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

近日,網絡上一段宿遷市某校小學教師帶領全班學生為其偶像應援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該老師讓沒有判斷力的孩子一邊跳舞,一邊高喊著應援明星的口號,并拍下視頻發布到網上。
視頻被刷爆后不久,學校對當事教師做出停職停課的處罰,教育局也對該教師所在學校領導進行了誡勉談話。
這樣一則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讓我們唏噓不已。粉絲刷偶像的行為本身是中性的,不應片面歸結為壞事。但該教師運用職權之便,公私不分地將學生變為自己追星的道具,已經喪失了職業道德底線。這里先不去談論這件事情背后的是非曲直,我們僅從教育的角度來討論當時教師此種行為對教育有何影響。
1一般心智成熟度正常發展的孩子,在小學階段會進入一個崇拜并服從于權威的心理狀態。他們普遍認為老師說的話都是對的,尤其對于漂亮、親切又活潑的年輕老師更是極力追捧,所以比較容易被影響和牽引。
視頻中的未成年人年齡在10歲左右,處于人格和三觀的養成期,他們需要成年人給予正確的價值塑造和行為引導。如果該老師的行為沒有被及時制止,長此以往,盲目、瘋狂的追星行為恐怕會被孩子們有樣學樣、全盤照收。
除此之外,有些偶像明星本身行為不端,做出過有違社會公序、甚至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事,如果孩子們不辨是非善惡地追逐他們,浪費的不僅是時間和金錢,恐怕也會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和不健康的三觀,失去原本精彩而可期的未來。
身為教育者,我們一定要以此為警鐘。
2學生在學校最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努力學習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作為老師應該高效利用學生在校的每一分鐘組織精良的教學內容,而正是這位在學生眼中如“女神”般的老師,卻利用緊張的學習時間大張旗鼓地組織全班同學為自己的偶像高調應援,這無疑會讓學生誤認為,在小學階段追星應援似乎比努力學習、提升自我更加重要,浪費了學生在學校的寶貴學習機會。
3老師失格的應援行為會錯誤引導小學生將“瘋狂的無腦應援”等同于“神圣的追尋夢想”行為。
夢想為我們明確了前進的目標,給予了我們奮進的動力,是值得我們用一生不懈追求的。對學生進行“夢想教育”不僅僅是班主任和心理老師,更是每一位任課老師都應該加強引導的方面。
所謂“夢想教育”是從孩子興趣入手,發現孩子潛能優勢,點燃孩子追夢的動力,讓孩子為自己的夢想學習。這個夢想一定要是孩子自己的夢想,而不是我們強加給孩子的夢想。

然而,該老師盲目的追星行為不僅是洗腦式的越俎代庖,還會錯誤地引導小學生將“盲目追星”與“追逐夢想”劃等號。當孩子把夢想即人生奮斗目標確定成了不計后果、無視自己的底線地追星,后果會是多么可怕?
4“男生女生正確交往”的內容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對話中涉及“男朋友”等人際交往及性教育方面的敏感詞匯,會給小學生造成錯誤的認知,即“男朋友似乎是一個可以任意虛擬的人際角色”。
并且,“男朋友”這樣的詞匯并不適用于小學生當前的年齡特點和角色定位,此階段的孩子們對于男生女生之間如何正確相處,以及男女角色的獨特性等方面不甚了解。該老師為自己虛擬的“男朋友”應援的行為嚴重違背了中小學生“男女生交往應該大方得體、自然有度”的原則,所謂“身教勝于言傳”,其對班級學生在男女生交往方面的不良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誠然,教師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有追星的權利,追星行為屬于老師的“私事”。但老師組織全班同學進行集體性的教育活動時,這便是“公事”,是為了實現育人的教育目的。很顯然,這名老師所組織的這場追星應援不僅不能起到育人的目的,反而對青少年起到了不可逆轉的負面作用,這便是公私不分。
榜樣的力量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確實是驚人的,優秀榜樣身上如“樂觀、堅強、永不放棄”等諸多閃光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面對榜樣,我們會想到“我喜歡的人身上有我想要追求的東西”“偶像比我優秀還比我努力,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當一個好的榜樣與我們實現自己的夢想相關聯時,我們夢想的星空一定會漸次清晰起來,我們每個人都會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增添一份動力。
作為老師,可以適當地自曝偶像等夢想方面的內容,以激勵學生也能夠勇敢地追求夢想,但決不能顛倒了夢想的本質,更不能利用孩子對自己的信任和熱愛,去滿足自己追星的欲望。
教師之職之所以神圣,在于其特殊性:教師不是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工人所面對的是毫無生命意識的產品,而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個人,且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所以,身為教師,應該時時刻刻以師德師風的要求為行為準繩,分清教育中的“公與私”,觸碰師德底線的事情決不能做,違背教育初心的言行堅決杜絕。教育工作任重道遠,希望廣大的教師朋友們都能做學生成長路上的一盞燈,為學生的成長帶去慰藉和動力、激勵和鼓舞。也愿每一個孩子都能追著夢想的星光,活成自己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