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蘭
摘 ?要:學生管理是高校教學管理體系中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工作,對于確保高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序實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且良好的校園、班級秩序可以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氛圍中得以健康成長。為了更好地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我國教育部門專門提出素質教育概念,希望能夠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倡導下,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體全面發展,更好地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高校 ?學生教學管理 ?以生為本理念 ?原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c)-0249-02
作為高校教學管理者,我們需要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門的號召和引導,在高校學生管理中開展素質教育,以此來促進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滲透,彰顯以人為本理念要求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公正性、平等性。為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改革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 ?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中實施的原則
隨著國家對高校教育改革工作重視程度的加深,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在素質教育的引導下,將教學的主體由教師轉向學生。通過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審視現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以此來實現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優化調整。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實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以此來確保以人為本學生管理內涵的彰顯。
1.1 遵循民主性的原則
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來講,需要建立師生之間在教學與管理工作中的平等關系,在民主教學管理的原則下,更好地進行相關學生管理工作。遵循民主性的原則,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和教師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因此在思維、行為、認知方式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差別,所以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建立起相互尊重的關系,學生應該尊重教師開展教學管理工作的辛苦;而教師應該更好地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促進其更加全面的發展。第二,教師不僅僅需要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更應該對學生的生活進行關心,盡自己所能幫助學生解決在生活方面的困擾,在全面、周到的教學管理服務的作用下,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
1.2 循序漸進的原則
在突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過程中,還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能夠使得師生有足夠的時間適應自身角色的轉變。循序漸進的原則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高校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日常管理工作的規劃過程當中,需要逐步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師生可以感受到自身角色的轉變,并且努力地適應這一轉變過程。在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前提下,順利實現這一角色的轉變。以此更好地促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以生為本理念的彰顯。第二,教師在開展教學管理的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差異化的適應能力,通過差異性學生管理規定的制定,來幫助適應能力差的學生盡快適應全新的學生管理環境。同時,還要在學校中圍繞以生為本學生管理工作展開優秀班級、個體的模范樹立工作,在全校范圍內為眾多師生以生為本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樹立榜樣典范。
1.3 全面性的教學原則
教師和學生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參與主體,因此在開展相關教學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使得教師和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管理的過程中,遵循全面性的教學管理原則,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無論是班級專業課程教師還是輔導員,都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教學管理工作當中,認真履行自身在教學管理中扮演主導性作用的同時,結合自身崗位優勢、特點,有針對性、有重點、有選擇地對學生開展教學管理工作。以此來從各方面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和管理,使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培育。第二,教師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不應當僅僅將關注的視野放在學習成績好、班干部等個別學生身上,要兼顧班級中每一名學生,關注每一名學生的所思所想所需。在充分了解班級中每一名學生實際情況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對其予以管理和教育,使班級中每一名學生的教學管理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2 ?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彰顯的具體策略
2.1 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
在傳統的高校學生教學管理工作過程中,學生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引和安排下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活動、生活,其自身并沒有形成強烈的自主管理意識。這對于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滲透將造成一定的阻礙作用。為此,作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人員來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對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予以培育。具體來講:第一,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管理意識在一定范圍內展開問卷調查工作,以直觀的數據來對當前高校學生自主管理意識現狀予以直觀的反映,使教師能夠對當前階段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自主學習、管理意識綜合情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由此作為教師今后開展學生人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憑證和依據,促進我們各項管理規劃針對性的提升。第二,加強以生為本學生管理理念在高校中的宣傳,通過全面的宣傳在校園中營造起一股自我管理的潮流,使學生在認識到自我管理對于自身發展、學校管理工作等所起到的重要意義,以此來喚醒學生自主管理意識。
2.2 促進學生參與意識的提高
雖然以生為本管理理念在我國高校中推行已有一段時間,一些高校也在以生為本的引導下對現行學生管理工作展開了一系列的優化調整工作。但我國高校由于受傳統學生管理理念影響已久,到目前為止在一些高校中仍或多或少的存在學生被動管理、學習的情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學生對學校開展的各類以生為本學生管理工作參與積極性不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需要將促進學生參與意識的提高作為以生為本學生管理工作的重點來開展。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是以物質、精神獎勵為手段,制定激勵機制,強化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行為約束的意識,提高學生參與以生為本學生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二是創新學生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以此來吸引學生參與學生管理工作的興趣。例如,在學校中增設慕課建設項目,借助慕課多樣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豐富的資源庫、多元化的教學管理功能,來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管理能力予以鍛煉,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自我管理意識。
2.3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以生為本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彰顯,同樣體現在課堂提問上。在以往的學生教學管理工作中,受課時、教學設計以及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很少有教師會在課堂教學提問上下功夫。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深切地認識到了課堂教學提問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學習自主性等所起到的重要意義。從而開始將課堂提問環節的優化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一環。為達到彰顯以生為本的目標要求,需要教師積極優化課堂提問環節,在問題的選擇以及提問環節的設置上下功夫。同時,還需要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提問,以此在師生之間建立平等交流的關系,尊重學生的每次問題,并且耐心為學生進行解答。此外,還可以在啟發式教學方式的作用下,在開課之初進行有目的的設問,以此來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使學生可以在問題的導向下,進入教師所營造的教學氛圍中去,與教師一同探索問題的答案。
參考文獻
[1] 高翠欣,姜偉,喻芒清,等.“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現實困境與對策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4):73-74,77.
[2] 胡慧娟.探索構建“以生為本”的民辦高校學生管理模式[J].智庫時代,2018(28):65-66.
[3] 彭士寧.如何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發揮以生為本的作用[J].科教文匯,2018(4):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