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聰 陳曉雪/廣東工業大學
由于大學學制以及黨員培養過程的因素,高校黨員的主體一般都是高年級黨員。高年級黨員,特別是畢業年級的黨員處于實習和就業選擇階段,難以做到長期在校進行集中教育。甚至有部分畢業生黨員長期不回校參與黨組織生活,從而“忽略”了黨員身份。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先鋒隊政黨,其黨員應該隨時接受黨的先進理論教育,在崗位上發揮先鋒作用,成為引領各行各業的標桿。但這部分特殊的畢業生黨員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論學習和支部組織生活,其先進性的發揮受到了制約,削弱了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而大學生黨員的日常教育管理質量又決定了基層黨組織先鋒堡壘作用的發揮。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嚴格黨員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廣大黨員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①因此,加強和改進畢業年級黨員的教育管理質量是新時代黨建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共產黨全面從嚴治黨的具體體現。
首先,對畢業生黨員的管理虛化,無法做到從嚴管理。一方面,畢業年級的黨員處于實習和就業選擇階段,難以做到長期在校進行集中教育。甚至有部分畢業生黨員長期不回校參與黨組織生活。這類畢業生黨員甚至產生了黨員身份無足輕重的錯覺。另一方面,二級學院投入大量人財物用于應對畢業班行政工作,從而導致大量時間和精力占用,沒有認真重視畢業生黨員黨建工作的教育管理。
其次,組織生活的方式較為單一。目前,部分大學生黨支部黨員的教育方式存在枯燥單一的現象。學習教育形式還停留在通過開會傳達上級精神,觀看學習視頻,閱讀學習文件等簡單的進行灌輸式教育。這些學習方式對于入黨積極分子或者剛入黨的低年級黨員來說,是較為有效的,但對于畢業年級黨員來說,面對著就業、升學壓力的情況,上述簡單的學習教育形式逐漸失去吸引力,由此導致畢業生黨員參與的熱情降低,學習教育實效性下降,無法取得提升黨性的效果。
最后,黨員教育培養重管理,輕服務。當前高校黨組織在開展黨員教育培養時,往往更加強調黨員紀律性,重視管理上的“一刀切”,較少從學生黨員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的精細化管理。然而,畢業生黨員在臨近畢業階段面臨著實習、就業、升學和完成畢業論文等較為繁重的任務。如果忽視了這部分黨員所面臨的實際困難,其遇到的問題無法得到組織的重視和有效解決,會使得他們對組織的信任感和依賴程度有所下降,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無法真正形成。
首先,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上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的傾向。在畢業生階段,高校往往將畢業生的畢業率、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等業務工作放在首位。這種情況下,基層黨組織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有所松懈。事實上,黨建作為思想教育性極強的工作,一旦學習教育內容能夠入腦入心,是能夠進一步助推業務工作的順利開展。但出于思想認識不到位,看問題較為短視的原因,高校重業務輕黨建的傾向性明顯,這種工作的傾向性最后導致畢業生黨員發揮先進性不足的情況。
其次,組織生活創新不夠明顯,缺乏創新意識。傳統的黨員教育模式強調單向度灌輸和填鴨式教育,教育管理形式單調乏味、缺乏吸引力,是導致畢業年級黨員不愿意回校參加學習教育活動的重要原因。這種模式相對于積極分子和低年級黨員還擁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對于畢業生來說,與其畢業階段所面臨的就業升學任務較為繁重的情況相比,這種類型的學習相比之下就變得累贅和失去吸引力了。
最后,黨員先進性教育的內容未能與日常實踐需求有機結合。黨員先進性教育的作用在于提升黨員黨性修養,使共產黨員成為引領群眾開展日常工作,進行群眾教育的主體性力量。因此,黨員先進性教育必須依托日常工作而開展,以學做合一的方式提升黨員的思想境界和實踐水平。然而,當前的黨員先進性教育往往存在著“兩張皮”的情況,即先進性教育脫離生產生活實踐,出現為了教育而“教育”的形式主義現象。
基層黨組織擔負著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的職責,是黨的重要肌體細胞,也發揮凝聚力和戰斗力重要基礎。因此,加強和改進畢業年級黨員的教育管理,就要將工作重心放在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建設上,以組織力建設為抓手,激活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首先,要“培優強基”,加強基層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要落實主體責任,建立任務清單,完善黨組織考核制度。定期開展針對基層黨組織的業務知識培訓和學習。在開展規范性教育的同時,要根據畢業生黨員面臨的任務和情況特點,制定針對性和精細化的黨員教育學習內容。其次,靈活開展基層黨組織結構設置。要從發揮黨員和黨支部先進性的角度,結合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合理設置支部。針對畢業年級黨員長期在校外實習的情況,結合畢業生實習地域和行業的特點,通過靈活設置黨小組的方式開展黨建活動,將黨員動員組織起來,延伸黨組織的影響力,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最后,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基層黨組織要提高政治站位,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在提升組織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政治意識,嚴肅黨內政治生活。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因其具有跨越空間的的特性,已經成為便宜人類生活生產的重要工具。互聯網的革命性影響,已經深刻嵌入人類社會的運作方式,使之成為一種重要的思考思維方式。“互聯網+黨建”能夠延伸大學黨建的工作陣地,服務于畢業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畢業生黨員由于其處于臨近離校的階段性特點,存在著在地理位置分散,黨員流動性大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囿于時間和空間需進行集中統一的原因而無法有效施展。“互聯網+黨建”模式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為畢業年級黨員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在黨員集體活動的開展上,“互聯網+黨建”提供了靈活的載體,讓身處各地的畢業年級黨員通過騰訊會議、微信等實時通訊工具開展組織生活會議和黨員培訓。在黨員的個人提高上,利用學習強國app、大學生網絡黨校等教育平臺豐富黨員的學習方式,靈活開展個人的教育學習。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作為開展黨建的一種思路,應該是線下黨員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補充。從黨員教育的嚴肅性和全過程性的角度看,黨員教育管理模式應形成以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工作格局。
對畢業年級黨員的教育管理應該結合當前畢業生的中心工作,將黨建工作融入到開展業務中。在服務的角度上,要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能力,提升黨員對黨組織的吸引力。黨建組織員應與負責畢業班年級的政治輔導員對接,幫助畢業生黨員做好職業規劃,結合個人意愿與特點,合理設置求職目標。精準分析每位畢業生黨員的就業特點,有針對性利用學校及校友資源,及時提供適合的就業信息,做好就業推薦推薦工作。在做好服務的基礎上,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命運相結合。畢業生黨員處于離校踏入社會的轉折階段,在日常工作愛崗敬業、扎根基層服務社會和帶頭文明離校等工作上更應該發揮大有發揮先進性作用。積極鼓勵和動員符合條件的畢業生黨員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就業,特別是鼓勵畢業生黨員參加西部志愿計劃和“三支一扶”計劃。加強政策宣傳,樹立優秀典型,落實優惠政策,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支持他們扎根基層、揮灑青春,展現新時代大學生黨員的擔當和作為。
注釋:
①習近平強調:建設一支宏大高素質干部隊伍[EB/OL].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29/c_116339948.htm,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