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雪美 趙翠青



【摘 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對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焦慮的緩解作用。方法: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60例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為研究對象,并通過奇偶數數字抽簽法將其隨機均分為兩組(常規組與觀察組),常規組患者實施一般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SAS(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情況與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評分(41.33±3.41)分低于常規組患者的(52.15±3.28)分,且配合治療的依從性與生活質量影響方面均高于常規組患者,相關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優質護理,可有效緩解其焦慮情緒,有利于不斷提高其配合治療的依從性和優化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
優質護理;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SAS評分;生活質量
突發性耳聾即原因不明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臨床研究顯示,突發性耳聾通常合并耳鳴,病發時易對患者的日常生活交流等造成嚴重干擾[1]。因此,為進一步優化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的預后效果,本文分析了優質護理對緩解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焦慮的影響,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從本院耳鼻喉科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中隨機選擇160例納為研究樣本。在患者對研究知情的前提下,采用奇偶數數字抽簽法將其隨機均分為兩組,常規組(n=80)與觀察組(n=80)。兩組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制定的突發性耳聾相關診斷標準[2]。其中,常規組男患者有48例,女患者有32例;年齡為49~78歲,平均年齡為(57.24±4.53)歲;單耳發病58例,雙耳發病22例。觀察組男患者有46例,女患者有34例;年齡為50~77歲,平均年齡為(56.23±3.52)歲;單耳發病55例,雙耳發病25例。
1.2 護理方法
對常規組患者行一般常規護理(常規用藥指導等)。并在此前提下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方案,具體如下:
心理疏導:因自身病情對溝通交流的影響,患者難免會產生一定的焦慮、緊張情緒,影響臨床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醫護人員務必要針對患者的焦慮程度和個人心理特點給予恰到好處的心理疏導,確保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積極配合治療。耳穴按摩:醫護人員應積極主動結合健康宣教圖冊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耳穴按摩的益處與按摩手法,并予以親身示范,引導其學會自行按摩。生活指導: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飲食作息習慣,確保睡眠充足,并培養個人的興趣愛好,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
1.3 觀察指標
利用SAS與SF-36(生活質量量表)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
*趙翠青為本文通訊作者
焦慮情況與生活質量:SAS評分越高代表焦慮程度越高,SF-36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3-4]。結合患者接受治療與護理時的綜合表現評估其配合治療的依從性(積極主動接受治療并服從臨床一切安排為非常依從;配合治療的積極性不高且需經家屬或醫護人員耐心勸導為基本依從;完全抗拒治療、焦慮情緒較高且勸導無效為不依從)。
1.4 統計學分析
根據SPSS 20.0統計學軟件的相關要求與標準分析研究數據,利用(±s)表示計量資料,以t進行檢驗,通過卡方(χ2)檢驗對比計數資料,以P<0.05表示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評分
常規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評分雖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評分,且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
兩組患者護理后配合治療的總依從性分別為74.36%(常規組)和92.31%(觀察組),后者高于前者,且相關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
兩組患者護理后機體健康等生活質量指標的相關數據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是尚未完全明確病因病理的耳鼻喉科常見疾病。研究報道[5],要想從真正意義上確保臨床對患者治療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首先就應緩解其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調節其身心狀態。因此,除了常規性用藥指導、常規性飲食干預以及常規性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傳統護理措施之外,醫護人員還務必要本著“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護理服務理念,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為其提供更為系統化和完善的優質護理服務。
首先,應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心理特點,根據其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的實際情況給予其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促使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積極配合治療;其次,耐心引導患者及其家屬學習耳穴按摩手法,并予以親身示范和糾正其錯誤手法,促使其能夠通過自我耳穴按摩促進耳部的血液循環;再次,就飲食作息等方面給予患者生活上的正確指導,督促其養成良好的飲食作息習慣,確保營養攝入充足和睡眠充足,減輕耳部的壓力與負擔,促使其早日康復,回歸健康生活。而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在SAS評分等所有觀察指標中均優于常規組患者,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由此便進一步體現了優質護理對緩解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焦慮和改善其生活質量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可有效緩解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的焦慮情緒,有利于不斷提高其配合治療的依從性和優化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 朱慧君,虞曉潔,陳怡.積極性心理干預對突發性耳聾患者心理困擾和應對方式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S2):241-243.
[2] 王海茹,王海濤,郝玲.耳后與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突發性耳聾系統評價與meta分析[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8,16(05):669-675.
[3] 方雪華,張斌,黃俊麗,等.心理護理對突發性耳聾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評價[J].心理月刊,2019,14(09):41.
[4] 劉艷,劉慧巧,陶靜.預見性告知護理對改善突發性耳聾伴耳鳴患者焦慮狀態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03):150-152,156.
[5] 夏云.對突發性耳聾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24):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