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仕玲


【摘 要】目的:探討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影響。方法:以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腦梗死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抽樣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28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超早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肢體功能改善情況、累計獨立行走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肢體功能較干預前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累計獨立行走率較對照組更高(P<0.05),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超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提高獨立行走率及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腦梗死偏癱患者護理中應用。
【關鍵詞】
超早期康復護理;腦梗死偏癱;肢體功能;獨立行走
腦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兇險、殘死率高的特點,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腦梗死患者的預后有了明顯的改善,但仍有部分幸存者進入恢復期后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運動障礙等后遺癥,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1]。偏癱是腦梗死后遺癥中的常見類型,除了臨床對癥治療外還需在早期輔助康復護理來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進而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2]。本研究以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腦梗死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超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腦梗死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首次發病,經臨床相關檢查確診,經對癥治療后進入恢復期,有不同程度的單側肢體運動障礙,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排除精神病史、溝通障礙、病情不穩定、四肢癱瘓及無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齡48~79歲,平均(64.55±3.86)歲;左側偏癱31例,右側偏癱25例。根據隨機抽樣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28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包括飲食指導、運動鍛煉、生活護理等。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超早期康復護理,具體為:1)肢體運動功能康復訓練:患者取仰臥位時在患側肩胛下墊軟枕,指導患者上肢外展、外旋,膝關節屈曲,避免被褥壓迫足部及足下垂。健側臥位時在患側上肢下墊軟枕,患腿屈曲向前,肘關節、腕、指關節伸展,患肩前屈90°。患側臥位時患側上肢前伸與軀干夾角應保持在90°以上,健側上肢置于身上,肘關節伸展,掌心向上,手指分開,健腿屈曲向前,患側膝關節微屈,踝關節保持在90°。每日按摩患肢2~3次,按摩時動作緩慢、輕柔,忌強刺激手法,每次20min。每日被動活動患肢,依次由近端向遠端關節活動,由單個關節向多個關節活動,每種動作重復30~60s,多進行肩外展、外旋、踝背伸、前臂后旋等與攣縮傾向相反的活動。恢復期間指導患者進行坐起、床邊轉移、站立、輔助行走、上下樓梯等訓練。2)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訓練患者自行完成刷牙、洗臉、如廁、穿衣、進食等日常動作,鼓勵患者盡可能用患側肢體協助完成,最大限度提高自理能力。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上下肢肌力、Fugl-Meyer及Berg平衡量表評分,累計獨立行走率,并于患者出院時采用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滿分100分。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檢驗采用SPSS 19.0軟件,以(±s)表示計量資料,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分別行t檢驗及χ2檢驗,P<0.05時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肢體功能改善情況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肢體功能較干預前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累計獨立行走率
研究組患者累計獨立行走率較對照組更高,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4.34±2.87)分,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1.45±2.65)分,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腦梗死后偏癱主要是因中樞神經元不可逆性損傷所致,僅依靠藥物很難恢復原有的肢體功能,因此還需通過功能鍛煉、按摩等方式刺激運動通路上的各神經元,促進病灶周圍組織重組或代償以形成新的神經通路,進而改善預后[3]。因此對于腦梗死后偏癱臨床上主要以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提高生活活動能力、降低殘疾程度為護理目標。
有研究表明,康復護理時間越早,越有利于腦組織的重組、神經功能的恢復及預后的改善[4]。超早期康復護理是指生命體征平穩后12~48h即開展的康復護理,在此期間可更好地提高中樞神經的可塑性、挖掘損傷組織及器官的修復潛能,促進健側腦組織的重組與代償以及支循環的建立,進而促進神經系統重塑及功能恢復,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5]。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肢體功能較干預前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累計獨立行走率較對照組更高,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超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提高獨立行走率及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腦梗死偏癱患者護理中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艷.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5,28(12):118-120.
[2] 朱祖燕.超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偏癱肢體功能的影響作用[J].糖尿病天地,2018,15(12):208.
[3] 黃曉丹.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偏癱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9,40(10):2426-2428.
[4] 劉娣.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的效果評價[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9,36(05):532.
[5] 劉斌,帥麗君,丁敬文.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6):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