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朋


【摘 要】目的:探討胱抑素C和血肌酐檢測在慢性腎臟病診斷和患者腎功能損傷程度評估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診的80例慢性腎臟病患者為觀察組,并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體檢的80例腎功能正常者為對照組。結(jié)果:觀察組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隨著CKD分期的增加,觀察組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明顯升高(P<0.05)。結(jié)論:胱抑素C和血肌酐檢測對于慢性腎臟病的診斷和腎功能損傷程度的評估具有較好的效果。
【關(guān)鍵詞】
胱抑素C;血肌酐;檢測價值;慢性腎臟病;腎功能損傷
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不斷升高,當進展到終末期腎病后,需要耗費比較高額的醫(yī)療費用,其發(fā)展的后果不但是腎功能衰竭,還包括腎功能下降所造成的各種并發(fā)癥尤其是心血管疾病[1]。準確地評估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功能具有重要的價值。本研究分析了胱抑素C和血肌酐檢測在慢性腎臟病診斷和患者腎功能損傷程度評估中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診的80例慢性腎臟病患者為觀察組,并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體檢的80例腎功能正常者為對照組。觀察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齡37~82歲,平均(51.49±13.55)歲;體質(zhì)量39~92kg,平均(59.34±17.99)kg;病因包括:腎病綜合征23例,高血壓性腎病20例,糖尿病腎病20例,狼瘡性腎病5例,IgA腎炎10例,其他因素2例。對照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齡35~80歲,平均(50.24±12.74)歲;體質(zhì)量39~92kg,平均(60.13±18.34)kg。兩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在早晨由醫(yī)護人員抽取80例慢性腎臟病患者和80例腎功能正常者3mL的靜脈血,采取肌氨酸氧化酶法檢測兩組的血清肌酐水平,采取乳膠顆粒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兩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根據(jù)KDIGO制定的標準對研究組患者進行分期,具體如下:1)CKD 1期:腎小球濾過率大于90mL/(min·1.73m2),共有患者15例;2)CKD 2期:腎小球濾過率為60~89mL/(min·1.73m2),共有患者17例;3)CKD 3期:腎小球濾過率為30~59mL/(min·1.73m2),共有患者19例;4)CKD 4期:腎小球濾過率為15~29mL/(min·1.73m2),共有患者18例;5)CKD 5期:腎小球濾過率小于15mL/(min·1.73m2),共有患者11例。比較慢性腎臟病患者和腎功能正常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并比較不同CKD分期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
1.3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對比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的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比較
觀察組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不同CKD分期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比較
隨著CKD分期的增加,觀察組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明顯升高(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腎臟病指的是各種原因造成的慢性腎臟功能障礙及結(jié)構(gòu)障礙(患者的腎臟損傷病史超過3個月),包括腎小球濾過率正常或者不正常的病理損傷、影像學(xué)檢查和尿液成分或血液成分出現(xiàn)異常或不明顯原因的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腎小球濾過率小于60mL/min﹚[2]。血清肌酐是臨床上評估慢性腎臟病病人腎功能的重要指標,也是現(xiàn)在臨床評價腎小球濾過率最為常用的一個指標,而腎小球濾過率是進行臨床分期的重要指標,但是血清肌酐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3]。血清肌酐常常會受到一些腎外因素的影響,而導(dǎo)致腎功能評估出現(xiàn)一定的誤差,如體質(zhì)量、年齡、疾病、性別以及飲食等。胱抑素C的分子量比較小,因此,在機體的生理條件下帶有正電荷,可以比較自由地從腎小球濾過,全部被腎小管的上皮細胞重吸收,且在細胞內(nèi)發(fā)生降解,而不會重新回到血液內(nèi),而且腎小管的上皮細胞并不會分泌胱抑素C到管腔中。因而,血清胱抑素的含量主要由腎小球濾過率決定,可以基本滿足理想內(nèi)源性腎小球濾過率標志物的要求。胱抑素C不受年齡、飲食、性別、炎癥、藥物、肌肉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沒有組織學(xué)特異性,而且胱抑素C的分子量明顯大于肌酐,帶有正電荷,更加有助于反映機體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的早期改變情況,因為其在機體內(nèi)濃度主要是由腎小球濾過率決定,與血清肌酐相比,是可以更加準確地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的一種內(nèi)源性標志物[4]。且目前臨床采取顆粒增強免疫比濁法對胱抑素C濃度進行測定,此種手段無污染,測定的時間較短,準確高,簡便快捷,穩(wěn)定性比較強,使用比較方便[5]。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慢性腎臟病的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明顯高于腎功能正常者。隨著CKD分期的增加,觀察組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明顯升高(P<0.05),表明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越高,其腎功能損傷程度就越嚴重。
綜上所述,胱抑素C和血肌酐檢測對于慢性腎臟病的診斷和腎功能損傷程度的評估具有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菊,王海燕,張桂霞,等.慢性腎臟病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安徽醫(yī)科大學(xué)學(xué)報,2016,51(01):106-109.
[2] 趙黎,金娟,龔建光,等.骨源性堿性磷酸酶測定在慢性腎臟病患者腎性骨病診斷中的意義[J].實用醫(yī)學(xué)雜志,2016,32(18):3070-3072.
[3] 申志祥,劉宇,劉敏,等.基于肌酐與胱抑素的腎小球濾過率估算方程對人群腎功能分期的評價及應(yīng)用[J].中華流行病學(xué)雜志,2017,38(11):1557-1562.
[4] 池銳彬,梁美華,鄒啟明,等.血清胱抑素C聯(lián)合APACHEⅡ評分預(yù)測膿毒癥急性腎損傷的臨床研究[J].中華急診醫(yī)學(xué)雜志,2018,27(10):1136-1141.
[5] 史武奇,張芝亞,李冰,等.血肌酐與胱抑素C在慢性腎臟病診斷及評估腎功能損傷程度中的應(yīng)用[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7,29(05):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