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厚暖
摘 要:上一節好的試卷講評課它的意義在于:“它具有激勵、矯正、強化、示范的功效,又是對知識進行梳理、整合、再運用的過程。還是師生共同進一步探討解題思路方法、提煉數學思想、探尋總結解題規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優化思維品質的重要手段。”講評過程要給學生表達思維過程的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才能使試卷講評課取得最佳效果。
關鍵詞:試卷講評;有效性;探究
目前,試卷講評課的現狀是:閱卷不及時,講評滯后,使得講評失去了效果;閱卷后不作分析,沒有針對性的逐題講評;只重解題過程,忽視方法指導與思維訓練;教師一講到底,學生主體參與不夠;只講錯誤,就題論題;不考慮各層次學生的需求,浪費了部分學生的時間;試卷講評后缺乏反饋練習,減弱了試卷講評的效果
那么怎樣才能取得較好的試卷講評效果呢?筆者認為:
1.準備工作應充分
試卷講評課要求教師在課前精心準備,既要對試題本身進行分析;又要對學生答題情況、錯誤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這樣做能夠加強試卷講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可由學生協助做好得分統計表(網絡閱卷除外)和自我診斷表。
2.錯因歸類,保證講評的典型性
由于學生的數學素養導致了考試的錯誤,老師引導學生分析錯因,再進行延伸鞏固,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這是試卷講評的直接目標.
3.試卷講評應及時,避免拖三拉四
我們都知道趁熱打鐵的道理,考試完以后,學生對試卷內容記憶深刻,為了找到正確的答案,可能同學之間已進行了積極的交流,自己對試卷的解答可能有了評判,而且對同學的解題方法也有一定的思考,此時學生能以較清晰的記憶和積極的心態認真聽教師講評,效果會較好.有些老師由于備課或其它原因將試卷發放和講評安排在考試過后一個星期甚至更后,而此時學生在解題或是與同學探討時產生的思維火花早已消失殆盡,講評時就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了.
4.試卷講評應具有激勵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對考試分數極其敏感,考得較好的學生在得意之余有可能會忽視在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考得不理想的學生傷心之余有可能忘記了分析考得不理想的原因;成績有進步的學生非常期待老師的表揚,成績退步的學生可能還期望老師的安慰與幫助,因此,不可忽視各類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可借助教學媒體展示優秀生、進步學生、薄弱生的閃光點,用好激勵手段,因人而異地進行評價,讓受表揚者既有動力又有壓力,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善意批評的同時,應包含殷切的期望,使學生都能面對現實,找到自己下階段的努力目標.
5.目的明確,關注講評的側重點與導向性
試卷講評課也是一堂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也應該具備.我認為一般的試卷講評題的目的,其一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使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恰當的評價;其二是教師對學生共性的錯誤點進行鞏固、延伸,這些共性的錯誤證明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達到教學目的,還要進行強化;其三,進行解題技巧的滲透與答題規范化的指導及試卷不良心理的糾正.教學重、難點則由試卷考查的內容與學生掌握的程度而定,但也要求重點講透、難點突破.試卷講評課切不可不分輕重,面面俱到,教師要站在學生角度去分析學生可能出錯的原因,若試題涉及到多個知識點,可以借題“多”講,這樣在評講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系統地講解,還能有計劃、有步驟地突出重點,細講難點,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必須講在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上,要具有導向性.
6.試卷講評過程要講究策略
6.1.重視學生的“說”,提高講解針對性和時效性。審題不過關是學生在考試中一個普遍的問題,為了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課堂上可讓學生說審題過程,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在解題時學生遇到的困惑是如何找到切入點,讓學生說出自己思考中的困惑,教師可因“困”施教。試卷講評課上,教師對試題錯因的分析,多是教師從自己的角度或者教師心中學生的角度出發的,事實上學生怎么錯的,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讓學生說錯因可使講評課變得更有效。
例如:講評“若某圓與半徑為2的圓相切,兩圓的圓心距為5,則此圓的半徑為()
學生:r=3。結果是錯的,試卷剛發下來時我還以為老師判錯了,后來又看了兩遍題目,突然想起來,兩圓相切存在兩種情況:內切或外切,而我想當然地認為相切就是外切。
6.2.注意分析歸類,注重減負增效。教師在講評課時不能只按照題號順序講評,而是要善于引導學生對試卷上涉及到的問題情景,進行分析歸類,讓學生對試卷上的同一類問題有一個整體感。這樣有利于學生總結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6.3.注重一題多解,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試卷講評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采用多種方法去思考問題、力求從中體現不同的數學知識點,展現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滲透數學思想,從而使學生開闊思路,熟練掌握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6.4.注重變式或延伸,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進行一次適當的變式訓練,學生就相當于做了一套“思維體操”,它不僅能鞏固知識,開闊學生視野,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還能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在試卷講評時,教師要善于以題帶面,引導學生思考并發現解題過程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對試題進行多角度的變式處理,使之與相關或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加以對比、分析,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6.5.以試題為藍本,提煉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在講評時,教師要有目的的、有步驟的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思想的提煉、概括過程,將統領知識的思想方法概括出來,提高學生對數學思想的應用意識,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的知識,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6.6.深刻反思,提高效率。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在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及時的、多角度地反思,能促使他們從新的角度,多層次多側面地對問題進行全面考察、分析與思考,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養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習慣,對思維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6.7.再次反饋,鞏固提高。講評后,除了要求學生做好試題的訂正工作并作好答錯原因的分析和說明外,還要對學生在考試中暴露出來的有代表性的共性問題,再精心設計一些相應的逆思路題或變式題讓學生再練習、再提高,從而進一步深化所學的知識,牢固地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而對教師來說,這是一個反思過程,通過這一過程可以了解教學效果,及時調整進度和方法。
總而言之,試卷講評課是學科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環節,它是綜合因素互動的特殊教學現象,涉及師生、生生之間的綜合互動。試卷講評課的教學,應充分發揮試卷講評課教學的激勵、診斷、強化、示范功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致力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互動,才能提高教學的實際功效,促進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評價與提高,提高講評的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 沈燦江.對話讓數學試卷講評更有效[J].中國數學教育,2011,12.
[3] 王道勇.淺談數學測試卷的講評《中小學數學》.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