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忠文
摘 要:資金是企業生產運營的基礎,而以資金管控為主要內容的財會工作也將成為企業運營的管理重點。為促進自身長久健康的發展,企業應著重提升財務會計集中核算的效率,從而進一步做好企業資源的充分協調和合理分配。本文首先對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其次針對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問題提出了幾項解決措施,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財務會計;集中核算;問題;措施
引 言
為實現企業良好的持續發展,提升工作效率,加強經濟效益,一定要將企業內部的財會工作進行集中規范的管理。核算作為財會工作的重要步驟,其執行的嚴謹程度和核算結果的準確程度都將影響財會工作的最終效益。但是在實際的核算工作中,往往能發現不少問題。因此,本文對企業財務會計中的集中核算問題及解決措施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的主要問題
(一)現有核算制度不夠健全
因企業的規模不同,大多數企業的會根據自身財務的工作量設立符合應用規模的財務管理機構。因財務工作涉及大額資金管理,對嚴謹性有著較高的要求。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財會核算機制,從而保障會計核算工作的有效進行。各部門也應保證財務報告及時上交,避免影響財會集中核算的情況發生。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國的財會核算體系對不夠完善,制度也不夠健全,從而導致企業內部難以形成相對有條理的集中核算機制。在各部門對資金進行啟用和預支的過程中,缺乏合理的批準流程有效的單據交接,這種制度和體系的欠缺將直接影響財會集中核算工作的有效展開,從而進一步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的整體效益[1]。
(二)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
會計工作與普通的資金管理工作存在著本質的差別,其工作成果對企業經營的最終影響也大不相同。會計工作不但是對企業活動的各項資金進行核算,也對資金的分配和合理應用起到了一定監管作用。在進行集中核算過后,財會人員可以對核算數據展開分析,并分析的結果連同核算數據及時提交給企業管理人員,協助管理人員進行資金的進一步決策。但在實際的財會核算過程中,會計人員往往只是進行單純的單據收理,并將資金流向和具體數額整理成表,分析和審度的權利往往全權歸于管理人員。這樣的權責安排會導致會計人員缺少對企業經濟活動監管的參與,無法活用專業知識協助管理人員對財務報表中含有的資金分配及流轉問題進行查處,從而難以展現會計集中核算的全部效力。
(三)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
財會工作有著工作內容量大,操作要求嚴謹的特性,且一些企業對會計核算制度不夠重視,財會工作人員無法接受形式粗略,不夠完善的核算制度,導致一些抵觸情緒的產生,這將影響到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影響企業核算工作的正常展開。同時企業中的其他部門員工行事的側重點往往放在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上,在進行資金統計和整合匯報的工作時同樣缺乏積極性,更有甚者認為各部門的資金應用統計都應由財會部門全權處理,從而導致各部門員工在與財會部門進行單據及報告交接的過程中缺乏配合,嚴重影響核算工作進程。
二、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財會集中核算體系
財會集中核算工作對企業的整體運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企業應進行相對完善的財務會計集中核算體系建立,使財會工作人員有標準的制度可以遵循,并加以貫徹[2]。會計集中核算的體系改革應向預算編制與審核方向發展,加強基本會計核算制度與業務流程的規范程度后,還要兼顧審批、監控等全方位的資金管理。首先,可加強預算管理,制定部門當季支出限額,通過提前的預算,加強各部門資金管理意識。其次,可開通遠程報賬和查賬系統,避免作為報銷及預支的單據明細與實際不符的現象出現。最后,可完善財務內外監控制度,將企業內每一筆支出明細進行合理合法的審查與核對,并將各項財報單據和整合資料交于國內財政監督部門進行外對內的審核。由此可見,企業管理人員應賦予財會人員的更大的管理權力,加強各方資金的管控,從而提升財會集中和竄人員的工作效率,實現財會工作的完整價值。
(二)加強財會集中核算的監督管理
監督管理職能是會計工作的一大要素,有效的實行監管職能,不但能提高財會集中核算的工作效率,還能是企業實現資金流轉的合理分配。在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需要對各項資金進行較為全面的核算,并在核算結束后對整理的數據結果進行一定的分析。通過數據分析會計人員可將各部門業務進展情況和效益產率進行宏觀的確定,并在其中發現當前企業運營的問題和優勢,從而進一步推斷更加符合當下情況的資金配比和業務管理模式。由此可見,企業應當活用并加強財會集中核算管理的監督管理,使企業管理者與財會工作人員圓的意見相結合,從更專業的角度審視當前企業的當前的經濟運轉形式,并作出更加切合實際,利于企業健康發展的經濟決策。
(三)調動財會及各部門員工的積極性
企業應當鼓勵員工對現有財會核算制度的不足進行查缺補漏,并及時與管理人員進行反饋。在完善內部財會核算制度的同時,也要充分地調動財會員工的積極性,通過調整員工福利,使員工意識到自身投入大量精力的工作內容,是受到企業內部的全面認可的。同時也要加強各部門員工資金啟用規范化的執行,使員工意識到自己在持有資金使用權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在進行財資金報銷和預支的過程中,應實行逾期不候的相關行事準則,要由資金申請人親自將相對完備的證明單據和領導批文提交到財會部門,嚴格執行先批準,后領用的制度,提高各個部門參與財會核算工作的積極性[3]。財會人員在審批和核算過程中也要盡力避免公款消費等違規情況發生,企業也應在其中實行獎懲制度,如發現類似行為,將匿名給予獎勵,從而提升財會核算效果,促使企業經濟健康發展。
結 論
總的來說,做好企業的財務會計的集中核算對企業發展具有正面的效益,我國企業中現行的財會集中核算制度尚有些許問題,企業應逐步建立完善的財會核算體系,加強財會核算的監管職能,調動才虧及企業各部門員工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升集中核算效率,提高財務會計水平,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助力,從而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丹.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問題及解決對策探究[J].科技經濟市場,2020(01):26-27.
[2] 殷文嫻.會計集中核算模式下的企業財務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2):9-10.
[3] 季小平.淺述企業財務會計集中核算問題及其應對措施[J].商訊,2020(0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