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良芝
【摘 要】目的:分析盆腔結核的診治要點與誤診、應對策略。方法:采用回顧性方法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3例盆腔結核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臨床表現、診斷治療結果及應對誤診的策略。結果:43例盆腔結核患者中,21例患者盆腔積液經改良抗酸染色或者培養確診;15例患者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確診;2例患者同時合并肺結核確診,3例合并腰椎結核確診,2例合并腸結核確診。43例盆腔結核患者均給予抗癆治療,采用乙胺丁醇、異煙肼、利福平藥物強化治療然后再進行抗癆治療。隨訪得知,38例患者治愈,治愈率為88.37%,3例中斷治療,占6.98%,2例失訪,占4.65%。結論:盆腔結核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具有典型性,極易誤診,在診斷時醫生應提高警惕,借助多種檢查手段提高診斷率。
【關鍵詞】
盆腔結核;診斷;治療;誤診;應對策略
盆腔結核是女性常見疾病,該疾病起病較隱匿,且病程較長,加上實驗室診斷不具有特異性,容易誤診為惡性腫瘤或者盆腔炎,耽誤治療時機,直接影響女性身心健康[1]。盆腔結核多合并輸卵管結核,可分為兩型,其一為濕性腹膜炎,以滲出為主,在腹膜上散布無數大小不等的灰黃色結節,滲出物為漿液性草黃色澄清的液體,積聚于盆腔,有時因粘連可形成多個包裹性囊腫,需與卵巢腫瘤相鑒別,其二為干性腹膜炎,以粘連為主,又稱粘連性腹膜炎,特點為腹膜增厚,與鄰近臟器之間發生緊密粘連,粘連的塊狀物常發生干酪樣壞死,易形成瘺管。因此,及時診斷及治療是減少不孕不育的關鍵。本文采用回顧性方法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3例盆腔結核患者的臨床資料,將盆腔結核的診治要點、誤診應對策略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回顧性方法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3例盆腔結核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患者均經過明確的診斷,并且可以收集患者完整的檢查和病史資料;2)臨床表現有腹脹、腹痛、發熱及月經異常;3)主要體征為盆腹腔積液;盆腔有粘連;邊界不清等;4)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者;2)患有盆骨其他疾病,并且可以對本文研究具有影響者;3)存在智力及認知障礙者或言語不利等有交流障礙者;4)受試者依從性差,不配合及拒絕參加研究者;5)嚴重違背研究方案者。年齡18~50歲,平均年齡(29.12±1.23)歲;病程0.4~2.0年,平均病程(0.34±0.11)年。
1.2 方法
均實行X線、B超檢查、CT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并且對檢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
2 結果
2.1 診斷情況
影像學檢查結果:通過X線檢查,43例患者中有4例提示有陳舊性結核病灶。B超顯示所有患者附近區域有盆、腹腔囊實性、實性或者囊性腫塊。其中20例行腹部CT檢查,發現10例中大量腹腔積液,10例患者附件區域或者盆腔不規則實性、囊實性占位性病變。
實驗室檢查結果:34例患者CA125升高,30例患者紅細胞沉降率增快,28例患者進行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試驗陽性。其中30例患者行腹腔穿刺或者陰道后穹隆穿刺,25例抽出盆腔積液,檢查提示有滲出液。盆腔積液病理檢查中未發現到癌細胞。
誤診情況:43例盆腔結核患者中,4例有明顯的結核感染史,共有14例患者誤診為其他疾病,其中5例由于盆腔積液、血清CA125升高而誤診為卵巢腫瘤,6例由于發熱、血常規異常誤診為盆腔炎,2例由于腹痛、嘔吐誤診為不全腸梗阻,1例由于右下腹疼痛誤診為闌尾炎。
確診情況:43例盆腔結核患者中,21例患者盆腔積液經改良抗酸染色或者培養確診;15例患者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確診;2例患者同時合并肺結核確診,3例合并腰椎結核確診,2例合并腸結核確診。
2.2 治療情況
43例盆腔結核患者均給予抗癆治療,采用乙胺丁醇、異煙肼、利福平藥物強化治療然后再進行抗癆治療。隨訪得到,38例患者治愈,治愈率為88.37%,3例中斷治療,占6.98%,2例失訪,占4.65%。
3 討論
盆腔結核是由結核桿菌所引起的炎癥,近年來發病率隨之而增加,多發于青年女性,常引起不孕不育。盆腔結核的臨床表現不具有典型性,導致此病與其他婦科疾病混淆,如卵巢惡性腫瘤、盆腔炎性包塊、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等,此病可導致患者永久性不育等,從而增加家庭及社會負擔。
盆腔結核的誤診原因有以下幾點:1)盆腔結核的病程相對較長,缺乏顯著的臨床特征,表現為發熱、腹脹、月經異常、食欲不振等臨床表現,而咳痰、咳嗽等肺結核的癥狀并不明顯。常規的影像學檢查僅僅能夠排查出腫塊大小、質地,并不能定性診斷,結核與卵巢癌的影像學無法有效鑒別[2-3]。如:結核、腫瘤均可導致腹腔積液,且兩者的理化性質相類似,在腹腔積液中可查到癌細胞或者結核分枝桿菌的概率較低,進而難以鑒別結核性及癌性腹腔積液。2)對于綜合醫院的臨床醫生而言,對盆腔結核的警惕性較低,缺乏重視度。尤其是盆腔積液、盜汗的患者并不會想到是結核病。往往抽取積液來檢查各項結果,而這些結果并不具有特異性,從而導致誤診。3)輔助檢查技術無法滿足臨床需求,如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無法區分結核感染、卡介苗接種等,往往需要較長的檢測時間[4]。
為了降低盆腔結核疾病的誤診,在臨床日常中應做好以下應對工作:1)全面搜集患者病史,重視結核疾病的相關檢查,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對于診斷為卵巢惡性腫瘤的患者,應進一步考慮為盆腔結核的可能性。通過B超檢查,若發現腹腔積液及包裹性積液,應最大可能抽取積液行ADA、TB-DNA等檢查,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效能感。2)提高臨床醫生對結核病的學習,進一步認識盆腔結核,提高檢驗的準確性。當前,實驗室檢查項目有改良抗酸染色法,臨床醫師應充分了解其優越性,最大限度抽取盆腔積液來檢查。并不能單純的將血清CA125升高作為腫瘤的判斷標準。3)若患者有不孕、月經失調及閉經史等,常規的婦科檢查及治療均無效,應排除是否有盆腔結核,并進行綜合性判斷,明確診斷。盆腔結核的診斷依據:既往有結核病史、原發不孕、有肺外結核、胸部影像學顯示陳舊性肺結核、經全程抗癆治療后無復發[5]。4)對于高度疑似盆腔結核患者找不到足夠證據支持下,需進行診刮術進一步診斷,以免延長病期,耽誤治療。
綜上所述,盆腔結核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具有典型性,極易誤診,在診斷時醫生應提高警惕,借助多種檢查手段提高診斷率。
參考文獻
[1] 宋俠,陳祖華.女性盆腔結核的CT、MR表現[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5,12(11):673-676.
[2] 邱曉麗,張繼軍,張建,等.女性盆腔結核性包塊的MSCT特征及誤診分析[J].新疆醫學,2015,45(11):1634-1637.
[3] 辛亞蘭,游潤芳,秦琦,等.兩地區不孕癥患者中盆腔結核發病情況研究[J].安徽醫藥,2014,11(11):2094-2097.
[4] 陳素婷,付育紅,趙立平,等.肺結核并發各種類型肺外結核患者的分布及其耐藥情況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8,40(09):964-968.
[5] 熊希,高春燕,孫秋蕾,等.常規超聲與超聲造影診斷盆腔結核對比分析[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5,12(06):34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