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素莊/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早晚自習是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建設優良校風、學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組織紀律觀念的重要載體。傳統的自學、預習、復習和做作業的自習模式與當前高等學校的教育和學生群體個性已然不相適應。為了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高校不斷探索規律,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健全體制機制,激發學生的主動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和特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樂學、好學、會學的優良學風,努力實現學生從“讓我學”到“我想學”“我要學”“我會學”的轉變。
各高校對自習的重視程度和具體的開展情況不同。為了更好的了解高校藝術生新生對早晚自習的看法,文章通過觀察及抽樣調查的方式,簡要分析藝術生對早晚自習的態度,從而尋求改善自習現狀的對策,強化新生學習質量。2019年對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2019級新生采用問卷調查和座談相結合的方式,調查分析學生對“早晚自習制度對學風建設的利與弊”的看法。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476份,單獨訪談學生25名。其中,只有24.37%的同學認為早晚自習的開展對班級學風建設有利,75.63%的同學認為并不利于班級學風建設(見表1)。由此可見,學生對于學校開展的自習活動產生了一定的抵觸心理。如何去轉化學生的態度,是當前自習制度實施得以有效開展需要突破的難點。

表1 早晚自習的開展對班級學風建設的態度
對于剛剛過完緊迫感十足的高考生活,處于松懈的狀態、初入高校的部分新生,他們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對未來職業生涯的規劃比較迷茫。“大學很輕松”的理念,在他們未步入大學前便已多次聽到,加上大學授課方式與高中截然不同,管理上較為自由,使得不少學生失去了以往的奮斗精神和態度。藝術類學生群體個性特征明顯,思想活躍,富有創造性思維和很強的自我意識,他們崇尚個性藝術的同時,也強調個人行為的自由,在集體意識上、時間觀念上、以及自我約束方面表現較弱,加上大學課業雜而廣,課程難度大,學習動力不足,導致課堂上頻頻出現遲到早退的現象,對于自習,態度更加懶散。據調查了解,部分學生因被動自習,學習積極性不高,在教室玩手機、聊天、睡覺等現象層出不窮。
當前高校雖制定了有關自習的管理制度,但普遍存在著針對性不強或執行不到位的情況。工科院校中同樣的方法管理藝術生,針對性不強,沒有考慮藝術生群體個性及課程的特殊性,對自習的時間、場地、考勤等方面,特別是場地,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導致自習效果不佳。此外,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很多利用晚上時間開展,與自習制度相沖突,批量的請假加大了管理的難度,同時也存在學生社團于晚自習結束后再組織會議,影響學生休息。因此,建立完善的自習管理制度,加強學校各部門間的配合十分重要。
高校藝術生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動力不足等現象,晚自習時段是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活躍期,通過自習時段開展相應的主題教育,有機融合校園主流價值文化,實現價值引領,有助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工作習慣和思維模式。在調查中認為早晚自習的開展對班風建設有利的群體中,也普遍認為自習制度有利于養成良好作息、培養良好的學習氣氛(見表2)。

表2 早晚自習的開展對學風建設的利處
藝術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若能有效利用早晚自習的時段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引導大學生發揮主觀能力性,積極主動學習、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能更好地提高文化素養,夯實人文底蘊,堅定大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心和信念。
雖然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不希望參與早晚自習,喜歡自由,但學生缺乏自律性,對于自己素質基礎薄弱卻不知從何著手改進。早晚自習側面給予學生加強自身綜合素養提升的機會,通過自身努力、適應學習,提高自律性。
高校藝術生自習模式的建立,要融入三全育人體系建設中,努力激發學生個人的自我意識,正確認識早晚自習的重要性,從而推進學風建設,構建優良的校風、學風。
新生輔導員、班主任老師應充分利用主題班會、走訪早晚自習課堂的契機,強化思想引領,積極向學生宣傳自習對于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性,努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領學生正確認識自習的意義,激發學生參加自習的積極性。以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為例,自“早晚自習”學校政策開展以來,學院積極開展各項宣傳活動,成立“早晚自習”中心組(由學院領導-輔導員-班主任-輔導員助理-班主任助理-各班學委組成),組織交流研討會、調研座談會,走近學生、貼近學生、了解學生,結合實際情況調整方案,實現自習的最佳效果。
新形勢下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要求自習制度也應因勢而、因時而進。自習模式應大膽嘗試創新,結合當代“95后”“00后”學生的個性特點、實際需求及興趣愛好,結合學院專業特色,充分發揮活動育人模式,在自習環節中加入創新元素,豐富自習形式及內容,激發學生的自覺性。鼓勵各班級積極結合專業課程、班風建設需求,立足于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每周的自習方案中,安排活動型自習,引導學生營造良好的自習氛圍,搭建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以藝術與設計學院為例,為了活化“早晚自習”,學院積極組織特色活動,滲透到自習環節中,比如開展學習強國知識競賽,激發學生愛國情懷;開展創新創業培訓,孵化創新創業意識;倡議青春健康教育,強化同伴教育理念;開創英語學習角促進交流,提高英語能力等活動,寓教于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當代大學生應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不碰底線,積極維護學校形象,維護自身形象。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對自習時間、場地、形式、考勤、管理等明確規定,實行嚴格的請假制度、檢查抽查、考勤通報制度。以學生促班風,以班風推學生。以班為單位,成立學風、班風建設執行小組,加大考勤督察力度,做好考勤,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建立完善獎懲機制,獎勵法是一種正強化方法,優秀給予肯定和認可,有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更好地遵守紀律。懲罰是教育學生遵守紀律的負強化方式,讓學生認識到問題所在,自覺遵守紀律。提高班級榮譽感的影響力,充分發揮制度作用,能有效確保自習正常有序開展。
對于高校而言,早晚自習制度的實施,對于新生適應大學學習、生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高校學風建設不可或缺的環節。結合新時代青年學生的特點,應加強對早晚自習方案的改革,適應大學生的特點,不斷創新自習的管理模式及實施方案,促進學生增強集體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提高學習能力、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促使大學生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從“讓我學”到“我想學”“我要學”“我會學”的轉變,真正體現自習在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和學風建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