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麗波
摘 要:松毛蟲是松科植物常見害蟲,多年來在大石橋地區對松樹的危害常年存在,嚴重威脅林業及農業的發展,及時預測,采用科學的防治方法,減少松毛蟲對松林的危害,為林業生產保護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松毛蟲;預報;防治
松毛蟲簡介
鱗翅目,枯葉蛾科。我地區主要有赤松毛蟲、油松毛蟲和落葉松毛蟲。為害赤松、油松、黑松、樟子松、落葉松、紅松。分布于渤海灣沿岸,在遼寧省各地都有發生。
成蟲:雄體長25—35毫米,翅展45—59毫米,雌體長25—35毫米,翅展51—75毫米,前翅中橫線與外橫線白色是赤松毛蟲和油松毛蟲的主要區別。雌蛾亞外緣的斑列內側和雄蛾亞外緣斑外側有白斑。雌蛾前翅較狹長,外緣較傾斜。
卵:長1.8毫米,橢圓開形,初為翠綠色,漸變粉紅色,近孵化時紫紅色。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80—90毫米,深黑褐色,體側有長毛,無明顯花斑,以白色毛斑居多,額區中央有一條狹長深褐斑。
繭蛹:體長30—45毫米,紡錘形,暗紅褐色,繭灰白色,其上有毒毛。蛹體臀棘比較長而粗,末端也較彎曲。
一、松毛蟲的生活史及習性
在遼寧一年發生一代,幼蟲在地面落葉層、石塊下、雜草叢中或樹皮縫中越冬。在每年的3月下旬或4月上旬越冬幼蟲上樹為害(日平均氣溫5.7℃),6月底或7月上旬結繭化蛹,7月中、下旬成蟲羽化,8月下旬出現秋代幼蟲,為害至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開始越冬。成蟲多在傍晚羽化,在當晚或次日晚交尾后即產卵。卵成堆產于樹冠上部當年生的松針上。每塊數十粒到500多粒不等。成蟲有趨光性和向周圍林分遷飛產卵的習性。幼蟲孵化時有取食卵殼的習性。1—2令幼蟲群居并能吐絲下垂。先取食卵堆周圍的松針,將針葉邊緣咬成缺刻狀造成枯萎卷縮,這是調查秋季幼蟲數量的重要標志。一頭幼蟲一生約取食400—500根松針。老熟幼蟲在針叢、樹干及雜草灌叢、樹冠下部結繭。
二、松毛蟲的監測預報
主要依靠中心測報點所在地區進行的線路踏查、固定標準地調查、燈誘和性誘等手段,來掌握松毛蟲的發生情況,提供抽樣信息,并長期積累第一手資料,分析不同立地條件下的松毛蟲發生規律;通過詳細的線路踏查,在測報點覆蓋范圍內對松毛蟲實施有效監測;利用燈誘和性誘等方法實施松毛蟲的早期監測與發生趨勢的分析。
1、線路踏查
根據松毛蟲歷年發生情況及森林生態系統條件,以村或小班為單位劃分常發區、偶發區、安全區三種類型。選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踏查路線(可設計為較為固定的巡視路線),巡視路線要覆蓋常災區的90%,在發生區應根據需要及時設置臨時路線。在每代卵期和幼蟲期對發生情況按巡視路線進行詳細線路踏查,發現有蟲情或災情的小班,要立即設立臨時標準地進行調查,每塊標準地面積要大于3畝;在標準地內采用對角線或平行線抽樣方法,隨機選取5-10株標準樹,進行蟲口密度、針葉損失量的調查,蟲情調查表。
2、固定標準地調查
在松毛蟲常災區和偶發區中松毛蟲易發生的區域范圍,選取有代表性的林地,設立若干固定標準地。標準地各項林分因子填入標準地概況記錄表。固定標準地設定后,由市森防站進行統一編號,一般不得隨意改變。調查時,在固定標準地內不固定標準株地隨機抽取10—20株樹,分別在每代的卵期、幼蟲期,調查卵、幼蟲密度及卵孵化率、寄生率。對越冬代幼蟲在越冬前后要各調查一次,填寫標準株蟲情觀察表。
3、通過對松毛蟲幼蟲期、蛹期、成蟲期、卵期的調查,形成系統的觀測記錄,通過匯總分析,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發生期、發生量、發生范圍的預報。
4、用松毛蟲性外激素誘捕器誘捕成蟲進行預測預報。
三、松毛蟲的防治
多年來,松毛蟲做為一種松林常見的蟲害,它的防治成為很大難題,一方面,林區的環境比較復雜,地面雜草叢生人員很難進行現場作業,另一方面樹木高大,郁閉度大,很難做到防治噴灑均勻。現代的科技為防治提供了方便,飛防成為大片林區防治的主要手段,且防治效果好。對于小片林區,可以采用人工、物理、化學進行噴霧防治。選擇的藥物要以不污染環境,對天敵等有益生物危害小為原則。首選人工、生物防治,其次先用生物化學農藥,即使使用了速滅殺丁等劇烈農藥,也要用毒筆或毒繩等進行防治,盡量減少農藥對環境和生物的傷害。
1、強化封山育林,改善恢復林分生態環境,提高松林生長勢和自控能力,人工設置鳥巢,招引食蟲鳥類,比如灰喜鵲、大山雀、七星瓢蟲等,建立復雜的生物群落。掛人工鳥巢要在3月份進行,每公頃掛2個,掛在樹冠中下部,距地面2米高以上,箱口朝向下坡。
2、人工防治。冬季松毛蟲以幼蟲在樹下土層中越冬,在地層能夠松動時,挖開土層亂石,可以找到成團的松毛蟲幼蟲,可以進行人工捕殺。在化蛹期、產卵期可采用人工采繭、采卵塊的方式進行捕殺。
3、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在松毛蟲卵期進行防治,這種方法無毒副作用,有效保護天敵,且防治效果好。這是首選的防治方法。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將赤眼蜂卡掛在第一層樹枝上,每畝地放蜂5萬到10萬頭,分2—3次放,每次間隔5—7天。
4、在松毛蟲越冬幼蟲上樹前,用藥在樹干涂環防治。藥物的配比為:用滑石粉、石膏、溴氰菊酯按1:2:1.8的比例,做成毒筆或毒繩,在樹干胸高1米處,圍樹干圍兩道閉合環,當幼蟲通過毒環時觸藥即死。
5、噴藥防治。在幼蟲的危害期,5月上旬左右,可以藥物進行飛機噴霧或人工放煙防治,在防治時要注意防治安全,防治人員全程配帶防護服,做好各種后備工作。選擇的藥物有:1.2%苦煙堿1000倍液,20%溴氰菊酯2000倍液,25%滅幼尿3000倍液,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藥物。
6、成蟲燈光誘殺。松毛蟲的成蟲具有趨光性,用黑光燈進行誘殺,可以做為一種輔助的防治方案。
7、用松毛蟲性外激素誘捕器誘捕成蟲,這種防治方法中,性激素的誘芯需要經常更換,可能造成一定的成本增高。
總之,松毛蟲的防治方法要根據地域、經濟等多種條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防治,會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總 結
松毛蟲在我市的多年發生,給松林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它的防治需要林業工作者及林農們的積極努力,我們做為林業工作者,將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確保不蟲不成災,保護我市森林環境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林病蟲圖冊 遼寧省林學會編著 19836.8第一版
[2] 林木有害生物識別與防治圖例 韓國生主編—沈陽2011.5,ISBN 978-7-5381-6789-4
[3] 中國森林病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