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清
【摘 要】 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實施禮儀教育,不僅是教會兒童懂禮貌,做文明人,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更是提高未來公民素質和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需要。
【關鍵詞】 學生 ?文明禮儀 ?教育
中華民族歷來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但在當今現實生活中,有辱人格甚至國格的不文明現象依然存在。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實施禮儀教育,不僅是教會兒童懂禮貌,做文明人,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更是提高未來公民素質和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需要。以下是筆者結合本校德育工作,談談對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幾點做法:
一、根據學生各年齡段的特征,確立低中高各年級段的教育重點。
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我校努力體現“以生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根據學生各年齡段的特征,分層教育。確立低年級以基礎校園文明禮儀為重點,主要培養學生從使用簡單的“文明禮貌”用語開始,養成良好的語言、行為習慣。中年級在低年級教育的基礎上增加家庭禮儀方面的要求。高年級再增加社會交往,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禮儀要求,并制定各年級學生的成長規劃課程,以此促進學生對照標準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二、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
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一般要經歷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首先是完全由老師或父母來管理和約束,其次是由團體管理,最后是自我管理。因此,我們努力尋求教育的有效途徑和科學方法,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進一步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1. 抓細節管理
(1)做好開學初的禮訓工作,主要帶領學生學習《后龍學子十大禮儀》和校訓中“言端、行端、品端”各十項內容;各班成立“自管小組”,掛牌上崗,對本班各項工作進行自主管理。(2)制定《后龍中心小學在校一日常規》從到校、集會、課堂、課間等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以細節的內容入手,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積極開展“讀—背—學—做—比”五字系列,讓守則規范常規管理制度等走入學生心田。(3)利用早會時間廣泛宣傳文明禮儀教育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懂得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利用主題班會、黑板報、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站、文明禮儀監督崗開展文明禮儀教育,讓文明禮儀深入學生心中。
2. 抓文化建設
(1)校園文化。提煉以學校創始人劉端弘為文化內涵的 “三風一訓”,以及校園宣傳欄、道路、建筑物、吉祥物等命名。布置關于《涂坑劉氏家規》、涂坑古民居景點、學生實踐活動圖片、作品的學校樓道文化、長廊文化。建立樓道、長廊書吧,以書香潤澤生命。(2)班級文化。在教室內建立圖書角,掛上書法作品、名人名言、班級標語,打造書香班級;建立生物角,放上生態瓶和種上綠植,打造綠色班級,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3. 抓活動開展
(1)一年級新生入學通過“拜端弘、分紅蛋、敬茶”活動,以一種新鮮而有創意的方式進行尊師崇禮的啟蒙教育。(2)通過誦讀家規、打快板、做家規操、練家規書法,了解家鄉的名人軼事等活動,培育濃厚的文化氛圍,潛移默化,讓學生優雅文明成長。(3)低年級組成立“我愛校園”小講解員社團,開展講解比賽,培養校級講解員,評選“十佳小講解員”。中高年級組成立“我愛古民居”小導游社團,練習帶團定點講解古民居景點,評選“星級小導游”。在實踐中樹立家鄉自信,從小培養學生愛鄉情感和責任擔當意識。(4)開展每日四項常規評比活動,并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內生活,培養學生多元興趣,使孩子們在輕松的環境中陶冶情操,接受體驗,增長才智。(5)開展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征文、演講活動。鼓勵學生在收集文明禮儀知識,文明禮儀故事的基礎上,撰寫相關作文,學習社會文明知識。創設“人人學禮儀,人人知禮儀,人人講禮儀,人人寫禮儀”的良好氛圍。
三、抓評價機制,激勵學生成長。
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因此,我們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對學生的種種行為表現進行全面、恰當、公正的評價,調動學生自覺規范行為、培養文明禮儀習慣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素質的不斷提高。
(1)以家鄉歷史名人劉端弘為榜樣,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學校精神文明教育。(2)把校訓中“言端、行端、品端”各十項內容和“后龍學子十大禮儀”作為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評價標準,納入 “四項評比” 、“星級班級” 評比、“禮儀之星”評選,并形成周、月、年度表彰制度。(3)建立積分兌換制度。學生所得的星、章以分數積累的形式到“紅領巾獎勵超市”中進行兌換。(4)充分利用學校的媒體宣傳窗口,及時捕捉校園里的好人好事進行宣傳,樹立榜樣,鼓勵學生向上向善,讓文明之花絢麗綻放。
四、家校結合,提升學生文明禮儀素養。
我校地處農村,家長忙于生計,四處奔波,無暇顧及孩子,家庭禮儀教育意識淡薄。針對這種現象,學校通過召開家長會和家長訪談,利用節日、專題活動等契機,進行家校互動,潛移默化,扭轉家長的育人觀念,讓家長以身作則,關注孩子身心發展,進而提升學生文明禮儀素養。
總之,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教師、家長、學校的共同努力,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各種方式,持之以恒,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全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本文系泉港區中小學幼兒園德育研究立項課題 ?課題名稱:《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QGDY2019-Y2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