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華
摘要:小學數學作業作為小學數學課堂之外的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們學以致用,讓學生們更好地運用和鞏固數學知識,也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在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對其傳授豐富的數學知識,還要在課堂外的數學作業中去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所以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設計新型的數學作業,利用數學作業來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作業;作業設計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是實施數學學習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業是學生獲取、鞏固、應用知識的一種手段,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所以作業也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又一重要手段。部分教師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單一、陳舊、缺乏應用意識的計算題和應用題,這樣只能讓學生覺得數學很枯燥,對學習數學不感興趣。所以該如何設計新型的數學作業,讓學生在數學作業中有效的去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索,是現在許多教師關心的共同話題。
一、立足實際因人而異是新課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基礎
學生素質的差異以及教學環境的制約都影響著新課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為此,教師可以立足實際運用各種方式進行作業設計,并且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使每個作業設計不至于浪費,不至于讓好學生在無謂的基礎知識上多費功夫,也不至于讓基礎知識不好的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去研究偏題的難題怪題,從而使基礎得不到有效鞏固。立足實際就是要教師認識到現在的問題從而改正,教師現在的作業設計應該要使學生成為主動參加者,讓學生參與作業設計的每個過程,以體現作業的過程性,同時要加強作業的趣味性、實踐性、開放性、層次性和連貫性。所謂趣味性,是教師設計作業時要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成為做作業的積極主動者;實踐性是讓學生參與實踐,通過一些分組形式或者制作表格等方式讓作業能夠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開放性則是作業形式要多種多樣,不能局限于一種。每次都是一種,學生會覺得作業是沒有作用的東西;層次性就是要分清學生層次,并不是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作業,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連貫性即不能像狗熊掰棒子,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只有這樣,才能使作業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助手段,而不再是學生的一種學習負擔。
二、尊重學生主體性,倡導學生自己管理作業
與課堂練習相比,學生的作業效果不太明顯,很多老師把這歸功于練習不夠,其實根本在于學生在作業上投入的精力不足。精力不是指作業的數量,而是指等量作業里學生投入的時間。根據小學生年齡心理特征,學生只有對自己創造的、擁有自主權的,才會感到自豪,才會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而這體現在作業上,則需要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管理作業,自主設計作業,自己完成作業,教師需要做的是對作業進行點評、引導、把握方向,讓學生作業更具有實效性。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設計每周一練,甚至是試卷,形式可以多樣,關鍵是把作業的設計權還給學生。不過,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給作業規定一定的范圍以及題型,讓學生有章可循,有規可依。這樣既給學生一定的難度,讓作業富有挑戰性,又把作業設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等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好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指點修改,然后進行交叉練習。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感受教師的辛勞,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把精力投入更多的作業中,從而真正實現我的作業我做主。
三、強作業設計的趣味性
貫徹實用性原則作業設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關注度,調動學生創造性完成作業的熱情,使學生在享受作業獨特情趣的同時,高效率的完成作業。通過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不難發現,一些實踐類較強,提倡手腦齊動的作業恰好符合這一特性。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諸多動手動腦的實踐機會,促使學生主動親近生活,體悟生活與數學的關系,深刻認識數學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價值。總之,作業是數學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課堂所學的必然要求,更是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創造、積極學習的重要課外平臺。在新課程指引下,小學數學教師在作業設計上,應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從教學需要和學生實際出發,創設多元化的作業形式,使學生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大力開發思維創新能力,努力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四、設計探索性的作業
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也是一種數學學習活動,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一)觀察作業。觀察是思維的窗戶,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發現事物的規律和本質。
(二)調查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調查,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強學生的數感。
(三)實驗作業。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和發展能力。
五、講究設計開放性,倡導學生作業多元開放
作業不僅僅是指學生的練習,更多的是學生進行思考的一種過程,因而小學數學教師的思維需要開放,需要用大視野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作業。可以把學生的小發明、小論文、小制作可以納入到作業范疇中去。當然,這僅僅是形式上的開放,教師更需要從兒童自身出發,結合學生年齡心理特征,盡可能讓學生的作業呈現一種多元開放,讓學習評價更具有一種個性,從而讓教育更富有時代氣息。
結語: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是課堂的延伸,是檢驗學生在課堂學習效果的方式之一。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數學作業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設計新型的數學作業進行師生互動,促進學生對小學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獨立人格。
參考文獻:
[1]楊卓.新課標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15):91.
[2]李笑杰.創新小學數學作業改革設計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