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娟

【摘 要】目的:探究妊娠晚期高齡孕婦心電圖(ECG)變化對母嬰結局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1200例妊娠晚期孕婦臨床資料,以35歲為年齡節點進行分組,分為高齡組(419例)、適齡組(781例),觀察比較其ECG檢查結果,并對其母嬰結局行組間比較分析。結果:高齡組ECG異常率為33.65%(141/419),較適齡組16.90%(132/781)高(P<0.05);高齡組剖宮產率為75.18%,較適齡組的25.86%高(P<0.05);高齡組不良妊娠率為8.83%,較適齡組的1.28%高(P<0.05)。結論:妊娠晚期高齡孕婦較適齡妊娠晚期孕婦而言,更易出現ECG異常變化,且增加不良妊娠結局,需加強此類孕婦早期預防及治療,以保證母嬰安全。
【關鍵詞】 妊娠晚期;高齡孕婦;ECG異常
孕婦在妊娠期間生理狀態特殊,妊娠晚期時受胎兒迅速生長發育影響,孕婦心肌耗氧量及輸血量顯著增加,可因此發生心臟生理功能異常并引發ECG變化[1]。高齡孕婦生理機能開始處于下降趨勢,在妊娠晚期對胎兒進行氧氣、血液供給時,更易出現心臟功能異常變化。近年來相關研究中表示,妊娠晚期ECG變化者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較高[2]。基于此,為判斷妊娠晚期高齡孕婦ECG變化對母嬰結局影響,本次對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1200例妊娠晚期孕婦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35歲為年齡節點進行ECG變化發生率及母嬰結局比較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1200例妊娠晚期孕婦臨床資料,以35歲為年齡節點進行分組,形成高齡組(419例)、適齡組(781例)。高齡組年齡35~43歲,平均(38.62±2.31)歲;孕周28~39周,平均(32.36±2.18)周;體質量指數(BMI)18.2~29.1kg/m2,平均(24.20±2.25)kg/m2;初產婦352例、經產婦67例;適齡組年齡20~34歲,平均(25.96±1.98)歲;孕周28~42周,平均(32.97±2.56)周;體質量指數(BMI)18.5~29.0kg/m2,平均(24.30±2.12)kg/m2;初產婦657例、經產婦124例。排除合并性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者;排除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癥者;排除伴有慢性婦科疾病者;除年齡外,兩組孕婦基礎資料相似(P>0.05);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
1.2 方法
兩組孕婦均實施ECG檢查:平臥位,叮囑其深呼吸后平靜狀態休息10min;以12導聯心電圖機進行ECG檢查;由同一位經驗豐富醫師記錄、分析并讀取最終ECG檢查結果;若孕婦出現ST段改變、嚴重心律失常等ECG變化時,實施24h動態ECG監測,避免發生遺漏。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孕婦ECG異常發生率及母嬰結局進行比較。ECG異常指標包括:短P-R期間、ST段改變、導聯低電壓、電軸偏左、心律失常。母嬰結局比較指標包括剖宮產率、不良妊娠結局(流產及死胎、低體質量、早產)。
1.4 統計學方法
選SPSS 24.0軟件行數據統計計算,妊娠時間、年齡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ECG異常率、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等計數資料以(%)表示,χ2檢驗;P<0.05提示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異常ECG發生率對比
適齡組共出現132例ECG異常者,ECG異常發生率為16.90%(132/781);高齡組共出現141例ECG異常者,ECG異常發生率為33.65%(141/419);組間數據相比存在統計學差異(χ2=43.535,P=0.000<0.05)
2.2 兩組異常ECG者妊娠結局對比
高齡組剖宮產率為75.18%,較適齡組的25.86%高(P<0.05);高齡組不良妊娠率為8.83%,較適齡組的1.28%高(P<0.05)。見表1。
3 討論
適齡孕婦及高齡孕婦處于妊娠晚期時均可出現ECG異常,其中P-R期間縮短發生原因與心率增加、交感神經興奮相關,心電軸變化及導聯低電壓的發生與妊娠晚期體質量增加過快、子宮體積增大相關,ST段改變與快速室性心率、植物神經失調相關,而心率的變化與妊娠晚期孕婦血液處于高動力循環狀態相關,心率的變化能提升竇房結自律性,進而引發心律失常[3]。與適齡孕婦比較,高齡孕婦生理機能處于下降階段,對妊娠晚期各項改變耐受能力低,因此更易發生ECG變化。
在本次研究中,高齡組孕婦ECG異常發生率較適齡組高,可能是因為高齡孕婦妊娠晚期血容量、血流動力變化代償能力減弱,導致心電活動異常,繼而發生ECG異常改變[4]。在對母嬰結局影響比較中,兩組孕婦剖宮產率及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相比均存在統計學差異,分析其原因在于高齡產婦子宮機能減退,分娩時易出現產后出血、難產等情況,增加了剖宮產率。此外因妊娠晚期胎兒血液需求量增加,高齡孕婦心臟負荷強度增加,心功能受到顯著影響,若持續性出現胎兒供血不足可增加胎兒缺血、缺氧,并以此增加胎兒宮內死亡發生率,影響妊娠結局,與崔海玲等[5]研究結果一致,證實妊娠晚期高齡孕婦ECG變化與母嬰結局之間存在一定關聯。
綜上,高齡孕婦妊娠晚期易出現ECG異常改變,提示可能會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因此應對此類孕婦加強心電監護及早期預防工作,以保證母嬰安全。
參考文獻
[1] 石春紅,王巖.高齡孕婦妊娠晚期心電圖異常情況及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7,19(06):516-518.
[2] 張雅莉,刁云云,郝文斌,等.高齡孕婦妊娠期ECG異常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7,39(24):3792-3793.
[3] 曾林玉,杜萍,鄭萍萍,等.高齡妊娠晚期孕婦心電圖變化與妊娠結局的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03):346-348.
[4] 陸懿.高齡孕婦妊娠晚期心電圖變化與妊娠結局的關系研究[J].現代實用醫學,2017,(11):1496-1497.
[5] 崔海玲,董寧,張曉姍.高齡孕婦妊娠晚期異常心電圖對新生兒體重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陜西醫學雜志,2017,46(08):11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