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紅葉 王曉龍 (青島黃海學院)
2019年7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收”大數據,通過對全國近5.6萬家相關企業調查,2019上半年度,上述企業實現營收4055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9%。其中,工藝美術制造所在的大類分類“內容創造生產”上半年度營收986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8%。而近年來在故宮文創帶領下異?;鸨奈膭摦a業所在的大類分類“創意設計服務”上半年度營收542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4%(詳見表1)。中國文創產業在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呈現“文創+”全面融合發展的趨勢:文創產業擁抱移動互聯、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技術不僅使傳統文化產業煥發生機。隨著文創產業的不斷進步與深度融合,以美術、動漫、影視等為代表的創意相關專業亦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此外,人們在審美方面也越來越高,這就促使了創意行業朝著更加高水平的方向發展。在這種背景下,文創產業對人才需求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整個產業更加強調人的綜合素質,會跨界、能發散、善連接,成為“文創+”時代對人才新的需求。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從政策層面支持產教融合,并對職業教育改革提出了具體指標——到2022年,培育數以萬計的產教融合性企業,推動建設300個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協同創新指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有效匯聚創新資源和要素,充分釋放彼此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的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的創新過程。校企合作是協同創新的重要途徑。
根據筆者分析校企協同的發展狀況,目前高等院校與企業的協同創新在自然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而在人文社科上的應用比較少,在藝術中的應用則比較靠后。目前我國院校在培養設計專業人才上的缺陷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高校服務意識不強,在培養人才方面沒有充分考慮社會需求,導致目標和定位都不清晰,無法響應經濟轉型與發展的要求。其次,一些校企合作停在形式層面上,無法做到協同培養人才,配套的保障與考評機制不健全。最后,高校在擴招藝術設計相關專業的學生后,導致學生人數眾多,企業無法承擔和消化,校企的合作規模比較小。
高校集中的資源主要集中在教育和研究方面,而企業的資源主要集中在運營、資金、實踐、技術人員以及管理等方面。雙方可以通過協同創新,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雙贏”結果。競賽團隊要以問題為切入點,從課堂走進企業,感受前沿發展趨勢與技術,這對于競賽團隊解決競賽問題很有好處。此外,這也提前讓學生感受不同學校的創業環境、理念與精神,提升他們在創新創業上的適應力,為其今后在創新創業上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企業人員在與學生在不斷的互動交流過程中也會激發大量的創意點子,突破傳統的單一模式,還可以找到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設計種子人才。
基于近些年來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加,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的現實,我國民辦高校開始把目光鎖定校企合作。盡管高校與企業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推行。但總體來看成果不夠顯著,很多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驅動力不夠、主動性不強是主要的原因。以科學競賽為切入點,強化雙方之間的驅動力??茖W競賽主要涉及的是一些前沿的高端科學與動態,側重于對問題的發現、分析與解決。高校在開展學科競賽的過程中不能浮于紙面,要聯合企業強化技術與實踐支持。所以,高校要自主的打破“象牙塔”的束縛,走向社會,走進企業,通過學科競賽來強化校企之間的合作。通??茖W競賽的團隊規模在3—5人之間,可控并可操作性都比較高。
只有師資隊伍變得強、精和高,才能保障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得到真正的落地,這也是影響創新設計人才培養的因素。視覺傳達專業要從長遠的角度強化師資隊伍的發展。首先,要大力“引進來”,通過人性化和多元化的模式來快速引進一批行業類的專家,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整個實踐團隊的專業水平。其次,要大力“走出去”,鼓勵在校老師參加培訓、學習再深造以及考察交流等,提升他們的實踐指導水平。聯合“引進來”與“走出去”機制來確保院校的一批學科帶頭人以及骨干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得到穩定的培養。強化與藝術設計類企業的合作,提升“雙師”的考核水準。此外,強化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的建設,完善相應的制度與標準。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的調整,藝術設計已經成為重要的專業之一。與本科藝術專業在理論方面的重視相比,民辦高等院校則更側重于實踐能力的鍛煉。所以,民辦高校要高度重視產教的相互融合,加大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增加他們的就業核心競爭力與專業技能水平,繼而創立符合高職院校自身特色的創新體系,通過相應的實踐活動來強化他們的創新意識,激發與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水平,為我國在藝術、動漫、設計等行業的發展輸送更多優秀的人才,繼而促進這些行業不斷打牢自身的基礎,推動文化事業的健康高效發展,為“文化強國”注入新鮮的活力。

表1 2019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收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