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利用紅色資源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優勢十分明顯,目前已起到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幫助大學生牢固樹立愛國主義精神,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作用。因此利用紅色資源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已成為高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路徑,但受制于網絡文化沖擊、紅色教育形式較為單一、教育實用主義思想等因素影響,這一路徑的高效實施仍面臨著諸多挑戰?;诖宋恼路治隽死眉t色資源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優勢以及面臨的挑戰,并提出具體實踐路徑,希望對該領域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紅色資源概念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所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及其載體?!凹t色資源”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精神層面,包含井岡山精神、雷鋒精神、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精神等;二是物質層面,包含靜態的革命遺址、文物、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由黨繼承、提煉和升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而來,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完美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目前已成為促進中華民族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但受制于多方因素影響,將紅色資源運用于愛國主義教學環節仍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紅色資源在培育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中的優勢
從上文紅色資源概念與特點中可得知,運用紅色資源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具有如下優勢:
紅色資源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方向指引。紅色資源記錄了黨的豐功偉績,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為信仰堅持奮斗等愛國主義精神,因此可以說紅色資源已成為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載體。從中不難得出結論,運用紅色資源強化愛國主義教育,能夠使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使學生形成跟著黨的方針政策走,緊緊擁護黨等愛國主義情懷,進而使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向得到有力保障。
豐富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紅色資源中蘊含著的創新精神,敬業奉獻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等豐富的思想內涵,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源泉。大學生可從這些豐富的愛國主義精神中汲取養分,從而樹立起堅定的信念和意志。
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形式。通過各類紅色教育資源的有效融入,愛國主義教學的形式發生巨大變革。學生不僅能夠在教室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還能夠在圖書館、博物館甚至是網站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教學的時間空間限制被打破,教學也隨之得到創新發展。
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有效性。首先如影音資料等紅色資源形式十分貼近當代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因此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為愛國主義教育有效開展建立良好的基礎。其次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有效的彌補了傳統的灌輸式、說教式愛國主義教育的弊端,以其生動形象的優勢,能夠使學生在實踐與體驗中加深對愛國主義精神的理解,進而使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性得到穩步提升。再次通過豐富愛國主義教學資源,創新發展愛國主義教學形式,學生能夠在實踐體驗中產生愛國主義共鳴,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也因此得到穩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也隨之得到根本提升。最后紅色資源具有與時俱進的優勢,能夠與時事政治等內容相結合,因此為愛國主義教育增加了時效性。
二、運用紅色資源培育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面臨的挑戰
(一)網絡文化沖擊
伴隨著社會經濟及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中國已進入網絡時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價值取向愈發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強調個性、注重實現個人價值已成為這一時代的特點。同時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一方面以微課、翻轉課堂等為代表的多媒體教學方法為紅色資源的深度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良莠不齊的網絡文化及外來文化沖擊著人們的思想。而大學生主力軍00后成長于這一環境,受這一時代背景影響頗為深遠,部分大學生也因此形成了外國月亮比較圓的思想,進而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開展帶來諸多不利影響,紅色資源的有效融入也因此無法得到施展。
(二)教育實用主義影響
目前部分大學存在功利主義及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只重視就業率與考研率,不重視愛國主義教育。部分教師也因此形成了不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只重視面試技巧、賺錢技巧培養的錯誤教育思想。受這一思想影響,部分學校缺乏必要的愛國主義相關教學課程,愛國主義教育也因此淪為形式,紅色資源的重要性同樣被忽視,部分學生也因此形成了不重視愛國主義教育的錯誤思想。
(三)紅色教育形式較為單一
首先部分教師在教學環節缺乏以學生為本教育思想的有效融入,進而導致所選取的紅色資源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學情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無法激發學生參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積極性,教學缺乏針對性與實效性,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性也因此無法得到保障。其次部分教師在教學環節偏重愛國主義理論的填鴨式灌輸,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缺乏興趣的現象愈發強烈,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十分低下。最后我國紅色資源種類雖十分豐富,但對于紅色資源的整合以及深度挖掘工作還存在不足,缺乏良好的紅色教育資源體系,進而導致學生在結合紅色資源理解愛國主義思想時存在一定阻礙。
三、運用紅色資源培育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路徑分析
(一)建立健全紅色資源為依托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
為有效運用紅色資源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要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學校負責高效落實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以此提升紅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深度,為強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供根本保障。為此政府首先要通過政策指導等方式發揮自身主導地位,鼓勵博物館、紀念館等紅色教育組織無條件向社會開放,充分其補充紅色教育資源、營造愛國主義教育氛圍的重要作用。
學校層面首先要根據本校實際情況、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等因素,建立起一套由校長為核心,以全員育人為基本原則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以此為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性提供良好的基礎。其次學校層面要根據這一體系,明確紅色教育資源開發、利用等各個環節的職責,以此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根本保障。再次學校要結合各類紅色資源及以學生為本教育思想,深度挖掘紅色資源的內涵,并以此為基礎整合紅色資源與教學內容,并按照主題、時間線等分類標準,建立起完備的紅色教育資源庫,以此為愛國主義教學的高效開展建立良好的基礎。最后學校層面要與時俱進,結合新時期愛國主義精神的新變化、新特點,大力拓展紅色教育資源形式,將紅色教育資源賦予全新的時代精神,以此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時效性,進而為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性建立良好的基礎。
(二)將紅色資源融入愛國主義教學課程
為有效運用紅色資源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完備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下,高校要將“運用紅色資源強化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將紅色資源納入教學課程體建設范疇,以此實現這一教學任務的科學、高效、持續落實。為此學校層面一是要在以學生為本教育思想的引導下,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學情選取適宜的紅色資源,并科學設計愛國主義教學的方案,以此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進而使愛國主義教育的高效落實得到根本保障。二是要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思政教育課程建設,深度整合思政教學資源與紅色教學資源,以此實現思政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協同發展。為此思政教師首先要認真備課,深度挖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元素,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其次思政教師要升級教學方法,運用紅色資源營造愛國主義教學情境,將原有灌輸式教學模式轉變為滲透式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加深民族自豪感,提高對不同時期愛國主義精神的理解程度,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以此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實現愛國主義教學任務的高效落實。三是要利用協同育人機制,引導每一位教師參與到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之中,以此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廣度與深度,全面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性。為此高校要引導專業課教師深入挖掘專業課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將科學家的生平、重大科研成果研究歷程轉變為紅色教育資源,從多個角度全方位落實愛國主義教育任務,引導學生樹立為祖國科研事業、現代化建設事業奮斗終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如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結合無數中國共產黨人鞠躬盡瘁為黨奮斗的進程,為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情懷,以此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度。
(三)將紅色資源融入愛國主義實踐活動
為有效運用紅色資源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師還要加大紅色資源的宣傳力度,并結合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將愛國主義教育延伸至課下,創新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為此教師一是可通過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校園紅色網站等途徑定期推送紅色教育資源,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宣傳力度。二是可通過利用校園宣傳欄、廣播欄目等形式為學生展現多種紅色教育資源,在校園營造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三是要組織如觀看《開國大典》、重走長征路等各類紅色教育主題活動,在實踐環節培養并鞏固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樹立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操。
(四)組織“紅色資源”進校園,培養學生愛國主義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民族情懷以及國家疆界理念逐漸淡化,使得大學生的民族國家意識以及愛國情懷也逐漸弱化。因此需要加強對紅色資源進校園活動的組織,通過“紅色資源”進校園的方式發揮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優勢,并加強對教育資源優勢的挖掘。愛國情懷的培養必須要以文化為基礎,通過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和學習,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注重對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愛國氛圍。首先,注重對校園硬件設施的建設和美化,使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中接受愛國教育;其次,積極舉辦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比如可以通過學術講座、專題報告、櫥窗宣傳等方式構建愛國主義教育專欄,通過環境的營造發揮紅色資源中愛國精神。可以在這些環境中宣傳長征精神、五四精神、抗洪精神等。還可以通過班會、征文等活動評選文明集體,提升學生的集體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
四、“紅色資源”在高校愛國主義教學中應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方面,對于“紅色資源”物質和精神層面關系的處理中需要保證合理性,在物質方面“紅色資源”包括文藝作品、歷史文獻以及紀念場館等;而精神層面的“紅色資源”主要包含的則是在革命以及國家建設中體現出來的一種價值取向。物質資源是精神資源的基礎,精神資源則是物質資源的升華。愛國主義教育中對“紅色資源”的應用需要避免單純精神層面的說教,還需要結合物質層面的內容,探討“紅色資源”的應用作用。
另一方面,將“紅色資源”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當前高校很多學生在思想觀念上強調個人主義,對集體活動和生活漠視,享樂主義、金錢至上主義之風橫行,在學習方面也過于急功近利。通過“紅色資源”的應用以及物化形態的講解和精神方面的分析,有利于使學生意識到平凡的事跡中也能夠體現出偉大的精神,并在生活中能夠從點滴的小事做起,發揮自身價值,體現愛國精神主義。
綜上所述,現階段,對于高校大學生教育來說,部分高校仍是秉承著相對舊的理念和方式,只重理論知識的講解,但是學校通過把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愛國思想與紅色資源整合,并根據大學生對愛國程度的認知和深淺作為評判標準,發現將紅色資源運用于愛國主義教育優勢十分明顯,且能夠起到提升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及愛國主義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作用。高校與政府要建立健全紅色資源體系,加大紅色資源的整合與挖掘力度,以完備的教育體系為紅色教育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教師要升級教育思想、創新教學方法,并結合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鞏固與深度拓展愛國主義教學的有效性。并最終通過科學、高效的愛國主義教育,為黨和國家培養棟梁之材。
基金項目:2019年沈陽工學院校級重點項目新時代民辦高校大學生紅色筑夢之旅——以沈陽工學院為例。
(朱玲珠:沈陽工學院信息與控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