沖擊與挑戰
網絡技術和信息科技的迅速發展,促使信息傳播的媒介更加的豐富,網絡媒體已成為廣大受眾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而且與電視新聞相比,網絡新聞包含了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各類信息載體,傳播手段更加的豐富,傳播功能更加強大。在傳播的過程當中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做到隨時隨地的獲取所需要的各類信息資源。還實現了與受眾間的雙向互動溝通,人們也可以借助網絡共享平臺分享創造信息資源,自主性和互動性更強。這給電視新聞造成了極大的沖擊與挑戰,使電視新聞的受眾不斷地減少,影響電視新聞的收視率。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充分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充分地認識到網絡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的突破點,進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網絡新聞不斷完善。
3 傳統電視新聞編輯中存在的問題
3.1 內容陳舊、形式較為單一
新媒體時代,廣大民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是開展新聞編輯工作時,不少電視臺依然使用傳統的編輯模式,編輯思路較為單一,新聞內容較為枯燥、陳舊,可看性不強,已經無法引起受眾的興趣與共鳴。同時,電視新聞的內容過于呆板,專業性較強,缺少情感溫度,群眾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從而降低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吸引力。
3.2 時效性和互動性較低
時效性是新聞報道的生命,也是提升電視新聞收視率的關鍵所在。但是,現如今我國一些電視新聞的時效性不強,究其原因主要是電視新聞編輯在編輯新聞內容時一直采用傳統編輯手法,致使電視新聞內容的時效性不足。此外,傳統的新聞編輯模式缺少和受眾的有效溝通與互動。傳統的電視新聞和受眾的互動交流基本都是新聞結束之后電話聯系或者采用郵箱進行反饋,受眾參與新聞的可能性較低。長此以往,受眾就會逐漸喪失觀看興趣與欲望,從而導致電視新聞的收視率不斷下降。
4 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編輯創新意識和融合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4.1 拓展編輯深度
與基礎新聞編輯環節相比,具備策劃意識不止能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及全面性,更為貼合受眾需求,真正意義上做到吸引受眾注意力。因此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相關新聞編輯以掌握編輯新聞事件內容基礎技能為前提條件,狠抓新聞事件的獨特性,尋找更為新穎特別的新聞事件切入點,通過編輯文字語言制作出更為精彩的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增強新聞事件的影響感染力。除狠抓新聞事件重點內容外,新聞編輯必須增強自身工作素養,策劃出極具吸引力的新聞標題,深入挖掘新聞事件的本質內容,能拓展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范圍,進一步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
4.2 開展編輯聯系
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相關新聞編輯必須持續更新自身理論知識積累,以增強自身文字編輯能力為基礎,盡量熟練掌握文字編輯技巧及編輯要點,靈活運用于新聞編輯之中,大幅度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效率,保證其總體編輯質量,為新聞播報創設出最佳時機。例如:以突發性新聞事件為例,新聞編輯率先找準新聞主體,明確其基本內容及立場需求,最大限度全面清晰描述新聞事件的發生過程,利用優美的語言文字藝術打造出全新的新聞主體,吸引更多的受眾觀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同時,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深入老百姓日常生活及工作過程,方可全方位收集引發大眾情感共鳴的新聞素材,確保新聞節目內容貼合實際。
4.3 轉換新聞媒體主體角色
首先,要把新聞媒體變成向群眾傳播的“傳聲筒”,在傳統媒體發展過程中,媒體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國家,但同時也為群眾服務,主要負責向群眾傳達政治命令。如主要為黨中央服務的黨報機關《人民日報》,它的主要信息來源就是事業單位、組織團體和各級政府機關。但同時它對民生的話題也極為關注,能夠在新聞傳播過程中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在新聞消息的傳播過程中,新聞編輯人員對內容繁雜的新聞進行優化篩選整合,能夠有效的對輿論風向進行控制。尤其是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影響下,使得人們對信息真實性的監督和討論渠道更加多樣和自主,使得社會公眾都能夠對輿論信息的真假進行有效監督,這一現象說明,在融媒體時代信息的公開、透明度得到了顯著提高,同時公眾的參與度也更加積極。鑒于以上內容,廣播電視在新聞編輯方面應該充分發揮新舊媒體的連接作用,在結合新問題發展的基礎上保留原有媒體的發展優勢,并進行科學有效的角色轉化,將主流價值觀的責任進行明確,切實做到了解民生動態、了解民意民聲,從根本上為群眾解決問題。
4.4 注重使用新媒體技術
首先,把新媒體技術運用到編輯工作的整個流程中。新聞播出過程是新媒體技術的最直接體現,編輯完成新聞之后應該使用各種類型的新媒體工具來播放,如移動手機終端、移動電視以及計算機網頁等都能夠播放新聞。其次,把新媒體技術融入電視新聞的前期編輯、后期編輯和組織報道播出過程中。新聞節目前期編輯的時候,新聞編輯工作人員應該使用計算機精心篩選新聞,科學合理地確定新聞報道主題和拍攝的提綱以及流程,也要積極使用手機、電腦等先進的技術,把確定好的新聞題材告知給其他工作人員。
5 結束語
總體而言,新聞編輯人員應在政治思想、生活積累、自身能力等方面對自身的新聞編輯能力及創新意識加以培養,并通過充分提高新聞編輯人員的政治素養職業素養,將生活積累與版面創新意識進行融合,融合新聞編輯人員的創新意識與編輯能力等方式將二者充分融合,以促進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東.淺析新聞編輯創新能力培養途徑[J].傳播力研究,2018,2(31):130.
[2]白秀麗.記者編輯創新能力的培養路徑[J].科技傳播,2018,10(20):38-39.
[3]楊秀文.論電視編輯的創新要求及策略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8(20):147+151.
[4]吳雯.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的分析和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8,9(20):195.
[5]胡慶春.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路徑探析[J].科技傳播,2018,10(1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