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冬冬
摘要:近幾年我國人民的經濟水平與生活質量逐步提升,更多音樂演奏被人們喜愛,人們也更加追求民族樂器。本文將細致分析彈撥樂在民族樂器合奏中的地位、演奏方式、運用方式等等,進而闡述彈撥樂在民族器樂合奏中的運用,促使更多的人喜愛傳統音樂演奏內容。
關鍵詞:彈撥樂;器樂合奏;運用
我國音樂不斷在進步與發展,有悠久的歷史,民樂合奏在其地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國音樂演奏的發展過程由早期的國樂逐漸發展為現今的交響樂,很多樂器的合奏與民族器樂合奏受到人們的喜愛與追捧,其中拉弦、彈撥、吹打等樂器類型都在民族器樂合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今我國民族器樂合奏的方式更加朝著多元化發展,能夠為戲曲伴奏、說唱融合、更能夠為民間的婚俗嫁娶進行演奏,還有獨立的民族器樂合奏演出等等。我國民族器樂的發展歷史過程中,彈撥樂器極為重要,更在民族器樂的演奏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彈撥樂器主要是演奏者用手指或者撥子觸碰器樂的琴弦進而發出聲音,完成演奏,其種類較多,其彈奏形式也多種多樣。
一、彈撥樂器組各樂器的特點與演奏技巧
我國的弾撥樂器較為多種多樣,且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早期的周代時期就已經有了琴、瑟的弾撥樂器,之后又產生了箏、琵琶、三弦、等弾撥樂器。彈撥樂器已有了千百年的歷史,通過現代人對古老樂器不斷地改革與創新,其樂器的音色、韻律等等都發生了相應的改變。
從其樂器的外形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其一為橫式外形的古箏、古琴類的樂器。其音色較為優雅、寧靜,充分展示了古代宮廷人文的生活與韻律。古琴只有七條琴弦,可以稱之為七弦琴。其樂曲沒有音響,只能運用泛音的位置通過彈奏發出聲音,空弦沉實,其發出的演奏聲音虛無縹緲,尤其在夜深時間演奏,更能夠撥弄人的心弦。古箏的音律主要體現在其低音區,低音的演奏方法加上泛音的彈奏方式能夠充分模仿古琴,古琴的高音極為清澈洪亮,更能夠將彈奏的音樂表現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情懷。經過現代音樂家改良的古箏彈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替代鋼琴、古典吉他等樂器的音律特點,左右手配合的彈奏方法,更能夠為觀賞者提供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其彈奏畫面更具有現代化與古典氣息相融合的場面。古箏的高音變化極為特別,在彈奏中需用左手按弦,右手彈撥,故此演奏者在彈奏中會產生別樣的韻味。古箏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可以通過按音的方式使其發出不同的音律,也可以利用左手側壓弦,其音律的變化能夠在其范圍的三度中,演奏者通過按壓琴弦能夠產生柔音、滑音的極具特色的音律。揚琴的音律變化范圍更加廣泛,其音色能夠包含很多種彈撥樂器的音律特點。在民間對揚琴的改變之后形成新型揚琴,其演奏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已經成為現今民族器樂中重要的器樂類型之一。
第二類是以豎式外形為主的樂器,其代表樂器為琵琶,其中包含的樂器類型還有三弦、月琴等等樂器。其樂器的演奏主要方式是將其放在雙膝之上,左手按壓琴弦右手弾撥的方式,其在彈奏中可以用手推拉或者拉琴轉變其彈奏聲音的滑音等,弾撥樂器的余音較短,但可以利用手指快速進行彈奏以增加其旋律感,更能夠扣人心弦。
彈撥樂器在演奏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的彈奏方法彈出雙音,雙音的彈奏方式主要是其中一音通過另一根弦的按壓產生的,古箏在彈奏的過程中,每根弦都能夠利用按音的方式改變其音律的高低,進而達到轉調的彈奏方法。我國民族樂曲中還分為文曲和武曲兩大類型,文曲曲目的代表作為《高山流水》等音樂類型的作品。武曲的代表類型作品為《十面埋伏》等。其中文曲的類型多為抒情、清涼或哀怨等等,武曲則是強烈的吶喊情感或者廝殺等激情。彈撥樂器能夠充分展現出音樂所具有的情感力量。
二、民族樂隊中彈撥樂器組合的類型
我國民族樂隊的組合中能夠將多種多樣的弾撥樂器融入到樂隊的彈奏中,但有一些弾撥樂器不能進行組合,也不能將所有類型的弾撥樂器都組合到同一個樂隊的彈奏中。對此,為了在組合彈奏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展示其組合演奏的音色,我國將民族管弦樂隊所使用的弾撥樂器組合分成了不同的組合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以琵琶為主的弾撥樂器類型,其中包括揚琴、秦琴等,其主要的風格為輕柔、優美,更適合典雅類型的曲目彈奏,女子十二樂坊就為其代表例子。其二:三弦為主,其中主要以大、小三弦等樂器類型的組合,更適合演奏粗獷類的音樂類型演奏,也能夠適當地為說唱進行伴奏。其三為阮,主要為小、中、大阮三種為主,其音色一致,音律更加飽滿,具有很好的和聲優勢,通常作為組合演奏中的和聲樂器。其四是琵琶、揚琴等,還能加入柳琴、阮等民族樂器,演奏的音樂更加飽滿,且具有豐富的和聲背景。
其組合的形式主要運用在大型的演奏樂隊中,以上四種樂器種類的組合有一定的優勢,但也有其缺點在其中,樂器種類的配合進行合奏演奏,需要根據演奏曲風的不同而調整樂器種類的配合,充分發揮各種樂器的特點。揚琴的音律較為廣闊,音色能夠與多種樂器的音色進行融合,所以可以廣泛使用在樂器組合的過程中,古琴的雖然是典型的彈撥樂器,但并不適合融入到合奏的彈奏中,只有特殊的音樂演奏需要才可將其添加。古箏主要運用在室內音樂演奏中,古琴的三弦音較為濃厚,不利于與其他樂器完成合奏,通常不被編入常用樂器組合中。
現今我國對于民族樂器的總譜排名次數并不統一,其主要的問題就是揚琴應該排入哪一位置。每個作曲家都有自己的習慣與方法,通常以音高為區分的方式,在大阮的下方運用揚琴,一方面能夠增加柳琴、琵琶等樂器共同完成演奏,還能夠豐富演奏曲目的中音內容,還能夠在低音區運用其揚琴,故此,揚琴的聲部編排還存在一定的疑惑。揚琴的樂器類型為擊弦類,跟柳琴、琵琶等樂器能夠更好地融合進行演奏,也能夠單獨在各個音區中進行彈奏,音樂家通常將揚琴位置安排在柳琴與琵琶之上,其排列方式更符合西洋樂隊的彈奏方式。
三、彈撥樂在民族器樂合奏中的運用
不同彈撥樂器有不同的音律與音色類型。更能夠在不同的演奏曲風中發揮其不同的作用,充分體現樂器自身優勢的同時,還能夠增加整體音樂演奏的感覺。以下內容是依照不同彈撥樂器的類型分析其在合奏中的作用。
(一)琵琶在民樂合奏中的運用
琵琶在民樂合奏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更是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其參加彈奏的樂器數量更是普遍偏多的。琵琶的音色與音律屬于中階,其音律較為廣闊,調換音色、音調較為方便,發出的演奏聲音較為清亮,能夠提升彈奏曲目的節奏。在民樂合奏的主旋律也是由琵琶完成,樂隊的編制會因為各種因素而產生變化,但不管樂隊的大小還是其樂器如何變化,琵琶對于整個樂隊的演奏樂器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樂隊演奏人員不足,將會將琵琶彈奏能力較強的彈奏者放在琵琶聲部,能夠將其整體彈奏的感覺表現得更加細膩,也是其樂曲的重要表達樂器之一。在樂隊平時的演奏排練的過程中,琵琶演奏者的演奏水平要求更高,對其精準度要求也更高,其在指法的彈奏過程中也要逐一落實,這樣才能夠在其整體演奏的過程中發揮琵琶的音色與作用。
(二)揚琴在民族合奏中的運用
揚琴的音律較為廣闊,其音量較大,且音律較為柔美,演奏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更是民族樂器合奏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樂器。其在彈奏的過程中音律變化較為寬廣,其音量較大時能夠覆蓋琵琶,音量小的時候猶如人們竊竊私語。其彈奏的過程更為輕松,揚琴的彈奏指法主要是兩手交替。揚琴的彈奏方法不斷得到改進與優化,其彈奏方法更具有靈活性。揚琴在民族合奏的彈奏過程中通常起到對整體音樂感覺進行裝飾的作用,能夠彈奏出輕快、華麗、多彩的不同音色節奏,主要用于中、慢等歌曲的演奏,更能增加其婉轉流暢的感覺,其主要運用在彈奏大自然和景色的曲風之中,其更能夠增加音樂的立體感,也能使彈奏的音樂更加鮮明、靚麗,更能夠深入人心。
揚琴是彈撥樂器中重要的樂器,在民族樂器演奏過程中,揚琴的音色極具特點,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并且在演奏過程中會產生較為明顯的共鳴效果,在演奏中一般配置四至五臺,即可與其他民族樂器有效地融合,從而獲得良好的演奏效果。選用具有獨特音色的揚琴,可以提升樂隊的演奏質量。與其他民族樂器相比,揚琴可以成為一首民族樂曲定弦的基礎,其他民族樂曲應根據揚琴的定弦標準演奏出民族音樂。此外揚琴在民族樂曲演奏過程中,可以快速轉換音色,尤其是在現階段發揮重要的轉換作用,使民族樂曲演奏過程更加流暢。例如與二胡樂器相互配合時,揚琴通過轉換音色以及音度的大小,可以襯托出二胡的音色,進而渲染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使演奏時產生的情感與聽眾的情感相互融合,讓聽眾進一步感受民族音樂帶來的體驗感,從而激發聽眾的民族自豪感。
(三)中阮和大阮在民族器樂合奏中的應用
在民族器樂合奏過程中,會使用到阮,阮按照音色分為較多的種類,其中中阮、大阮在民族器樂中應用較為廣泛,充分發揮阮的中低音優勢,可以加深民族器樂演奏時的內涵,突顯出阮具有的音域范圍較寬的特點,包括音色飽滿、甜美等。與琵琶民族樂器相比,阮使用撥片進行演奏,但是在民族音樂演奏中發揮控制主旋律的作用。在與彈奏民族樂器相互配合過程中,可以使彈奏出的音色產生雙音效果,不斷增強中音在民族樂器合奏中的效果。
對大阮和中阮進行比較,大阮的音度要低于中阮,一般低于五度,屬于次中音度。在大阮演奏過程中,充分發揮大阮音色低沉的作用,可以與琵琶樂器演奏相互融合,使演奏過程更加流暢,并且在變化節奏過程中,大阮將音色具有的抒情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抒發出民族音樂表現出的情感。在組建民族樂隊過程中,一般會配置兩個大阮,一方面襯托出樂隊的厚重感,另一方面使樂隊演奏的內容更加豐富。
(四)古箏在民族器樂合奏中的運用
古箏是民族樂器中的瑰寶,主要體現在音色較為寬廣,通過音色的變化可以展現出極強的表達能力。由于古箏可以演奏出不同的音色,在制作時較為復雜。此外古箏在民族樂器演奏過程中,通常以獨奏的形式出現,一方面是缺少與之配合的樂譜,無法設定出單獨的演奏內容,另一方面集中表現出在彈奏時,采用揉、按等演奏方式,可以快速變換音色。
(五)柳琴在民族器樂合奏中的運用
柳琴在外形、結構以及演奏方式與琵琶存在較多的相似之處,柳琴的音色較為細膩,聲音辨識度較高,可以使民族樂器演奏時產生較強的穿透力,在襯托其他民族樂器音色以及渲染氣氛的同時,還能直觀地展現出自己的音色。
(六)其他
組建一支優秀的民族樂隊,在使用揚琴、阮、古箏以及柳琴的同時,還會使用到其他樂器,并且根據樂隊的演奏需要,配置不同的樂器,包括三弦、月琴以及古琴等。
四、民族樂器合奏合作的具體表現形式
民族樂隊中會使用較多的彈撥樂器,不同的樂器采用不同的彈撥方法,會產生不同的音色,并且在與聲部融合時,會使演奏內容產生較多的變化。為增強民族樂器的表現能力,需要樂隊配置專業的演奏人員,在演奏時具備較強的彈撥能力,并且通過不斷地練習,提高每名樂手之間的默契,從而獲得良好的演奏效果。以民族樂器《春江花月夜》為例,對演奏中使用到的民族樂器進行分析。
作為民族樂曲中的經典,《春江花月夜》體現在幽靜的夜晚,在月色的襯托下,江面產生的迷人景色,使人們對美好生活產生無限的遐想。《春江花月夜》一共分為十段,每段需要不同的樂器演奏,需要的樂器種類超過十八種,不同的樂器會突顯出樂器的高、中、低等音色,利用不同的音色,充分展現出《春江花月夜》蘊含的深刻含義,其中以笛簫的運用為主,使演奏的音樂蘊含的情感綿延不絕的同時,還能陶冶聽眾的情感。
在樂器演奏過程中,主要旋律是由彈撥樂器產生,其中會使用到大阮、中阮、古箏、琵琶以及揚琴。在演奏時琵琶承擔較多的演奏任務,在引出不斷選段的內容時,使用琵琶建立連接關系,演奏者在彈撥琵琶時,應充分發揮琵琶音色體現出的細膩情感的優勢,使演奏內容更加飽滿,在音色的指引下,進一步修飾樂器所要表達對美好生活以及美麗景色的向往和喜愛之情。琵琶在《春江花月夜》樂器演奏中扮演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體現在音色的獨特性,有效把控整個演奏過程,另一方面與其他樂器相互配合,襯托不同樂器發出的音色。在使用揚琴演奏樂器過程中,由于該樂曲中使用的揚琴數量較少,但是揚琴具備統一旋律的能力,通過連接不同樂器演奏過程,可以使演奏過程更加流暢。在運用古箏進行演奏時,需要控制大刮的節奏,通過控制節奏可以使演奏內容更加流暢,突顯出在月色的襯托下,夜晚江水細細的流水聲音,為聽眾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
總結:
綜上所述,在運用民族樂器演奏過程中,會使用較多的彈撥樂器,充分發揮彈撥樂器的優勢,包括音色、旋律等,不斷增強民族樂曲的特點。演奏者在彈撥民族樂器過程中,應與其他樂器相互配合,既要使彈撥的樂器充分發揮獨有的魅力,還要與其他樂器相互配合,從而提高民族樂曲的演奏能力,有助于獲得良好的演奏效果。
參考文獻:
[1]徐菲菲.高校民族器樂重奏課程的教學與實踐研究——評《中國民族器樂重奏合奏教程》[J].高教探索. 2020(02):917.
[2]何皎.藝高情深塞上韻,樸實無華民樂家——寧夏民族器樂演奏家側記[J].大眾文藝. 2018(24):33-34.
[3]趙莉.民族器樂與茶藝文化的價值及融合[J].福建茶葉. 2019(01):111.
[4]卜曉妹.通識類民族器樂作品鑒賞課程的教學模式重構研究[J].藝術教育. 2019(02):323.
[5]吳莎莎,宋偉.普通高校民族器樂重奏教學現狀及其反思[J].藝術評鑒. 2019(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