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瑩瑩/茂名職業技術學院
頂崗實習指學校規劃學生實習的一種模式。非基礎教育的高職院校,大多數以實習形式為主,實習類別包括:集中式、分散式、頂崗式。然而,頂崗實習區別于其他實習形式,關鍵在于此種實習方式,對學生的崗位職責要求較高,要求學生完全履職,具有崗位獨當一面的能力。頂崗實習形式,對學生職業性要求較高。為此,我省提出“2.5+0.5”的教育方針,即在校學習時間2年半,實習期半年。
現階段,各高職院校依據十九大精神,開展多種黨建活動,促進十九大精神的相關思想,融合在高校教學體系中。與此同時,頂崗實習學生在實際參與工作期間,其黨性與思政教育程度存在不足:一方面表現在學生黨員在初入社會時,應對實習工作的壓力,無暇參與課程學習,為高校思政與黨教工作的運行提升了難度;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領導認識的教育理念問題,認為頂崗實習學生無需再對其開展黨教與思政教育,認為其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應對實習工作的問題。然而,黨員學生在參與實習期間,存在實習分散、教學不同步等問題,為高職院校開展黨教管理工作提升了難度,逐漸形成“放任不管”的狀態,不利于高校黨員學生的良好發展與改革。
在二十一世紀,高職院校的教學制度在改革進程中,將學生人數擴增至原有學生數2倍不止。然而,學生的黨務工作,以黨務工作人員數量為代表,在承受諸多因素的作用下,并未獲取相應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校黨務工作的進行,削弱了高校的黨教思政課程教學力度。現階段,高職院校內部的黨建工作體系,成員包括:黨總支書記、黨員授課教師、學生輔導員。其中,學生輔導員兼顧著較多的基礎性黨務工作。鑒于輔導員作為學生教育工作的第一人員,處理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各項事務,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中,消耗掉輔導員的大部分精力,難以在黨務思政工作中專研。由此發現,高校在擴招學生的同時,并未調整原有的學生黨務思政教育結構,為頂崗實習學生黨教管理不善的發展,提供了發展條件[1]。
由于黨員學生的實習工作有固定流程,為此,現階段國內大部分高職院校內的黨員學生,參與的成長機制為:大一期間,參與黨校學習;大二時期,作為積極分子予以培養;大三年級,發展為預備黨員。此種成長機制帶來的問題為:大三學生中的黨員數量,與大一、大二的黨員數量相比時,前者明顯增多;大三年級中,較多數量的黨員,參與頂崗實習流程中,基于頂崗實習對學生的較高要求,造成大三黨員學生不在高校參與教學活動。由此發現,大三階段的黨員學生,本是預備黨員的考察時期,然而頂崗實習流程,造成高校無法順利開展預備黨員的黨教工作。加之頂崗實習期間,黨員學生的特點為:分散性、流動性,造成學生應對頂崗實習單位的職業性要求,難以按時呈交自身發展狀況,讓黨組織對其發展的了解處于被動狀態。
高職院校中,負責學生黨務工作的人員,應充分認知新媒體環境中,黨員學生應對黨教思政課程時存在的問題,施教人員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發展黨教思政課程,保障課程的有效性。高職院校體系中黨教工作人員,應采取的黨教管理理念為:管理育人,借助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開展具有柔性思想的教學,以學生的實際想法為出發點,作為黨教工作的核心內容,以此發揮黨教作用。與此同時,黨務工作人員應將學生想法作為施教基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作為教學的指導方針,以此彰顯人對教學活動的根本需求,加強黨員學生的思想引導,逐漸形成科學化、人性化的黨教工作體系、黨員管理流程,以便于為黨員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務,有助于個性化、針對性黨教工作的順利運行,全面落實黨教管理工作[2]。
例如,高校黨教管理人員,可采取的施教方式為:與學生各實習企業取得有效溝通,獲取學生真實的工作時間,為后續實施黨教思政課程做準備;基于學生在實習期的工資較少,并且應發展學業的持續性,建議用人單位給予學生相適應的工作內容,以此緩解頂崗實習學生的工作壓力,令學生擁有充足時間參與學習;在與大部分企業獲取良好溝通的基礎上,基本將學生的工時控制在8小時以內,每周有兩天休息時間;與此同時,黨教管理人員應與頂崗學生取得有效溝通,可采取的溝通方式為:調查問卷、電訪、在線聊天等方式,獲取學生在實習期間遇見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實習問題,開展施教規劃,采取線上完成作業的方式,保障黨員學生在實習工作之余,借助移動終端,參與微課學習;微課教學資源由黨教管理人員統一編制,保障課程的黨教性質、思政效果,令學生每天觀看15分鐘微課視頻,并書寫觀看心得200字,描述當日工作收獲與問題300字。學生書寫的文本信息,由黨教管理人員定期整理,將其統一呈交于黨組織,保持大三預備黨員對黨組織之間的有效聯系,借助移動終端的網絡技術,促進頂崗實習學生的黨教思政課程具有連續性,以此增強高校對預備黨員的管理與教學能力。
校內黨務工作人員,應充分借助移動互聯網的科學力量,創新發展黨員的管理流程。高校黨務人員在開展頂崗實習學生管理工作期間,應積極響應黨、國家的多重號召,為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學生的黨務工作發展注入源動力,打破原有禮堂施教的局限性,借助移動終端的信息技術效能,學生呈現自由性、個性化的黨教思政課程,以此順應頂崗實習的工作制度,保障學生在參與頂崗實習期間黨教思政課程具有連續性。黨務工作人員可借助移動終端的通訊功能:微信、QQ等,為黨教思政課程搭建全新的工作體系,為高校頂崗實習學生創建優質的黨員教育基地[3]。
例如,黨務人員應實行黨教管理流程;定期在校園公眾號中,為頂崗實習學生推送相關黨建信息,樹立學生良好黨性覺悟,比如,2019年5月發布的《加強黨性修養》網絡文章,黨務人員可采取文本復制、圖片粘貼、鏈接引用等方式,將網絡黨建資源引入在公眾號內,推送給學生,以此加強學生對黨建性質網站的關注,促進學生自主開展黨建學習。黨務人員應定期組織黨員學生開展總結性工作,保障學生黨教學習的參與程度,讓學生結合公眾號推送的文章內容,結合實習參與的工作環境,表達黨務工作的落腳點,舉例說明。此類總結性工作,一方面促進高校掌握學生的實際工作發展情況,了解頂崗實習學生在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以學生黨建工作為核心,以實習崗位為參考,表述黨務工作的落實觀念,借此形式促進學生深入理解黨性修養相關內容,有助于學生提升黨性,促進其在學生群體中發揮模范作用。
高校應良好開展校企聯合機制,為黨教工作的有序發展提供助力。高校應成立頂崗實習學生管理部門,為高校大三學生提供良好的服務。管理部門的工作內容有:企業回訪專人,定期回訪學生實習單位,了解黨員學生的實習表現,掌握學生在實習期間存在的問題;學生回訪專人,定期回訪頂崗實習學生的工作狀態,了解企業對學生的實際需求;檔案專員,定期將學生信息、企業信息加以匯總;分析專員,分析檔案專員的信息內容,調整新學期的教學計劃,為黨務工作人員提供有效建議,以此促進黨教工作的良好運行[4]。
例如,在回訪中發現:學生A在回訪信息中,語氣較為客氣,對工作狀態未加以過多評價,而企業回饋中,企業職工接電話時對于學生的評價內容存在較大差距:職工1表示學生A每天準時到崗,工作勤勉;職工2表示從未見過學生A;職工3表示偶爾看見學生A。對比同期學生的黨務工作總結,黨務管理人員發現,比其他學生少幾份,存在呈交較晚、漏發等問題。對此,高校教育人員對學生A開展全面調查,采取暗訪形式,前往學生的實習企業,實地考察一周內學生的實習情況、并且在線追蹤學生的黨建學習參與情況,經調查發現,學生A與職工1建立了良好關系,讓其幫助學生A應對學校的電訪,實際上參與的工作有礙于黨員學生思想素質的良好形成,比如賭博類。
針對此類現象,高校對學生采取的黨教管理方式為:加強學生思想疏導、令其歸崗參與實習;借助移動終端的定位,讓參與實習的學生采取定位打卡方式,以此防止弄虛作假的事件再次發生,加強高校對頂崗實習學生的管理,防止學生參與不良社會活動,樹立學生良好的思想觀念;定期為學生推送不良社會活動的相關新聞,作為反面教材,提升學生的黨性覺悟,完善高校黨教工作的管理流程。
綜上所述,在移動終端環境中,高校黨務工作人員,借助微信、QQ等軟件,實現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黨教思政課程,并且借此開展靈活性、個性化的黨教工作,促進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保持黨性提升,實現為預備黨員提供良好的教學服務。與此同時,高校應建立與學生實習企業之間的有效溝通機制,保持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以此保障學生實習安全,加強黨教工作的運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