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農村小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條件有限,識譜學習興趣不濃,導致學生的識譜能力較弱,識譜教學成為了農村小學音樂課堂的難點。課堂中,運用柯達伊教學法,融入了柯爾文手勢、字母譜、游戲律動等教學方式進行識譜教學,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識譜學習,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和發展音樂。基于此,本文對柯達伊教學法對農村小學識譜教學作了研究。
一、農村小學識譜教學的現狀
第一,學生方面。調查發現農村小學周邊音樂教學環境相對落后,家長對學生的音樂素養重視不高,學生沒有系統地學習音樂知識,缺乏基本的識譜能力,對識譜感到枯燥乏味,難以產生學習興趣。很多的學生會唱歌曲,但是卻不會唱這首歌曲的樂譜,更談不上這首歌曲中的一些常見節奏了。我曾對六年級五個班的學生做過一次調查,總人數是225人。有104人不知道音階是什么;有91人不知道音階中音符的唱名,剩下的人也只能從“1”開始說唱名,有165人不知道節奏這個概念,他們雖然也會打拍子,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用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一拍兩個這些最基本的節奏來演奏,如何來打擊;有165人不知道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時值有多少。學生怕唱樂譜,感到枯燥乏味。
第二,教師方面。以往學校傳統的音樂教學中,音樂課堂主要以教師講為主要現象,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積極性較低,識譜興趣欠佳,識譜能力較弱,嚴重影響了音樂教學質量。而識譜學習也一直是小學音樂課中的難點,教師都是通過不斷重復教唱音樂的旋律以達到歌曲的學習,又或者是先學識譜再學唱歌,學生看到的歌譜就是一個個陌生的符號,對識譜學習也失去了興趣,這種機械式的音樂教學方法沒有很好地遵循兒童自然發展法。
二、有效運用柯達伊教學法優化識譜教學的策略
實踐證明,在音樂與游戲中進行識譜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識譜學習的興趣。如何利用柯達伊教學法讓學生在游戲中無痕跡的接受識譜教學,個人有以下幾點方法。
1.用柯爾文手勢培養學生識譜教學中的音高概念
柯爾文手勢運用七種不同的手號,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唱名,在空間中體現音的高低關系。音樂課堂上,我發現學生唱7個音階時,如果按照順序從上行唱到下行,在不跟琴聲的情況下也能唱的非常好。但是,一旦我出示卡片把七個音階打亂順序讓學生唱,好多音就不準了。這證明學生對七個音階的音高概念還沒有真正掌握。柯爾文手勢的運用成為解決這一難點重要方法。學生用不同的手勢動作,配以不同的手位高低,引導學生感受音的高低,學唱音階,從而掌握音準。
新歌教學時,融入手勢識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生學唱《小鈴鐺》這節課,我首先出示曲譜,請學生觀察:這首歌曲只用了3個音符寫成,是哪3個音?學生回答:“DO MI SOL ”。然后,我邊彈琴邊引導學生一起用柯爾文手勢表現5、3、1。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們對曲譜的學習很快就迎刃而解了,其音準準確率也得到提高。
2.運用柯達伊教學法中的字母譜提高學生識譜能力
柯達伊教學法中,字母譜的呈現成為了一種極具特色的識譜方法。字母譜與漢語拼音有相似之處,使用的是唱名的聲母,與簡譜比較,小學生更容易接受直觀的讀譜方式。如:“do”—“d”、“re”—“r”、“mi”—“m”,音階可以表述為:d、r、m、f、s、l、t、d。
又如:學生在學習《音階歌》時,需要在歌唱中鞏固C大調7個音的唱名及音高。學生看著字母譜,腦袋呈現的是唱名,更快地視唱樂譜,在不斷的訓練中提高自己的識譜能力。
3.運用柯達伊教學法促進學生掌握音樂節奏知識
我國傳統節奏教學時讀作“DA”,而柯達伊節奏教學與之截然不同,它是把節奏中的要素提煉和分離,這樣每個節奏型都有自己的讀法,為了讓學生有更直觀形象的節奏感知,柯達伊教學法采用配合身體的韻律運動,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及把握節奏的各要素以及影響和韻律,發音時音節對應各種節奏時值,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和切身體驗,節奏符號、音節發音與節奏時值之間建立一種鏈接,在學生頭腦中會形成連貫的記憶,這樣一來準確的掌握節奏對學生來說就易如反掌了。
在柯達伊節奏教學應用中,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游戲來訓練他們的節奏感。例如:第一,“搶椅子”小游戲,讓學生熟記各種時值音符。四個單位拍用四把椅子表示,每把椅子最多可坐兩個人,邀請六名同學上場,鑼鼓一敲,六名同學按照要求可以隨意組合,鼓槌一落,學生落座。一把椅子坐兩個人表示八分音符;椅子上沒有人表示四分音符;一人兩把椅子表示二分音符,以此類推,各種節奏型讓學生擺出了不同的節奏組合,其余的同學按照組合讀出節奏。第二,師生對話節奏創編。不僅要有節奏的讀歌詞,課堂上與學生的對話有時也可以有節奏的進行:如,同學們/下午好。學生會自然的用同樣的節奏回應:老師/下午好,也可以加上音高。再比如:老師邊敲節奏邊說:“音樂課/真美好”,接著讓學生編詞繼續用節奏說出來,如:“音樂課/真美好/唱起歌兒/“d”“m”“s”。
4.在音樂審美體驗中感受識譜樂趣
“聆聽—歌唱—獲知—書寫—讀譜—創造”,柯達伊對學生音樂能力培養總結出了這一方法。在過去的教學中,“識譜—學唱—演唱”是音樂課堂的常態。他們學習識譜雖然時間很長,但識譜能力還是較弱,因為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看到的音符猶如陌生的符號,在沒有音樂印象就開始讀譜,挫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鑒于此,我一改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利用柯達伊教學法融入課堂,在音樂審美體驗中感受識譜的樂趣,讓學生感受歌曲—學唱歌曲—學唱歌譜。如教學歌曲《猜花》時,先讓學生聆聽、感受、欣賞歌曲,進行歌曲的“整體輸入”,在感性的基礎上學唱歌曲,然后我讓學生進入角色,邊唱邊舞,引發他們對歌曲的興趣,最后才讓他們學識譜。
識譜學習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階石。運用柯達伊教學法優化農村小學音樂識譜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識譜主動性,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在識譜中感受音樂之美,領悟音樂內涵,享受音樂快樂。
參考文獻:
[1]許軍.如何在小學音樂識譜教學中緩解學生的“恐懼反應”[J].黃河之聲,2019(02):109.
[2]陸雪.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