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劍鵬 曾秋霞
【摘要】目前社會不斷發展,高校會受到互聯網興起、高校擴招和學生實際情況等因素影響,極易發生突發事件,這將嚴重影響高校發展,并使其出現一定損失。而思政教育工作開展在學生發展上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合理開展教育,影響突發事件主體,使學生準確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诖?,本文分析高校處理突發事件中加強思政教育的作用,提出大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現狀,提出思政教育應對高校突發事件的措施。
【關鍵詞】思政教育? 高校? 突發事件
高校突發事件將威脅和破壞學校穩定與發展情況,對突發事件轉向惡性方向進行及時有效控制,這也是學校需要重視的主要任務,如果沒有進行有效處理,很容易引發連鎖效應,形成巨大的損失。思政教育指的是社會及其群體通過一定思想政治觀點以及道德規范,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影響其成員,使其形成與社會及階級符合的思想品德社會實踐活動。在維護校園穩定、學校師生員工團結中思政教育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在高校突發事件預防和處置中屬于柔性力量。
一、思政教育在高校應對突發事件中的作用
(一)育人作用
在高校中思政教育主要作用是育人,在每學期開設政策和形式課,使學生準確了解國家政策方針,使其正確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可開展心理普測,引導亞健康學生融入大集體中,可開展安全教育,使學生愛惜生命,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以防止出現突發事件。
(二)預警作用
在突發事件中思政教育可以發揮未雨綢繆、使校園和諧發展的作用,思政教育人員對日常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整理,及時研究和預防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為將思政教育預警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教育人員應具備觀察能力、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防患于未然。除此之外,可構建應急預案,確定上報制度,強化應急預案管理。同時要引導學生預防突發事件,以此構成良好預防機制,在制定這一系列機制后,不穩定因素應及時消除,做好應急方案,對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有效控制。
(三)疏導作用
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具備穩定思想,如果發生突發事件,將會產生聯動,如果高校沒有進行有效處理,將會造成嚴重后果。因此思政教育人員需在發生突發事件發生時將疏導作用發揮出來,促進校園穩和諧發展。第一需要穩定學生情緒,進行心理輔導。第二,思政人員準確發布信息,確保信息暢通,媒體需進行正確報道,指導學生規范自身行為,制定應對策略。第三,思政人員應積極處理突發事件,團結一切力量以此來面對突發事件,在短時間內處理時間。學生黨員以及干部應做好榜樣作用,準確認識事件,傳播正能量,對身邊學生產生積極影響,提升學生責任意識。
(四)協同治理作用
在發生突發事件后需及時總結,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加強和輔導員老師、心理咨詢老師以及思政的溝通協調,與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以及保衛處協同合作,聯合多部門處理突發事件,構建聯動機制。盡可能減少財產以及聲譽損失,消除師生心理負擔,通過心理輔導來平復師生心理,保證師生在短期內恢復正常教學秩序。
二、大學生應對突發事件在思政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足夠的思政認識
大學階段,學生處于成長中人格發展重要時期,高校開展思政教育活動的主要任務是培養特色社會主義人才。目前有些高校認為應對突發事件是宿舍管理部門和安全保衛部門的職責,沒有準確認識到在應對突發事件中對學生的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一些高校開展思政教育期間,極易出現缺乏危機意識的情況,這是因為思政教育人員沒有準確認識應對突發事件和建立教育機制的重要性。不具備良好教育環節,未構建應急機制,加上教育內容不具備法律支持,使得教師教學和學校應對突發事件時沒有相應依據,這將影響突發事件的處理。
(二)思政教育內容缺乏應對突發事件內容
在高校教育體系中,思政教育中沒有納入應急知識,從而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很難培訓學生應急觀念,學生應對突發事件時不具備良好安全和自救意識。因為缺少突發事件長期應對計劃,使得學生應對突發性事件時,會出現被動應對和措手不及的情況,高校思政教育中應對突發事件不具備系統性。
(三)高校學生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比較弱
目前大多數學生能夠比較全面的認識突發事件,但不具備良好的危機意識和應對事件能力,無法全面、冷靜的分析危機事件,使得學生在應對突發事件時沒有做好準備。
三、思政教育應對高校突發事件的措施
(一)合理建設思政教育隊伍
提升思政教育人員的理論水平以及綜合素質,合理建設思政教育隊伍。教育人員需要重視和學習國內外形勢以及各種政策,并且需要堅持唯物辯證法兩點論,深刻分析研究矛盾雙方。準確認識突發事件,從現象來確定本質,找出發生突發事件的原因以及本質問題,最后作出合理解決解決。除此之外,掌握高校思政教育人員的真實水平,掌握思政教育應對突發事件具體情況。教育人員在認清自身后,提升教育和傳播信息的水平,引導學生,使突發事件產生的后果得以緩解。此外,高校需要重視培養思政教育人員綜合能力,處理突發事件應由各項能力協調配合,例如預判、協調、分析決策以及執行等能力,在處理突發事件時這些能力能夠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問題處理過程中,教育人員需具備較高理論水平,優秀表達能力,從而順利解決事件。
(二)拓展網絡思政教育新陣地
隨著信息化不斷的發展,思政教育人員應該緊跟潮流,應用科學技術對思政教育信息進行傳播,將學生對于突發事件的應變及處理能力提高。使突發事件有效結合思政教育,通過多媒體制作教學短片或者是動畫視頻,保證教育信息通俗易懂,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除此之外,高校需構建信息發布平臺以及專門辟謠渠道,這一平臺的特點是開放快捷、還原真相、覆蓋面廣以及較高權威性等,有效應用直播平臺、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具有較強時效性、較廣受眾面和便捷媒介。高校應合理構建和完善官方網站,使學生能夠通過網站了解事件本身,對于不同階段的突發事件邀請專家學者進行直播訪談或者是在線咨詢,使教育客體開展隱性思政教育,以此得到學校和社會的重視。也應完善構建配套機制,優化發布消息機制,保證待發信息的一致性,使得社會各界對高校官方消息加以關注,從而掌握最新動態。
(三)重視意見領袖引導輿論作用
高??捎嗅槍π缘呐囵B意見領袖,在輿論場中意見領袖能夠脫穎而出,對民眾進行引導。網絡平臺沒有有效監管信息發布情況,使得部分理論水平較差、綜合素質較低人員隨意傳播主觀、片面甚至是錯誤的信息,會干擾和沖擊學生三觀及心理。所以需要培養素質高、水平高的意見領袖。原本高校意見領袖是由教授學者或者是學生輔導員擔任,目前網絡具有“去中心化”這一特點,能夠促進學生群體作為意見領袖,對學生意見領袖引導輿情能力進行培養,減少突發事件帶來的消極影響。學生意見領袖應該有效應用網絡媒介,在突發事件出現后應該及時發布相關報道,對事實進行澄清,深度解讀事件,打擊網絡水軍,評論和辯駁不實言論,防止傳播虛假謠言,向積極方向引導輿論。除此之外,安排意見領袖議程對輿情進行引導,議安排議程指的是高校利用設置議題對社會關注熱點進行改變,高校意見領袖可通過設置議程、引導觀點及傳遞消息等形式進行人為網絡輿情引導。網絡具有交互性,公眾從而具備隨意發布消息這一權利,如果沒有及時有效制止虛假新聞,將會是民眾出現恐慌,影響思政教育順利開展,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網絡議程設置,是民眾對其加以關注。在特殊時期下,意見領袖應該將議程設置引導輿情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在正確軌道中吸引高校師生注意力,以此傳播正能量。不僅如此,思政教育也能夠發揮導向作用,教育人員進行課程教學時可向學生灌輸和傳播媒介素養知識,提升意見領袖媒介素養,加強學生的認知能力。
(四)科學制定應急方案
建立健全突發事件的應急方案,高校須制定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突發事件應急方案。思政教育人員深入進行探討和調研,按照突發事件破壞程度以及規模對等級不同應急預案進行制定,在發生事件后落實和事件破壞程度對應的應急預案,根據預案內容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使思政教育更具針對性,提升利用教育資源的效率,節省人力、物力以及時間成本,充分發揮教育實效性。
結束語:通過上述可知,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應納入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培養內容,以此提升學生預防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其心理素養,從而提升學生應對各項事物以及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準確樹立三觀,形成良好道德規范,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范曉梨.思想政治教育應對高校突發事件的途徑探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10):92-94.
[2]滕蘇蘇,袁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發事件中的有效路徑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3):121-124.
[3]郭本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應對高校突發事件中的必要性及作用探究[J].科技資訊,2018,16(08):237-238.
[4]劉艷華.高校突發事件應對與思政教育創新探析[J].江蘇高教,2017(06):83-85.
基金項目:本文作為2020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協同理論視域下大學英語與“課程思政”相融合的路徑探究”(編號為20YB147)的階段性成果;同時作為2019年度江西中醫藥大學校級教改課題:“深度學習視域下TED醫學微視頻在中醫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付劍鵬(1980.12-)男,漢族,江西撫州人,碩士,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曾秋霞(1983.10-)女,畬族,江西贛州人,碩士,江西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