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摘 要:在新時期背景下,企業的產品更新速率較快,提高了產品的復雜程度,使企業生產存在諸多安全隱患。為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提高生產效益,管理者需提高對安全管理的重視,營造安全生產環境。就此,關于企業安全管理的問題與對策分析具有鮮明現實意義。
關鍵詞:企業安全管理;問題;對策
引 言
進入21世紀以后,全球經濟形勢變得日益復雜,讓企業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決策行為具有了更大的難度。因此,了解科學決策的重大意義和影響決策行為的相關因素,讓企業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決策趨于合理化、理性化,減少認知偏差,是我國所有企業管理者所必須要重視的問題。
一、企業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1.1安全管理理念滯后
領導層與基層員工的安全管理理念,直接關系到企業安全管理效果。部分機械制造企業將產品產量和生產效率作為管理重點,缺乏對安全管理的重視,導致基層職工安全意識淡薄,未明確自身在生產中承擔的安全責任,在生產操作時表現出危險行為,引發安全事故。
1.2安全監督管理不到位
安全部門是企業生產的主要監督部門,承擔著監督管理的重要作用,要有對于安全隱患的預見性,及時的對于安全隱患的排除進行監督。但是在現階段,機械制造企業對于安全部門的重視不夠,安全管理監督的工作流于表面。
1.3安全管理制度缺失
在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制度為指導性文件,可明確安全管理的方法、要點與責任,受安全管理理念滯后影響,部分機械制造企業并未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僅照搬同行業其他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導致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不能為安全生產提供指導,引發多種安全問題。
二、企業安全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2.1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是進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每個員工在工作中必須遵守的行動準則。公司不斷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一方面,各部門根據其業務范圍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同時廣泛爭取其他部門的意見,使得本部門安全管理制度更全面,從而建立了一套既符合法律法規,又便于操作適用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嚴格落實,確保制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制定了符合公司設備設施和工藝的安全操作規程,組織廣大員工學習和熟知安全操作規程,確保作業人員現場執行到位,防范違章作業的行為。
2.2加強安全管理理念宣傳
在明確安全管理責任的同時,企業積極推進安全管理理念宣傳工作,通過安全知識大比拼、微信推送安全生產小知識、舉辦“安全生產月”等活動,在企業內創造安全生產文化,引導職工自覺表現出安全生產行為。邀請省級安全生產專家作為培訓師,結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豐富企業職工的理論知識;利用企業生產事故,論述企業生產存在的安全風險,提高職工的安全辨識與排查能力,從思想上提高職工對安全生產的重視,為安全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支持。
2.3實現現場管理的全方位入手,抓住重點
對于生產現場的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應該對于生產現場全天保持規整有序,工件、材料的放置要符合相應的標準,對于員工的工作環境要著重的改善,工裝的合理配置、現場的煙塵狀況等方面要全面保障,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為員工創造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對于設備的常規性檢查,是設備安全管理人員與設備操作人員依據設備檢查的程序對于設備進行綜合性的檢查,為了防止在設備的運行過程之中出現故障,在設備運行之前就應該進行相關的檢查,排除潛在的故障,及時的采取措施消除故障,使得設備能夠安全可靠的運行。
2.4加強員工安全教育與培訓
員工在上崗前由公司組織對其進行相關的安全培訓和考核工作。一是公司安全管理部門,對新入職的員工開展三級安全教育培訓。二是公司每年組織至少一次的全員安全培訓與考核,加大安全生產宣傳和教育的力度,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三是強化員工技術安全培訓,使崗位人員多了解一些與本工種相關的安全方面知識,不斷提高安全生產和處理問題的技能。對特殊工種人員進行相應的技術培訓和技術考核,堅持持證上崗。此外,每日班前、班后會開展班組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知識的問答,注重員工的自我教育,提高自我教育,通過事故案例的學習和經驗交流,啟發和引導員工搞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增強群體自主安全管理意識和個人防護能力。同時,在班前會上用違章人員通報或反面教材給員工打多提醒,克服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結束語
安全生產是公司做好其他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安全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公司的穩定與發展。搞好安全生產工作是公司里每個人的責任。在新的歷史時期,公司要繼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認真執行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杜絕各種違章操作,加強員工本崗位的安全管理,杜絕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宋鋆.企業安全管理創新激勵機制實踐探討[J].通訊世界,2019,26(09):337-338.
[2] 劉建宇.企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地產,2019(17):77.
[3] 王建原.供電企業安全管理提升探討與實踐[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1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