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娜娜 原明毅 李珂



摘要:目的探討活血通脈安神湯治療不穩定心絞痛(unstable angina,UA)伴失眠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于本院就診的UA伴失眠患者6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各34例。對照組行常規西醫治療,治療組行活血通脈安神湯治療,觀察2組患者臨床療效、心絞痛情況、失眠情況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8.24%)明顯高于對照(64.71%)(P<0.05);治療后,治療組軀體受限情況、心絞痛穩定情況及心絞痛發作頻率評分和入眠時間積分、睡眠質量積分及PSQI總積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2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活血通脈安神湯治療UA伴失眠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其心絞痛發作情況和失眠情況,且無嚴重不良反應。
關鍵詞:活血通脈安神湯;不穩定性心絞痛;失眠;睡眠質量
中圖分類號:R256.22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20)04-0035-03
中醫認為不穩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UA)屬于“胸痹”,主要的病因包括氣滯、血瘀、寒凝、痰濕、氣虛、陰虛等;因“心主神志”,故往往與失眠合而為病。常規西醫治療主要通過擴張動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治療該病,因其主要從血瘀以及心臟本身功能的病因進行治療,故對于很多其他病因所引起的UA患者往往療效不佳[1]。活血通脈安神湯可疏肝解郁以理氣、活血通脈以祛瘀、溫經通陽以散寒等功效,其主治與UA的病因病機相符合。本研究旨在探討活血通脈安神湯治療UA伴失眠患者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本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間就診的UA伴失眠患者68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各34例。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對照組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22~58歲,平均年齡(41.36±7.56)歲;病程2~8 a,平均病程(4.52±1.34)a;心絞痛分級:Ⅰ級18例,Ⅱ級16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21~60歲,平均年齡(41.41±7.58)歲;病程3~9 a,平均病程(4.54±1.29)a;心絞痛分級:Ⅰ級17例,Ⅱ級17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1)患者年齡≧18歲,且≦65歲;(2)反復心絞痛病史;(3)出現至少1月以上失眠;(4)心絞痛分級為Ⅰ級或Ⅱ級;(5)近期未進行影響本次研究結果的相關治療。
1.3排除標準(1)患者年齡<18歲,或>65歲;(2)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3)合并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方面疾病者;(4)合并有嚴重腦病者;(5)患有本次研究所用藥物禁忌癥者。
1.4治療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西醫治療。阿司匹林片(廠商:江西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6020722,規格:0.5 g×100 s),口服每次100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鈣片(廠商: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7,規格:10 mg×7 s),口服每次2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單硝酸異山梨酯片(廠商: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039,規格:20 mg×48 s),口服,每次60 mg,每日1次;倍他樂克(廠商: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391,25 mg×20片),每次口服25 mg,每日1次。共治療1個月。
治療組以活血通脈安神湯進行治療。活血通脈安神湯組方:郁金20 g,丹參、合歡皮、茯苓各15 g,酸棗仁、紅花、柴胡、赤芍、枳殼、當歸各10 g,甘草6 g。以上藥物,以400 mL水煎至200 mL,早晚溫服100 mL。共治療1個月。
1.5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臨床療效共分為3級[2]。顯效:心絞痛、失眠等癥狀基本消失,心電圖基本正常;有效:心絞痛、失眠等癥狀較治療前有所好轉,心電圖情況也優于治療前;無效:各項臨床癥狀和體征均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
心絞痛情況參照西雅圖心絞痛調查量表(SAQ)中的部分內容進行評估[3],對患者軀體受限情況、心絞痛穩定狀態、心絞痛發作頻率3項內容進行評分,每項分值0-10分,分值高則心絞痛情況嚴重。
失眠情況通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進行評估[4],共五項內容,每項總分4分,重點觀察PSQI總積分、睡眠質量及入睡時間3項內容的積分,分值高則失眠情況嚴重。
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胃腸道反應、過敏反應、頭痛眩暈。
1.6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所有數據,均通過SPSS21.0軟件進行的數據分析,其中臨床療效為計數資料,故以%表示,采用Χ2檢驗;各評分情況屬于計量資料,故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2組患者心絞痛情況比較治療后,治療組軀體受限情況、心絞痛穩定情況及心絞痛發作頻率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2組患者失眠情況對比治療后,治療組入眠時間積分、睡眠質量積分及PSQI總積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2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2組患者均有輕微胃腸道反應或頭痛眩暈情況發生,無過敏反應出現,但均在較短時間內自行緩解,即2組患者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2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西醫主要通過改善心血管狀態和調節心功能兩種途徑治療UA,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但是對于部分患者心絞痛的緩解效果卻不明顯[1]。中醫認為西醫治療的兩種途徑僅為導致UA的病因中心肺氣虛以及血瘀兩種情況,但是UA的病因還有寒凝心脈、氣滯心胸、痰濕中阻等,因此使用常規西醫治療寒凝、氣滯、痰濕等病因所導致的UA療效不佳。活血通脈安神湯具有養血補血、理氣活血、祛痰散結、散寒通陽等功效,可用于因血虛、瘀血、痰濕等原因引起的疼痛、痞悶等癥狀;且其加以酸棗仁、柴胡等藥物,具有養心安神、疏肝解郁的功效,也可用于心神不安、肝郁煩躁等病證[4]。
UA屬本虛標實之癥,主要因心肺氣血不足及寒濕侵襲,氣血不足,則血行無力,則生瘀血;肺氣不足,則無力運化水濕,則痰濕中阻;血遇寒則凝,則血行不暢;陽遇寒被遏,心胸失于溫煦;同時心注神志,故心功能失調,則神志方面也會出現煩躁、失眠等癥狀。活血通脈安神湯中:當歸可補血活血;枳殼可破氣消積、消痞散結;丹參、紅花可活血化瘀止痛;赤芍、郁金可活血止痛;柴胡可疏肝解郁、升舉陽氣;茯苓可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合歡皮、酸棗仁可養心安神,主要合用共同發揮益氣寧心、活血化瘀、散寒通陽的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丹參中的丹參酮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從而改善微循環的作用,還可抑制血栓形成;紅花具有保護心肌細胞和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作用[4]。
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88.24%)明顯高于對照(64.71%)(P<0.05),且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2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些結果說明:活血通脈補血湯的臨床療效顯著,且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性較好。其原因可能是活血通脈安神湯既從UA的根本原因心肺不足進行益氣補血,也從其標實之癥進行治療,標本同治,扶正、祛邪并重。在劉小平等[4]的研究中,活血通脈安神湯治療UA的總有效率(91.00%)顯著高于常規西醫治療(69.00%),且均無嚴重不良反應。這與本研究的研究結果一致。
通過對UA患者治療前后軀體受限情況、心絞痛穩定狀態以及其發作的頻率進行評分,從而評估患者心絞痛的緩解情況。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軀體受限情況、心絞痛穩定情況及心絞痛發作頻率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活血通脈安神湯可有效減輕UA患者伴失眠的疼痛程度,降低其發作頻率。其原因可能是:UA患者心絞痛發作的主要原因為心肌缺氧缺血,心血管平滑肌痙攣[5]。在活血通脈安神湯中,根據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赤芍可抑制內皮素活性,從而達到調節血管收縮功能,解除平滑肌痙攣的作用;當歸中的當歸多糖具有增強造血干細胞功能,從而促進血液生成,緩解心肌缺血狀態。
失眠患者以入睡時間長、睡眠質量低為主要特點,通過PSQI評分來評估UA伴失眠患者的失眠狀況。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入眠時間積分、睡眠質量積分及PSQI總積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些結果說明:活血通脈安神湯可有效緩解UA 伴失眠患者的失眠情況,提升其睡眠質量,減少其入睡時間。其原因可能是:“心主神志”,故UA患者出現失眠癥狀主要因為氣血不足,不能濡養心脾,從而導致心神不寧;肝主疏泄,可調暢情志。活血通脈安神湯用郁金、合歡皮、茯苓等藥以養心安神,用柴胡以疏肝解郁,調暢情志。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酸棗仁的成分中含有可鎮靜催眠的總皂苷、舒緩焦慮和抑郁的總黃酮,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情況[6]。
綜上所述:活血通脈安神湯治療UA伴失眠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減輕其心絞痛程度,減少其發作時間,提升其睡眠質量,減少入睡時間,且無嚴重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楊悅,滕濤,王健,等.中西醫結合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J].山東中醫雜志,2017,(6):40-42.
[2]賀敬波,葉雷,鐘琳,等.不穩定型心絞痛中醫證型與冠狀動脈病變積分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17(3):28-30.
[3]聶晶,鄭超,李馨.參麥注射液聯合依那普利治療老年高血壓伴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7,30(11):93-97.
[4]劉小平,陳蘇寧.活血通脈安神湯治療不穩定心絞痛伴失眠(氣滯血瘀)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8.32(10):24-26+77.
[5]李云,呂云波,宋銀宏.阿司匹林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漿中5種miRNA水平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7,46(2):40-43.
[6]徐浩,汪洋鵬,樓招歡,等.中醫治療失眠病癥常用中藥藥對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2):295-298.
(收稿日期:2019-12-04)
作者簡介:倪娜娜(1981-)女,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中醫內科(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