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調兄

【摘 要】目的:探究通過中醫體質辨證分型治療育齡期女性月經不調的效果。方法:將本院婦科門診進行治療的90例月經不調育齡期女性納入研究,擇取時間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雙盲法分組,設置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各組均為45例,對照組患者全部采用西醫常規治療手段,而將中醫體質辨證分型治療法應用于研究組患者,治療觀察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比對兩組患者的療效,研究組患者有效率更具優勢,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對西醫治法,中醫體質辨證對育齡期女性月經不調的療效更加顯著。
【關鍵詞】
中醫體質辨證;育齡期;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是育齡期女性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的提前或延遲,經量過多、過少甚至閉經,以及經色、經質的改變,同時可伴月經前或經期腹部脹痛、輕微腰酸及其他癥狀。西醫對本病多采用對癥處理或激素藥物治療,但不少患者療效并不理想。而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影響月經的因素較多,一般與肝、脾、腎和“天癸”、沖任二脈的功能相關,如若機體氣血旺盛,腎氣充足,肝脾調和,沖任脈盛,體質屬平和質,可保證月事的正常發生,否則有可能出現月經不調。近年來的諸多報導認為,月經不調與患者的中醫體質類型存在密切的關系[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意在根據患者中醫體質辨證的結果,指導治療育齡期女性的月經不調,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婦科門診治療月經不調的育齡期女性進行研究,總數為9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治療月經不調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對月經不調的中西醫診斷標準。依據雙盲法將上述病例分為研究組(n=45)、對照組(n=45)。研究組患者的年齡為20~43歲,平均年齡(31.25±3.62)歲;病程為0.5~2.5年,平均病程為(1.12±0.69)年。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2~44歲,平均年齡(31.27±3.71)歲;病程為0.5~3.0年,平均病程為(1.34±0.94)年。將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做比較,差異性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治療,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選用布洛芬、止血藥對癥處理,或應用孕激素、雌激素周期治療等。
研究組患者采用中醫體質辨證分型治療,根據“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自測表”,將45例患者的體質歸納為以下7種,經辨證后給予適宜的方藥治療。1)氣郁體質:見急躁易怒,抑郁,經前乳房脹痛,經色紫紅,脈弦,以柴胡疏肝散或逍遙散加減治療,兼郁熱者加丹皮、梔子等。2)氣(血)虛體質:表現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血虛者可伴面色蒼白、頭暈等;經色淡紅,脈虛無力。氣虛者予補中益氣湯治療,血虛明顯者宜人參滋血湯。3)陰虛體質:表現為口燥咽干,手足心熱,舌紅少苔,月經前期,色紫,脈細,治以六味地黃丸加味,病情較重者,可改左歸丸口服,血熱者合兩地湯或《丹溪心法》固經丸。4)濕熱體質:多見口干口臭,大便黏滯,小便赤短,經色紅而質黏,舌紅苔黃膩,選二陳湯合黃連化痰湯加減治療。5)陽虛體質:平時畏寒怕冷,精神不振,四肢發涼或冰冷等,以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或《景岳全書》歸腎丸擇方服用。6)痰濕體質:患者面部油膩,口黏痰多,白帶多,苔白膩,脈滑,治以二陳平胃散,痰多可合三子養親湯。7)血瘀體質:可見痛經,經色紫黑有塊,舌質紫黯或見瘀斑、瘀點,脈澀,治療選用桃紅四物湯或少腹逐瘀湯加減。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判定標準,1)痊愈:治療后月經周期、經量、色質恢復正常,其他兼癥消失;2)顯效:治療后月經周期在(28±5)d,經量恢復正常范圍,兼癥大部分消失;3)有效:治療后月經周期、經量、色質較前改善,其他兼癥減少;4)無效:患者經期、經量、兼癥改變不明顯。
1.4 統計學分析
以軟件SPSS 20.0計算,用率(%)表示治療效果,行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的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與對照組患者比較,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較高,且二者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中醫體質學說認為,體質是在先天稟賦和后天諸多因素參與的基礎上形成的相對固定的人體特質,不同類型體質可表現為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傳變轉歸中的某種傾向性。諸多文獻報導發現,在9種中醫體質中,有7種體質都與育齡期女性月經不調的發生相關[2]。相同體質患者的月經不調,在疾病表現和治療上都存在較多共性。
月經不調一般表現為月經周期和經量、色質的改變,各種表現亦可并見。以周期改變為主者,包括月經先期、后期或先后無定期。以經量改變為主者,分為月經過多、過少,甚至閉經。一般地,月經周期的改變由于體質的差異,臟腑功能偏盛偏衰而發生,經量的改變與體質的氣血虛實相關,而經質、經色病變原因多由于體質的偏寒偏熱導致[3]。比如,氣虛體質者,因統攝無權,多易發生月經先期、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陰虛體質者,多伴虛火內擾,易出現月經先期而量少;痰濕體質多致經血不行或量少,或月經后期,或稀發;陽虛體質者因臟腑、沖任失于溫養,多為痛經、月經后期,量少,或時間延長;血瘀體質者經量或多或少,易發痛經,經色紫暗,有塊,嚴重者可閉經;濕熱體質則見經量過多,也可并見月經先期,經色紅而質黏稠等。氣郁體質最易發生痛經,若郁久化熱,又可出現月經先期量多,甚至崩漏[4-5]。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將不同患者的月經不調進行辨證,劃歸為不同的體質,采用相應的方藥進行調理。通過治療觀察,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達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84.44%的有效率。此結論證實,中醫體質辨證法可指導月經不調的治療、預防和調養,從而改善體質,提高臨床效果。
總之,中醫體質辨證治療育齡女性月經不調有確切效果,值得在婦科臨床提倡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成瓊.中醫體質調理辨證治療育齡女性月經不調近遠期療效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5,26(09):1355-1357.
[2] 何銘晟.中醫體質調理辨證治療育齡女性月經不調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05(85):30,32.
[3] 李春華,張玉霞.分析中醫體質調理辨證治療育齡女性月經不調的近遠期臨床療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12):128-129.
[4] 王建琴,邵芳.中醫體質調理辨證治療育齡女性月經不調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2(21):118-119.
[5] 陳靜.中醫體質調理辨證治療育齡女性月經不調近遠期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7(0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