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宇楠
摘要:1976年末,中國大地之上無論經濟、科技還是文化都呈現蓬勃復蘇的景象,電影工作者也更加積極投入電影事業的創作中。本文以中國早期電影《甜蜜的事業》為切入點,結合該時期影片特點,簡要分析該影片“計劃生育”等時代主題,揭示了影片的藝術價值、社會價值與時代意義。
關鍵詞:甜蜜的事業;中國早期電影;主旋律電影
中圖分類號:J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4-0108-01
一、創作背景
1976年以后,中國電影事業得到發展,不同地區不同風格的編劇和導演都積極投身電影創作中。1978年,“計劃生育”問題成為全國普遍重視的民生問題之一,本片導演謝添希望通過電影這一藝術手段,來達到弘揚建設“四個現代化”,提倡“計劃生育怕勺目的。在走訪多地后,發現中國城鄉人民生活中,仍然存在“男尊女卑”、“多子多福”等封建思想,社會亟待有聲音來宣傳“計劃生育”,倡導“戀愛自由”,樹立“男女平等”的社會新風尚,于是創作了喜劇風格故事片《甜蜜的事業》。
二、影片解讀
影像建構集體/國家形象的過程包含兩種運行機制:一是贊美,通過塑造一個萬能的、理想的共同體來建立共識;一是壓抑,即以“對何為不能言說者保持一致”的方式來強化認同。①《甜蜜的事業》(1979)則是在時代轉型期,以喜劇的方式,通過歌頌鄉村集體生活里的愛情和生產,來塑造理想的共同體、強化認同,樹立意識形態。
家庭是維系社會結構穩定與平衡的關鍵部門——它不但能夠通過內部分工使社會主要勞動力有更多精力投入國家建設,而且還能通過生育行為為社會生產提供源源不斷地勞動力。②影片落腳于描述兩個家庭的生產與生活:唐二嬸是一位思想封建的農村婦女,保持著養兒防老、男尊女卑的陳舊思想,一直想要生兒子。她的大女兒招弟與南方糖廠司機田五寶戀愛三年,但因為忙著照顧家庭,遲遲沒有與五寶成婚。五寶的母親田大媽是糖廠“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委員,多次勸說二嬸做絕育手術都未成功。經過一系列烏龍事件,田大媽不想自己“宣傳歸宣傳”,最終為了國家舍棄小家,將兒子嫁入唐二嬸家。這樣的敘事設置,巧妙地將舊思想和新思潮與鄉村集體生活融合,將國家經濟的大主題與個人生產生活的小主題進行置換,也體現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沖突時,“小人物”選擇放棄個人利益,奉獻給“大國家”的時代精神。
在藝術處理和表現力方面,《甜蜜的事業》具有同時期電影濃郁的特色。影片的整體色彩十分濃郁,與同時期電影《小了勘、劫歲山戀》、《牧馬月等相似,都是畫面色彩豐富,飽和度高;在臺詞方面,人物的臺詞設置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例如反復出現“四個現代化”、“計劃生育”等關鍵詞語;在音樂音效方面,電影多次穿插大量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如《我們的明夭比蜜甜》、《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在影片中反復出現,豐富電影層次的同時,起到了敘事作用,這些經典歌曲也在當時得到傳唱。
三、時代意義
“主旋律”電影是表現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歷史進程與現實生活風貌的藝術作品,通過觀看這些影片,可以使廣大觀眾認識和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現實③。
1979年是百廢待興、全國上下充滿改革斗志的關鍵年。《甜蜜的事業》作為喜劇類主旋律電影面世,寓教于樂,展現了時代轉折期中理想的中國社會——淳樸的民風民俗、為祖國艱苦奮斗的職業操守、新時代的婚戀自由。影片中貼近人民生活的片段,在中國轉型的關鍵時期,為廣大人民樹立了良好的社會風尚,打響了時代的主旋律。
葉家儀在電影上映的同年評論到:“我不懂電影藝術,但覺得《甜蜜的事業》是一部好的影片,它那曲折的情節,鮮明的形象,詼諧的語言,濃郁的生活氣息,都深深地吸引著觀眾,使人們在愉快地藝術享受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領悟到實行計劃生育的重要。④
如今,二孩政策已經全面開放,但回顧40年前的電影調!蜜的事業》,它仍能帶我們感受到當時人民生活的狀態與中國當時正在經歷的重大變革,也依然能夠給我們關于主旋律電影創作上的啟示:雖然反映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重大歷史題材、重大現實題材的主旋律電影大部分都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宣傳性,但我們依然要做到娛樂性和教育性的統一,要將主流意識和大眾文化消費完美結合。
四、結語
《甜蜜的事業》作為一部輕松幽默的主旋律電影,將舊思想與新思潮碰撞下引發的風波以輕松詼諧的方法來表現,在時代改變的風口浪尖下,抓住了人民關注的重心,兼具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
注釋:
①周海燕.媒介與集體記憶研究:檢討與反思[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09).
②段善策.“恢復時期”(1977-1979)喜劇電影地創作傾向及歷史反思[J].當代電影,2019(04).75.
③畢耕.論“主旋律”電影的特點及其教育功能[J].中州大學學報,2006(02).
④葉家儀.一部宜傳計劃生育的好影片——《甜蜜的事業》觀后感[J].電影評介,197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