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露萍
【摘 要】 :目的 對比觀察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療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收集某院2016年 6月—2019年6月300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莫西沙星組和左氧氟沙星組,對比治療效果并分析。結果 莫西沙星組的痰菌轉陰率(84.67%)病灶吸收率(86.00%)和空洞改善率(68.00%)均高于左氧氟沙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Х2=5.285,P<0.05;Х2=4.573,P<0.05;Х2=12.1154,P<0.05);而莫西沙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左氧氟沙星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莫西沙星聯合基本抗結核藥對耐多藥肺結核的治療效果和左氧氟沙星相比,莫西沙星的治療效果較好,痰菌轉陰率和空洞改善率提高,且安全性與左氧氟沙星接近。故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耐多藥肺結核;莫西沙星;痰菌轉陰率;病灶吸收;空洞閉合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oxifloxacin and levofloxacin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drug 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ollection of 300 patients with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resistance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in a hospital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ir drug resistance and treatment effect.RESULTS ?Moxifloxacin group of sputum bacteria turn rate (84.67%) lesion absorption rate(86.00%) and empty period (68.00%) were higher than in levofloxacin group,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Х2=5.285,P<0.05;Х2=4.573,P<0.05;Х2=12.1154,P<0.05);Compared with the levofloxacin group, the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moxifloxacin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levofloxacin, moxifloxacin combined with basic anti-tuberculosis drugs ha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on MDR-TB, with improved sputum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and cavity improvement rate, and its safety is close to that of levofloxacin.Therefore,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oxifloxacin;Negative rate of sputum bacteria;Lesion absorption;Empty closed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1
結核病是全世界范圍內最普遍的傳染性疾病之一。由于化療方案不合理或病人的治療依從性差及醫生督導任務的難以執行,結核桿菌的耐藥問題更是日趨嚴重。耐藥結核病,尤其是耐多藥結核的出現對全球結核的防治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1,2]。據WHO估算,全球每年MDR-TB發病人數30萬~60萬,而中國的MDR-TB病人數占全球總病人數的1/4~1/3[3]。如今已證明氟喹諾酮類抗結核作用與其他抗結核藥物之間無交叉耐藥性[4],。2016年 , 世界衛生組織 (WHO) 耐藥結核病治療指南把氟喹諾酮類藥物列為 A 組。本研究通過開展回顧性臨床分析,評價莫西沙星對耐多藥肺結核的臨床療效,并與左氧氟沙星進行對照,,并分析其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300名耐多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 ①確診為耐多藥結核且無合并肺外結核患者。 ②依從性良好,隨訪資料齊全,且知曉研究內容自愿簽署同意書者。 ③無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禁忌證。 ④參與研究前3個月內無使用免疫抑制劑。 ?排除標準: ①妊娠、哺乳期女性; ②合并肺結核以外其它感染性疾病,嚴重心、腎、肝等重要臟器疾病或嚴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惡性腫瘤、HIV 感染、神經系統疾病、癲癇、肺吸蟲病以及其它病原體混合感染等;③有藥癮或酗酒的患者。[5] ?④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者。選取300名耐多藥患者,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使用莫西沙星治療:150例(男105例,女45例),年齡介于18到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46±18.12)歲;病程1~3 年,平均(1.33±0.35)年。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療為對照組:150例(男114例,女36例),年齡介于16到8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28±17.06)歲;病程1~3年,平均(1.28±0.4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組間比較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的基礎治療均為帕斯煙肼+ 丙硫異煙胺+ 吡嗪酰胺+ 阿米卡星,其中帕斯煙肼0.5g /次,2次/d;丙硫異煙胺0.2g /次,3次/d;吡嗪酰胺0.5g /次,3次/d;阿米卡星0.4g /次,靜脈滴注,1次/d。在此基礎上,一組給予鹽酸莫西沙星片0.4g /次,1次/d,記為觀察組。;另一組給予鹽酸左氧氟沙星片0.6g /次,1次/d,記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6 個月。治療期間給予保護肝功能藥物,給予營養支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痰菌轉陰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改善率的差異和用藥期間不良反應。采用SPSS 22.0 版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均值±標準誤(x±s)表示,組間數據的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Х 2檢驗,P<0.05 表示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3 觀察指標
痰菌的轉陰率 根據患者治療后痰涂片及痰菌檢查結果結果未見抗酸桿菌即陰性,計算痰菌轉陰率,即痰菌轉陰率=痰菌轉陰例數/150×100%。
病灶的吸收率 根據患者治療后的病灶檢查結果判斷,即:(1)明顯吸收:病變吸收1/2以上;(2)吸收:病變吸收1/3以上,不足1/2。;(3)無改變或惡化:包括病變吸收不足1/3,或病變增大或出現新病變。計算病灶吸收率,即病灶吸收率=( 明顯吸收例數+吸收例數)/150×100%。
空洞的改善率 根據患者治療后的空洞改善情況判定,即:(1)閉合,患者治療后的空洞瘢痕完全愈合,空洞全部消失;(2)縮小,患者治療后的空洞平均直徑減小>50%;(3)無變化或增大,患者治療后的空洞直徑減小<50% 或明顯增大[6]。計算空洞改善率,即空洞改善率=( 閉合例數+縮小例數)/150×100%。
根據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評價標準為:(1)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痰液檢測轉陰,肺部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灶吸收在1/2以上,空洞完全愈合為顯效;(2)臨床癥狀緩解,痰液檢測轉陰,肺部影像學可見病灶吸收在1/3以上,不足1/2,空洞明顯縮小為有效;(3)臨床癥狀并未出現明顯的好轉,影像學檢查空洞未消失或增加,病灶吸收小于1/3為無效,有效率=(顯效+有效)/150×100%。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對照組左氧氟沙星經過6個月的治療有效率不足50%,結果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的痰菌轉陰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改善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痰菌轉陰率為84.67%;病灶吸收率為86%;空洞改善率為68%,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情況具體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的不良反應情況
兩組比較Х2=2.8986,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3。
3 討論
從統計結果看,莫西沙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左氧氟沙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莫西沙星對耐藥結核菌的抑制能力優于左氧氟沙星,對臨床治療起到更好的治療作用。差異較大的是空洞改善率,左氧氟沙星組空洞改善率只有38%,直接影響了其有效率。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屬于喹諾酮類藥物,兩者均抑制結核桿菌的DNA復制過程,使其數量減少或消失,從而達到痰菌轉陰的效果。莫西沙星作為第四代的喹諾酮類藥物,既能夠通過抑制細胞的DNA旋轉酶A 亞單位部位,致使肺結核桿菌死亡,又因附加的甲基側鏈,提高了結合病原菌與穿透細胞壁的能力,而增強抗菌作用。對其他藥物耐藥的結核桿菌也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其半衰期較長,可迅速作用于肺組織,緩解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程度。,因此,莫西沙星對空洞改善有明顯效果。左氧氟沙星同樣具有良好的殺菌作用,起效快,屬于最早用于抗結核治療的喹諾酮類藥物,但是在對患者治療的同時,會使得結核桿菌發生基因突變,長期使用可能提升患者的耐藥性,影響其療效[7]。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發生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肝功能損傷、胃腸道癥狀、神經系統癥狀、白細胞降低、昏厥、耳鳴耳脹等,從統計結果看,兩組的胃腸道癥狀、神經系統癥狀各有2例;莫西沙星組至白細胞降低4例,左氧氟沙星組無此不良反應;肝功能損傷、昏厥、耳鳴耳脹的不良反應均發生在左氧氟沙星組,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安全性兩者相當。個別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可能是由于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導致個別機體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產生的機體功能紊亂。
4 結論
綜上所述,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兩種藥物均有治療上的優勢,并且不良反應較少,莫西沙星的治療效果優于左氧氟沙星。但由于莫西沙星的價格較高,對于初發現的耐多藥且肺部空洞不明顯的患者,若家庭經濟較為困難則可選擇左氧氟沙星,根據實際情況而定[8。9]。
參考文獻
Gandhi NR,Nunn P,Dheda K,et a1.Multidrug resistant and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a threat to global control of tuberculosis.Lancet 2010;375:1830-1843.
Wbrld Health Organization.Guidelines for the programmatic management of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1.
Blower S M.Chou T.Modeling the emergence of the‘hot zones:tuberculosis and the amplification dynamics of drug resistance[J].Nat Med,2004,10(i0):ll11-1116.
Croftom J,Chaulet P,Maher D.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Report No.WHO/TB/96,2 1 0(rev 1).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7 Respir Crit Care Med.1996 Nov;154(5):1478-83.
朱亞.左氧氟沙星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國藥業,2017, 26(15):71-73.
鄧俊亮,華美香,陳鍵騰.莫西沙星治療中青年耐多藥肺結核的療效[J]. 臨床肺科雜志,2016,21(12):2200-2202.
紀建勛.耐藥性肺結核左氧氟沙星與莫西沙星治療的效果對比 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6):96-98.
朱建偉.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療老年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11(11):64-65.
肖和平,主編.結核病防治新進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