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教師進修學校 王建軍
學生在進入中職學校以后,認為學數學的用處不大,一心撲在了學技術上,正因為對數學的不重視,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甚至于無視老師的教導,使得很多班的數學教學效果接近無效,進行艱難。因此,為了改善這種狀況,課程改革對數學教師的要求提升了一定的程度。教學是建立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帶領下,與學生共同交流合作的過程。學生的發展在教學目標的有效完成下日益卓越,教學的高效率也要得到保證。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教與學的過程。教師應當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為其提供良好的有利的條件。總之,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是在教學良好的保證基礎之上的。
作為文化課的數學在中等職業學校中是必不可少的,學好數學是在為學習專業課打基礎,專業課的效果好壞受數學課的接受程度的影響。像繪圖識圖能力較強的學生的幾何一定學得好,計算機編程好的學生的數學思維好,會計專業課學得快的學生運算能力不會太差。由此看來,數學課程與專業課是密切相關的。所有的專業課的學習都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甚至于參加高考的學生必須接受高中數學知識。因此,中職數學在中職學習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占據了不可忽視的地位。
中職的學生在剛來到中職學校時的數學水平普遍是偏低的,加之會有很多學困生聚集在一起,層次又不同,在數學教師上課的過程中,認真學習的學生會受到學困生的干擾,教師在維持紀律上用掉的時間會占據一部分。中職學生的表現左右著教師的教學情緒,一旦課堂秩序混亂,隨之教師的思維將會搖擺不定,教學內容失去計劃性。學習氛圍一旦不好,那師生之間的互動就不會太融洽。沒有學習的態度,就不會有學習的興趣,故學生越不學就越不會,最后面對數學課本就像在看天書。在新的課程改革后,學校在教師課堂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當讓學生有充分的學習激情,才能增加他們的被教學能動性,如此才能彰顯課堂教學的高效率,不再讓老師成為教學的“獨角戲”,這對中職數學教師而言是一項挑戰。
師生互動,是教學活動的重要行為。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一目了然及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充分發揮,是互動的最終目的。在互動期間,課堂氣氛會比較活躍,熱鬧的背景之下,其實是學生思考技能的強化過程,在給予學生知識的同時提升了他們的能量,并且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所以像“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類的互動是沒有意義的,在一問一答的形式中,時間白白浪費了。這只是形式上的互動,并不能起到強化技能與知識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
由課程標準得知,學生應該把現有的知識和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在感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現如今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有了新發現,即實踐出真知,通過創設的合適情境將理念延伸出來。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一部分教師設定情境的含金量是少之又少,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真實水平并不能反映出來。學生會把注意力放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不能集中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舉個例子,在講到線性運算的平面向量這一節課時,基本上都是表面上的理論,無須再深入,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對其理解,但是老師仍會安排出一段時間,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即便在激烈的討論以后,結果還是唯一的答案,并不能發揮有效的價值,多數時間被消耗掉了。其中也有人從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角度考慮,認為可以鼓舞學生的膽量,表達能力能夠擴大化。但是從這節課的本質出發,中職學校的數學應當有數學的韻味,要把數學的本源恰當地體現出來。
在遇到的數學問題比學生現有水平高時,可以進行討論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參與熱情被激發了出來,想象力也增加了一個層次,對于認知的態度也會更加有責任感,進而學習水平會提高多個臺階。
有效教學是教學目標的體現,學生在接受有效教學后,可以獲得思維能力、數學知識、三維目標的卓越發展。數學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學的模式,應從學生學習發展的本質角度著手,從而將數學教學提升到有效的程度。
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是三維目標意識。在每一節課前,數學教師要將課程目標制定好,準確無誤地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對于自己要學的知識一目了然,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知識點,學生才能選擇性地記住重點,這樣教學在進行過程中才能確保順暢。
課堂有效教學的應用隨著時間的積累,代表著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領域。啟發式問題使得學生的求知欲得到了開拓,加深了他們的思考境界,增長了學生各個層面的知識,學生自身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一定的程度。數學的根本目標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更快適應各種數學教學活動,基礎堅不可摧,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和未來。
啟發是教學方法及其教育理論的靈魂,是當前眾多教學理論的思想基礎。中職數學中的啟發性問題,學生的認識會得到一定的激發,還促進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狀態會一直保持亢奮,對于培養學生掌握知識能力,是有很有利的作用的。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進行有效的提問,即要問得恰到好處,問到學生真正不懂的地方,還要問到關鍵所在,做到難易程度的真正掌握,并且提問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
師生通過課堂的橋梁進行互動。在課堂上,教師是主要的引導者,學生占據的是主體地位,師生之間應當互相配合、互相扶助,缺一不可。中職數學在有效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應學到的知識和利于發展的技能,其學習方法和價值觀還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價值觀會伴隨他們一生。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權,在創設情境的同時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教學的要求,以此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預設是教師根據學生的思維習慣和知識能力及自己的經驗,對學生的思維或者能力障礙做出判斷,預設是教學的一種計劃過程。實際中會遇到各種偶然的問題就是生成。生成不是靠邏輯推理出來的,是偶然的,生成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和動態性。預設和生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務著教學課程。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但是沒有生成的課堂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因此課堂的完美有效性體現在預設的適度上和生成的適量中。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課堂的方向控制感,如此生成才能朝著預設的方向順利發展,二者的結合才會更趨完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知識,為中職學生的發展鋪好堅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