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汝嵐 羅其芳
摘要:紅色文化是先進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學課程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我國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為中學運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課堂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紅色文化融入中學課程教學面臨一定的困境。擬以川東地區D中學為例,從多維度視角分析紅色文化融入中學課程教學的現狀與困境,探究其對策,以促進中學課程教學改進。
關鍵詞:多維度;紅色文化;中學課程教學;困境與對策
前言:
習近平同志強調,“新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大力弘揚紅色文化,用紅色文化培養斗爭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它具有政治教育的價值功能,其傳播的理念、彰顯的精神都有利于中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提升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并對中學課程教學有著重要作用。
一、紅色文化融入中學課程教學的現狀調查
川東紅色文化主要是紅四方面軍在川陜蘇區戰斗時與當地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文化瑰寶,是反映革命先烈和廣大人民群眾偉大民主革命精神的生動寫照,承載著豐富的思想精神價值和教育意義[2]。為了準確地從多維度角度研究紅色文化融入中學課程教學,掌握運用現狀,筆者于2019年12月10日對川東地區某中學的課程教學管理者、課程實施者和學習者做了相應的訪談和問卷調查。
(一)對課程教學管理者的調查分析
筆者從學校政策實施、對待紅色文化融入課程教學的態度、紅色文化融入課程教學提出的建議和想法等方面,對川東地區某中學的教導處主任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得出的調查結果如下:
1.學校在國家新課改的理念引導下進行了相應的課程改革。為認真落實紅色文化融入中學課程教學這一舉措,學校積極組織相關紅色文化活動,但次數不多、形式不夠新穎。
2.學校采取積極支持的態度。學校高度重視紅色文化融入課程教學,積極組織部分教師參加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培訓和教學研討會,也開設了與紅色文化相關的校本教材等等。
3.學校希望紅色文化能夠以更多樣、更全面的形式融入課程教學。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提升學校課程的整體水平。另外,學校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開展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實踐活動。
(二)對課程實施者的調查分析
筆者從課程教學者對紅色文化的認識態度、處理紅色文化融入課堂的方式方法以及完善教師與學生的溝通等方面,對川東地區某中學與紅色文化相關聯程度較高的政治、語文、歷史等10名課程教師進行了相關的訪談和問卷調查,整理結果如下:
1.教師對紅色文化的相關問題認識有所偏差。根據問卷結果顯示,問卷中的10位教師中4位教師能完全準確把握紅色文化的定義。受訪的10位教師中8位教師認為當前中學師資力量層次不齊,學校比較缺乏專業性的教學人才,絕大多數教師對于紅色文化的理解程度不夠全面。
2.教師處理學生對于紅色文化態度的方式有所不同。在提到關于提高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熱情的措施時,受訪10位教師中6位教師指出:學校通過開設紅色文化主題班會教育、舉辦紅色文化展覽活動等方式方法來提高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興趣和熱情。受訪的10位教師中有4位教師指出學校對其進行了相關培訓。
3.學校、教師及學生之間的溝通不足。通過訪談,各科受訪老師認為學校、教師及學生三方溝通不足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學校對教師培訓的實際情況了解不深,教師因教學任務較重沒有及時反饋。其次,老師們認為學生興趣不濃厚,但實際上從學生的反饋來看,他們只是對傳統方式沒有新的興趣點。
(三)對課程學習者的調查分析
筆者從課程學習者的年級;對紅色文化融入課程教學態度;學校開展活動的情況、阻礙因素及學生的建議等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130份問卷,其中初一收回46份、初二收回41份、初三收回39份,共收回126份,有效率96%,整理結果如下:
1.學生對于紅色文化融入中學課程教學有著積極的態度。在有效問卷126份中,有107名同學愿意主動接受相關教育,感悟其精神內涵,并樂于主動實踐。三個年級的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學習都持有積極的態度,但是從交流中也了解到,學生由于對其認識程度不深,無法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
2.學生用于紅色文化學習的時間精力有限。在126名同學中,19名同學認為時間精力充足,94名同學認為有限,13位同學基本沒有精力和時間。分析可知,大多數學生自身探索能力較弱加上課業負擔重,幾乎沒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分配于學習紅色文化。
3.融入課程教學的方式創新度不足、社會氛圍不濃。從學校開展的相關活動現狀,在126名學生中89名同學表示學校多開展班會及校內活動傳授紅色文化,學校現有活動形式創新程度不足。有48名同學表示學校較少開展戶外實地考察活動。56名同學提出整體氛圍不濃厚影響他們對紅色文化的學習。
4.三個年級學生的不同看法。基本沒有時間和精力的人數比例呈遞增趨勢:初一調查的44位學生中有34位學生抱有較強的學習意愿且愿意參與活動;初二年級43名學生中有31名表示時間精力有限;初三年級39人中29名同學對于學習紅色文化的興趣及學校開展活動關心較少。
二、紅色文化融入中學課程教學的困境
基于前文的現狀調查,紅色文化融入中學課程教學存在一定的困境,本文將從課程管理者、課程實施者、學生、社會四個方面進行探討,從而分析出目前紅色文化融入中學課程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和教育方式單一
在學校上層對紅色文化融入課程教學引導和支持力度足夠的情況下,由于受到經費和學生安全多方面因素影響,活動開展次數與力度還不夠,活動內容和形式也不夠新穎,學生只是機械的參與單調重復的活動,并沒有引起強烈的興趣,從而導致效果欠佳。
(二)師資水平參差不齊
學校缺乏專業性的教學人才,特別是對于經濟發展程度不高的地區,個別教師對紅色文化認識還存在偏差,專業水平和積極性還有待提高。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是圍繞如何提升學生成績而開展,除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外,也沒有多余的精力將紅色文化融入中學課程教學。
(三)學生心有余而力不足
應試教育下,整體風氣呈現“唯成績論”,面對嚴峻的升學壓力,學生的學習重心都在考試,就算對紅色文化抱有濃厚興趣,在教師單方面講解下,也無法分出更多的興趣和精力去學習。
(四)社會的重視程度不高
營造紅色文化氛圍是一項整體工程,單純依靠教師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學生家長、博物館和當地教育部門等多方面力量的大力支持、齊心協力[3]。但多方面因素的不協調,導致大部分中學生從小對于紅色文化的了解十分有限。因此,這極大地加大了紅色文化融入中學課程教學中難度。
三、紅色文色融入中學課程教學的對策
針對目前紅色文化融入中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以下對策:
(一)拓展紅色文化教學的新方式
在教學過程開展中,要克服資金等客觀因素的束縛,采取各類的教學活動來提升學生的興趣。可以通過社會實踐的形式提升學生的感知社會的能力。每一處革命遺址、革命文物及其承載著的革命精神,都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昭示著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光輝歷史,都是最真實的、最有說服力的教育素材[4]。例如組織學生參觀當地以紅色文化為中心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使學生親身感受,回顧往事,致敬先烈,從而將紅色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針對師資力量參差不齊、教師對紅色文化認識存在偏差的問題,學校應開展專門的培訓課程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同時,教師應在踐行運用原則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其價值,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5],有意識在課堂中融入紅色文化的教學,善于挖掘有價值的紅色文化資源并融于課程中,例如在中學歷史課中講到紅軍長征,就可以談及紅軍方在當地的革命活動和戰斗史。
(三)培養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學習興趣
學習紅色文化對中學生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學校需以學生為中心,舉辦學生感興趣的紅色文化學習活動,開展以紅色文化為主的校園文化,例如建立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展覽館,在校園內打造本地的紅色文化英雄紀念雕像,讓學生在良好的“紅色氛圍”中主動學習,因興趣而學習。
(四)社會各界予以重視,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部門應采取具體措施,可依據當地的自然和人文社會環境,挖掘歷史人物的感人事跡,探索出革命遺跡的內在文化,并根據這些要素提煉出這些事件所展現的人文情懷和精神力量來進行大力宣傳與弘揚。學校與家長也應在相關部門的引導下形成教育合力,使紅色文化可以更好的融入中學課程教學。
結語:
紅色文化作為中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中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紅色文化融入中學課程教學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應引起對紅色文化融入中學課程教學的重視。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紅色文化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并更好的融入中學課程,培育出更優秀的新時代青年學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民主生活會[N].人民日報,2018-12-27.
[2]徐曉宗,姜仕華.運用川東紅色文化資源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討[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9.29(06).
[3]黃路久.贛南紅色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4]胡小紅.利用本地紅色資源提高初中歷史教學實效[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9.
[5]韓智峰.城川紅色資源在《文化生活》教學中的運用研究[C].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
基金項目:
2019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多維度視角下紅色文化融入中學課程教學的困境與對策研究—以川東地區D中學為例”(項目編號:S20191064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