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悅 陳勇 馮映文



【摘要】目的:探討經鼻高流量氧療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抽取我科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收治的316例慢阻肺患者為臨床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處于急性加重期,根據隨機單盲法,將其均分為兩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接受無創正壓通氣方式,觀察組接受經鼻高流量氧療方式,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治療后 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療前后PaO2、PaCO2、pH 值、呼吸頻率及心率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經鼻高流量氧療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效果顯著,能夠有效快速緩解其臨床癥狀,舒適度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期;經鼻高流量氧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慢性不可逆性的以肺功能障礙、呼氣阻力增加和阻塞為特征的一組疾病總稱,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慢阻肺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1】。伴有Ⅱ型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 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 患者,無創通氣( non - invasive ventilation,NIV) 是指南推薦的標準治療手段,然而 NIV 在臨床實踐中受患者耐受性影響較大,部分限制了臨床使用。經鼻高流量氧療( high - flow nasal cannula,HFNC) 是一種通過無需密封的導管,經鼻輸入經過加溫濕化的高流量混合氣體新型氧療方法,已被證實對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有良好的治療效果[2-3]。本研究通過對比 HFNC 與 NIV 治療 AECOPD的臨床效果,來探討HFNC在Ⅱ型呼吸衰竭AECOPD病人中的應用前景。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我科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期間收治的316例慢阻肺患者為臨床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2017 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 診治中國專家共識( 2017 年更新版) 》病情評估臨床分級Ⅱ級( 中度) 的患者:已出現呼吸衰竭但無生命危險: ( 1) 呼吸頻率 > 30 次/min; ( 2)應用輔助呼吸肌群; ( 3) 無精神意識狀態改變; ( 4) 低氧血癥可以通過文丘里面罩 25% ~ 30% 吸氧濃度而改善; ( 5) 高碳酸血癥,即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 PaCO2 ) 較基礎值升高或升高至 50 ~60 mmHg。排除標準: ( 1) 不足 18 周歲;( 2) 嚴重呼吸衰竭需要即刻氣管插管: 呼吸頻率 > 40 次/min 以上、嚴重低氧( 高濃度吸氧下氧合指數 < 150 mmHg、嚴重呼吸性酸中毒 pH < 7. 25、意識障礙等; ( 3) 存在 NIV 禁忌者: 口面部創傷、痰多排痰能力差、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等。
所有患者根據隨機單盲法,將其均分為兩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158例,接受無創正壓通氣,其中男性85例,女性73例,年齡55~68歲,平均年齡(61.33±12.59)歲;觀察組158例,接受經鼻高流量氧療方式,其中男性86例,女性72例,年齡56~69歲,平均年齡(62.56±12.78)歲。本次研究開展前患者及家屬已充分了解相關內容,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未見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方式,給予患者支氣管擴張劑、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敏感抗菌藥物,維持有效血容量,全程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動態觀察患者炎癥反應指標及血氣分析,協助患者更換體位,1次/2h,并加強震動排痰等物理治療。
在以上基礎上,對照組給予NPPV治療方式,選擇通氣模式為壓力支持通氣與呼吸末正壓,設置初始氣壓力為10~12cmH2O,呼氣末正壓設置為4~6cmH2O,氧濃度在30%~35%。
治療組給予HHFNC治療,選擇經鼻高流量濕化氧療系統(Fisher-Paykel公司出品),設置流速為30~40L/min,氧濃度為30%~35%。
兩組病人根據均血氣分析,實時調整參數,保持PaCO2<45mmHg,PaO2>60mmHg。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觀察指標包括顯效、有效、無效,若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改善,咳嗽、咳痰完全消失,24hR、PaO2、PaCO2有顯著好轉,即為顯效。若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緩解,咳嗽、咳痰癥狀基本消失,24hR、PaO2、PaCO2有可見好轉,即為有效。若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未見改善,咳嗽、咳痰加劇,24hR、PaO2、PaCO2無改善,即為無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00%=治療有效率。計算治療后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舒適度評分。采用自制舒適度評分量表進行舒適度評價,滿分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理想。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數據,“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率(%)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6.84%,對照組為82.28%,組間對比,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舒適度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舒適度評分對比未見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舒適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2.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 ICU 住院時間為 (7.94±3.14)d,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 ICU 住院時間為(12.69±3.88) d,兩組患者治療后 ICU 住院 時間(t =3.694 ,P <0.001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2.4 兩組 COPD 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療前后PaO2、PaCO2、pH 值、呼吸頻率及心率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其PaO2、PaCO2、pH 值、呼吸頻率及心率對比未見差異,治療后觀察組患者PaO2、PaCO2、pH 值、呼吸頻率及心率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4。
3討論
氧療是AECOPD 住院患者的基礎治療。危重患者則以機械通氣呼吸支持為主。然而無論是傳統的吸氧模式還是機械通氣呼吸支持,臨床應用中均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無創呼吸機雖然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強的呼吸支持,然其面罩連接的舒適性、密封性和穩定性對療效以及患者的耐受性影響很大,尤其對于初次接受無創面罩治療的患者,存在明顯的不可耐受性,而且不利于痰液的引流。
經鼻高流量氧療系統是近年來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其能夠通過提供高流量、精確氧濃度以及加溫濕化的空氧混合氣體,為患者進行有效的呼吸治療。HFNC時鼻咽部及氣道對高流量氣體的阻力形成了一定的氣道正壓,可以降低吸氣相呼吸功耗,減輕呼吸困難癥狀,在呼氣相氣道內產生一定正壓改善氧合,抵抗COPD患者內源性呼氣末正壓,減少呼吸功,提高吸氧效果,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可以舒適、有效地輸送高流量氧氣,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干預方法【4-5】。AECOPD 患者常伴有慢性 CO2 潴留急性加重,其主要病理生理機制為慢性炎癥導致氣道結構改變、小氣道狹窄和肺實質的破壞,從而導致肺泡與小氣道的附著喪失以及肺彈性回縮力的降低,進而氣流受限的發生。HFNC 可提供 30 ~ 60 L /min 的高速氣流,沖刷氣道解剖死腔,且產生類似呼末正壓效應而減少 CO2 的潴留并降低呼吸做功【6-7】。
本次研究結果中,接受HFNC的患者,其治療有效率高于接受NIV治療的患者,可能與 NIV 組治療醫從性、可耐受性較差導致治療時間相對不足,而 HFNC 組治療具有高度舒適性,能保證每天完整治療時間等因素有關。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表面 HFNC 在 AECOPD的治療中,選擇合適的患者,如中度 AECOPD 患者,可有效緩解 CO2 潴留,改善氧化,具有安全性、舒適性,值得進一步推廣研究。
參考文獻: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專家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更新版)[J]. 國際呼吸雜志, 2017, 37(14)1041-1055.
[2] Ischaki E, Pantazopoulos I, Zakynthinos S. Nasal high flow therapy: a novel treatment rather than a more expensive oxygen device[J]. Eur Respir Rev,2017,26( 145) : 170028.
[3] Spoletini G,Alotaibi M,Blasi F,et al. 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Oxygen in Adults: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 Chest,2015,148( 1) : 253 - 261.
[4]Parke RL, Eccleston ML, McGuinness SP. The effects of flow on airway pressure during nasal high-flow oxy-gen therapy[J]. Respir Care, 2011, 56 (8): 1151-1155.
[5] Nagata K, Morimoto T, Fujimoto D, et al. Efficacy of high-flow nasal cannula therapy in acut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 decreased us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Respir Care, 2015, 60 (10): 1390-1396.
[6] Spence CJT,Buchmann NA,Jermy MC. Unsteady flow in the nasal cavity with high flow therapy measured by stereoscopic PIV[J]. Exp Fluids,2012,52( 3) : 569 - 579.
[7] Frizzola M,Miller TL,Rodriguez ME,et al. High - flow nasal cannula: impact on oxygenation and ventilation in an acute lung injury model[J]. Pediatr Pulmonol,2011,46( 1) : 67 - 74.
作者簡介:姜悅,女,1974年6月出生,本科學歷,民族:漢族;籍貫:廣東陽江;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急危重癥研究;職稱: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