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琴
【摘要】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典范之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多次提出要加大對傳統文化的教育。為使古詩文的教學既能滿足大綱要求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又能達到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通過文言文滲透教學的視角,開展中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幫助中學生開啟古文閱讀的大門,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關鍵詞】群文閱讀 文言文 閱讀教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多次提出要加大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在此時代背景下,從2017年9月開始,中小學語文課本大幅增加了古詩文篇幅,以期在廣大青少年中強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使古詩文的教學既能滿足大綱要求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又能將傳統文化德育功能滲透其中,達到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開展中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具有時代的特征和深遠的意義。
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古代文言文,都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典范之作。作為語文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將這些典籍中的精髓有效的傳輸給學生,讓他們在這些深邃的文字中了解、承繼我們民族優良的文化、塑造高雅的情操。但進步的時代、信息社會的大環境并沒有與優秀的傳統文化相得益彰,反而因為新媒體網絡語言的渲染,讓那些與現代人語言習慣不能類同的詞句成了學生學習古文的最大障礙。幾經摸索和反思,通過本文,筆者期望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用一些好的方法來幫助學生開啟古文閱讀的大門,讓他們愛上古文閱讀,主動探究中國傳統文化,在提升自身素養的同時,傳承中華文明。
第一,把中華燦爛的思想和文化史貫穿教學之中,引導學生探索文言文之美,激發學生探索中華文化的好奇心。
我國古代文學發展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可謂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充滿著神奇的、美的力量。能被大多數人看到,編進課本的都是能經得起歷史考驗的、不斷積淀而流傳下來的作品。卻因古今語境關系而學習起來晦澀難懂,如短短的《論語》十二章,大部分都是在講道理,很多時候并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論語》產生于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那是中國歷史上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眾多的文人志士為表達自己的見解著書立說,廣收門徒,奔波勞碌在各國之間,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引起各國王公諸侯的注意,以期將自己的理論介入治國實踐。因此,講授《論語》,要將這些閃耀著偉大光芒的思想家們和他們的故事講授出來,要讓學生知道他們對那個時代、對以后中華文明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引導學生從這幾則《論語》出發去閱讀更多那個時代的著作,探究何為儒家、法家、道家、兵家;誰是孔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等。這樣才能起到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引發探究中華傳統文化的好奇心。
孟子曾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其中“兼濟天下”四字最為可貴,影響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因此,在講授古文的過程中也要把這種思想傳達給學生,通過潛移默化的教育,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比如,講授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就不得不提他的三起三落,而人生的起伏并未使蘇軾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他天馬行空的或詩或文,記錄的是他的豪邁奔放和豁達樂觀。如果沒有“兼濟天下”的胸懷,就不會有這樣的人生態度,這些自然而然會激起學生探究蘇軾那些激情飛揚的文字的欲望。此外,范仲淹在寫《岳陽樓記》之前并未去過洞庭湖,但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豪情,卻使得他把洞庭湖描繪地那樣的大氣磅礴。因此,在講授這些文章之前,要讓學生了解作者,了解眾多的文人賢士們心懷天下的豪情壯志。這樣就能激起學生擴展閱讀的興趣,通過傳統文化的浸潤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第二,把作者的經歷和文章產生的背景,作為授課重要環節,以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也對作者其他作品及同時代作品產生閱讀意愿。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時代背景下思想和情感的輸出載體,每一位作者都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理想寄托在了他們的作品中。劉禹錫參與“永貞革新”失敗,遭貶謫后被當時的縣令故意刁難,連搬三次家,最后被逼進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在憤慨之余寫下《陋室銘》。短短的八十一字,表達的不是境遇的艱難,而是不與宦官權貴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從一個朝廷高官變為身居斗室的小小通判,這樣的人生,本就是一部傳奇故事。
陶淵明為何要寫下《桃花源記》,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又有著怎樣的歷史背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里作者明明“飲少”卻“輒醉”了呢?明明也是遭受貶謫該內心抑郁,為何通篇貫穿的卻是一個“樂”字呢,等等。幾乎每一篇文章背后都隱藏著作者和那個時代的傳奇與歷史。通過課前微課等方式,讓學生去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意愿,這種發自內心的自然讓群文閱讀得到最好的實踐。
第三,要教給學生文言文閱讀的方法,增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
古人寫文章喜歡言文分離,而古文和現代文相去甚遠的語言習慣,使得一些學生一看到文言文,就會有一種畏難情緒。因此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才是消除文言文學習障礙的關鍵。
1.告知學生要學好一篇文言文,一定要先去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寫作背景,絕大部分流傳至今的文言文都是作者內心最真實情感的表達,文章的背后往往都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只有先理解了作者為何要寫這樣一篇文章,才能使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同時也能基本掌握文章主旨。
2.教給學生如何借助工具書和文章注釋學會朗讀和理解文章文意,尤其是要教會學生如何用現代漢語翻譯文章。要求學生翻譯不僅要準確無誤、字句通順,還要優美自然。采用留、刪、補、換、調、變等具體方法來進行翻譯,做到在直譯的基礎上還要意譯。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體會文言文音韻之美和意蘊之美帶來的審美愉悅,并能熟讀成誦是學習文言文的不二法門。文言文或駢或散,或韻或儷,自然而然的蘊藏著強烈的韻律美,因此講授文言文,讀是不可或缺的。誦讀要在范讀的基礎上完成,老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或者名家錄音范讀,抑揚頓挫中飽含深情,往往能都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意愿。在此基礎上學生再通過領讀、齊讀、自由朗讀、配樂朗讀、分組朗讀、分角色朗讀、比拼朗讀等多種形式去體會文言文的音韻美,徜徉于文言文意境美。經過大量誦讀后產生的韻律美更會讓學生產生愉悅,從而主動、自主的去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感悟文章主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文言文承載著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學好文言文,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的燦爛與輝煌。積極引導學生養成廣泛的閱讀習慣,開展以文言文閱讀教學為核心的群文閱讀教學實踐與研究,使青少年學生成為承繼中華精神財富的中堅力量,使中華文明之風源遠流長,永世傳承。
參考文獻:
[1]魏勇兒.善用比較閱讀解讀寓言故事[J].教育教學論壇,2019,(16):257.
[2]趙承躍.文言文群文閱讀資源的開發——以教學部編教材七年級下冊《賣油翁》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8,(29):49.
[3]樓蘭.基于思維導圖的大學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實踐[J].高教學刊,2018,(17):76.
[4]馬宜曼.初中課內外文言文群文閱讀議題選擇和設計研究初探[J].讀與寫,2017,(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