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忠
摘 要:隨著國家“雙創”戰略的實施,國有創投企業迎來了新時代發展機遇,也遇到了新的挑戰。本文主要對現階段國有創投企業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進行思考和分析,并就如何應對挑戰提出了對策建議,為當前國有創投企業的發展,提供有益的觀點和思考。
關鍵詞:國有創投企業 發展 機遇 挑戰
國有創投企業投資培育了眾多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資本助力和增值服務促進所投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迎來了國有創投企業難得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受制于國有體制背景和國資監管政策約束等原因,國有創投企業也遇到了新的發展困境和挑戰。本文結合作者在國有創投企業工作的實踐,對現階段國有創投企業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進行思考和分析,以期對國有創投企業的良性發展有所借鑒。
一、國有創投企業發展態勢
(一)創業投資行業募投金額下降,科創板助力退出渠道改善
清科研究中心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市場新募基金2,710支,共募集12,444.04億元,同比下降6.6%;投資市場持續降溫,機構普遍出手謹慎,投資金額為7,630.94億元,同比下降29.3%,涉及8,234起投資案例,同比下降17.8%;其中,VC和PE機構投資金額下降較快,同比分別下降26%和30%。得益于科創板的設立,VC和PE機構的退出渠道有所改善,全年退出案例總數2,949筆,同比上漲19.0%,被投企業IPO案例數1,573筆,同比上漲57.9%。同時,2019年末在中基協已登記的私募股權(含私募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數量為14,882家,較2018年末增加199家,增幅僅為1.36%,增幅下滑明顯。
(二)國有創投企業的資本力量不斷增強,滲透力不斷提升
在創投行業高速發展的近十幾年期間,國內市場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國有創投企業,如深創投、毅達資本、達晨創投、魯信創投等。尤其近幾年,受國家“雙創”政策支持,各級政府批準設立的國有資本投資平臺和政府引導基金已經形成較大規模,對創新財政資金使用、引導新興產業發展、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19年底在中基協備案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已超過3萬支,其中國資背景LP(有限合伙人)認繳總規模占市場整體募資額的65.3%;上述基金產品的管理人中,國資背景機構管理的基金總認繳規模占全部基金的60.5%。就2019年新募基金而言,國資背景LP認繳規模占比、國資背景機構管理基金規模占比均高于上述比例,說明國有資本在股權投資市場的滲透率不斷提升。
二、國有創投企業發展機遇
(一)創投行業募資處于寒冬,國有創投企業資金相對充足
國有創投企業對外融資能力較強,資金相對充足,國有資本在股權投資市場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國有創投企業迎來新發展機遇。
(二)取消國有股轉(減)持辦法,提高國有創投企業盈利能力
2017年11月,《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國發〔2017〕49號)廢止了國有股轉(減)持辦法,國有創投企業不再需要在所投項目IPO時履行國有股轉(減)持義務,也不再需要為規避國有股轉(減)持義務在項目IPO申報前提前轉讓退出,使得國有股退出有了最佳渠道,提高了國有創投企業的盈利能力。
(三)項目注重與國資背景創投資本合作,提高項目增信
國有創投企業往往資金實力雄厚,其政府背景身份也會為所投項目提高增信和影響力;特別是在項目申請政府扶持和獎勵資金、銀行貸款、后輪股權融資、市場宣傳等方面會給所投項目帶來更多增值服務的潛在效果。實踐中,優質項目往往有更多選擇新股東的機會,其希望與產業資本和具有國資背景的優秀創投資本合作的期待愈加強烈。
(四)國家支持國有創投企業核心團隊持股和跟投,釋放機制活力
2019年4月國務院印發的《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國發〔2019〕9號)規定,支持國有創投企業、創投管理企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類企業的核心團隊持股和跟投。這將極大促進國有創投企業的機制活力釋放和運營效率提升。
三、國有創投企業發展困境與挑戰
(一)國有體制決策機制繁瑣,投資價格受限,易貽誤投資機會
國有創投企業的直接投資需要嚴格按照國資投資決策制度履行復雜的決策程序,投資方案一般須配套審計報告和資產評估報告,且投資價格不能高于資產評估報告中的評估值。整個審計評估和國資審批程序通常需要3至6個月完成,而稀缺的優質項目往往有多家優秀投資機構競爭,很難配合國有創投企業做資產評估和長周期決策。當前,創業投資項目一般為溢價融資,難以滿足國有創投企業的投資價格要求。
(二)股權激勵不到位,限薪和薪酬總額管控,影響投資活力
雖然2019年4月國家出臺政策支持國有創投機構核心團隊持股,但在實踐方面仍處于探討摸索階段,核心團隊持股的最高比例、入股定價等尚無指導性文件。另外,國企限薪和薪酬總額預算管控制度,不僅影響了管理層和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對市場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嚴重不足,導致人才團隊建設較為封閉、緩慢,進而影響國有創投企業的投資活力。
(三)政府干預色彩濃重,市場化的主動投資能力偏弱
國有創投機構的股東或實際控制人一般是國資委部門、財政部門、政府和管委會等。政府部門作為股東,對國有創投企業董事會和管理層享有人事任免權,不可避免會指導或干預國有創投企業的項目投資。部分國有創投企業和政府引導基金受托管理機構,管理資金規模較大,但人員配置較少且專業投資能力不足,市場化的主動投資能力偏弱。非市場化的被動投資模式,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國有創投企業的盈利能力。
(四)減持新規和年度績效考核,難以匹配項目退出最佳時機
2017年5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證監會公告〔2017〕9號),同時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了實施細則,規定并限制了股東對所持上市公司股票的減持比例和減持周期,減緩了減持速度,加大了減持周期,降低了減持靈活度。國有創投企業實行預算管理考核,績效考核指標彈性小,在年度績效考核壓力較大時,勢必考慮將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實施頂格數量和較快速度減持,往往無法兼顧減持價格和收益,導致國有創投企業較難優化項目退出時機。
四、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混合所有制形式的股權結構,推行核心團隊持股和跟投機制
國有創投企業應積極響應國家鼓勵政策,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形式的股權結構。適當豐富股東數量,降低單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適度引入優秀社會資本,降低國有資本比例。同時,大力推行核心團隊持股和跟投機制,優化權責利匹配關系,明確核心團隊股東身份,激發核心團隊主人翁工作精神和干事創業的熱情。
(二)落實市場化決策機制,通過合伙制基金模式靈活開展投資業務
混合所有制形式的股權結構將帶來更為市場化的股東會和董事會決策機制,而核心團隊持股也將為爭取部分決策權力下放奠定條件。隨著有限合伙制基金的興起,以市場化方式組建基金管理公司運營創投基金業務,建立健全適應行業特點的約束激勵機制和投資決策機制,逐漸成為國有創投企業改革發展的突破口。因此,建議對國有創投企業按照“控制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方式設計股權架構和運行機制,以有效解決面臨的各種弊端和障礙。
(三)推行職業經理人模式,實施年度與任期相結合的彈性考核制度
在董事會領導下的經理層推行職業經理人模式,實行聘任制和契約化管理,注重任期考核與任期激勵緊密掛鉤。國有創投企業董監高每屆任期一般為三年,而現行預算考核一般按年度進行。非上市企業自2021年將施行《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屆時絕大多數國有創投企業的年度利潤完成情況將較大程度取決于二級市場可比股票價格。因此,科學確定國有創投企業的年度考核及經理層任期考核經營業績指標與目標值,探索實施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相結合的彈性考核制度將會有更多實踐意義和推廣價值。
(四)提升主動投資能力,加大增值服務力度和水平
國資背景機構管理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總認繳規模占全部基金的60.5%,而清科評選的2019年中國創投機構30強中僅有5家為國有機構,可見與管理資金規模相比,國有創投機構的投資能力和盈利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實踐中,國有創投企業除踐行好政府賦予的使命和承接好政府推薦的項目,更要把握和爭取主動投資機會,提升主動投資能力,持續提升增值服務的力度和水平,逐步建立賦能式投資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賈妍妍,范玉雯.國有創業投資機構及體系發展路徑研究[J].證券與上市公司,2019(03):66-69.
[2]張潔民.國有創投機構運營模式創新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