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鋒
摘要:高質量的精神生活是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實現這一目標也是群文工作者的使命擔當。美術,深受群眾喜愛,也是群眾參與度較高的藝術項目,如何提高群眾美術創作水平,如何對群眾進行美術輔導,是當前群文工作者關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群眾文化;美術創作與輔導;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2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4-0208-01
群文美術是人們最常見、參與最多的群眾藝術活動。如何輔導人們進行高質量的美術創作,是群文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群文美術創作的特點及當前我國群文美術創作情況
群文美術創作的特點主要有三點:一是群文美術創作具有大眾性,也就是說其參與主體是群眾,沒有性別、年齡、職業等因素的限制,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參與,群眾文化把各種各樣的群眾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滿足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二是群文美術創作隨意性,群文美術創作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隨意性較強,且帶有一定的多變性。三是群文美術創作具有全面性,即群文美術可以涵蓋群眾生活、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各個領域。
當前,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越來越強烈,高質量的美術創作可以滿足群眾的精神生活。隨著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日益健全,群文美術創作輔導工作也隨之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歸結起來主要有:一是群文工作者在工作開展過程中,職能履行上未能發揮完全,存在一定應付情緒;二是盡管群文工作有專門負責機構,但群文美術創作缺乏專門的輔導機構或者人員,這就導致沒法協調工作開展,極大阻礙了群文美術創作的發展和提高。
二、群文美術創作與輔導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加大群文美術創作與輔導的資金支撐,形成專業化的群文美術創作輔導團隊
專業化的教師團隊是滿足群眾美術創作需求的關鍵,形成一支專業化的團隊就需要:第一,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可以考慮引入社會資金;第二,完善相關考核機制,組件專門的考核小組;第三,可以采取聘任的方式,吸引高校、美術團體教師到群藝館任課;第四,形成常態化的培訓提升機制,實施輪訓制度,確保每年都有教師到專業院校進修、學習;第五,構建合作交流機制,加強與其他地區、其他國家群文機關的合作、討論,通過網絡定期交流,并鼓勵國外或其他地區美術家到本地舉辦展覽。
(二)營造群文美術創作氛圍,優化群文美術資源的配置
良好的美術創作氛圍是提升群眾美術創作素養的外部條件,也是陶冶人們藝術情操的關鍵所在,營造良好的美術創作氛圍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利用公園、櫥窗等較為開放的場地,開展群眾美術創作,打造群文美術創作亮點,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第二,利用綠地、走廊開展美術作品展覽,讓每位教師選取一兩張優秀美術作品進行展覽,既能增強美術創作信心,又能激發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第三,在發揮戶外場地優勢的同時,也要重視群藝館建設,加強美術資源配置,引進現代化美術設施,優化相關硬件配置,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增加群眾畫室等場地。
(三)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打造群文美術創作新品牌
第一,人們參與美術創作都是為了滿足精神文化生活,據此,群文工作者可以豐富美術創作教學內容,如開展水墨、油畫、素描、剪紙等培訓,滿足人們對美術創作的精神追求;第二,創新教學方法,不能走講解、輔導的老路,群文工作者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好朋友”,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來引導人們進行美術創作,激發美術創作的信心,同時,要注意創新方法,形成自己輔導特色。其三,創建美術創作交流平臺。現實中的美術創作交流平臺可以以交流團的形式進行,每年定期組建交流團,帶團到其他地區進行美術作品展覽,還可以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美術作品展覽,另外,還可以邀請專家到展覽現場進行專門的輔導。網絡中的美術創作交流平臺,可以借助APP,鼓勵群眾將自己的美術作品上傳網絡,然后人們之間相互交流探討,也可以讓專家進入交流群,進行專業點評,以此提高群文美術創作的水平。
(四)重視群文美術創作宣傳,打造群藝館的美術創作工作亮點
第一,搭建群藝館與媒體的銜接平臺,將人們美術創作與媒體宣傳相融合,借此打造群文美術創作的品牌,吸引更多人參與到美術創作中;第二,深入社區宣傳,將群文美術創作地點選擇在社區,讓其他群眾親身體會美術創作的優勢和特點,吸引群眾目光,也可以向群眾發放問卷,改善群文美術創作的方法和內容,以此形成宣傳效應;第三,構建常態化的美術創作展覽活動,吸引群眾進行參觀交流,幫助其他群眾了解群文美術創作,大大吸引群眾參與其中;第四,將群文美術創作與全面小康、鄉村振興戰略相聯系,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作品的現實意義,還能更好的與群眾聯系,走進群眾心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群文館是開展群文美術創作的主陣地,承擔了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重任,營造良好的群文美術創作環境,組建專業化的美術創作輔導團隊,創新輔導方法,豐富輔導內容,深入群眾,加大群文美術創作宣傳,對提升群眾美術創作素養,陶冶藝術情操有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