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莉 王正聰


【摘要】目的:探討同理心護理干預對肺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配合度的影響。方法: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肺心病患者進行研究,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同理心護理,對兩組自我效能及配合度進行比較。結果:兩組干預前的自我效能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后自我效能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配合率為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80.00%(P<0.05)。結論:同理心護理干預可提高肺心病患者自我效能,也能提高患者配合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同理心護理干預;肺心病;自我效能;配合度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210-02
肺心病是一種常見于老年人群的慢性疾病,由于該病發病機制復雜,且患者大多伴有其他基礎疾病,增加治療難度,預后不良。經相關研究顯示,肺心病患者治療過程中普遍存在自我效能較低,配合度差等問題,進一步影響治療效果,導致療效難以達到預期[1]。本研究將同理心護理干預用于肺心病護理中,旨在觀察其對患者自我效能及配合度的影響,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肺心病患者進行研究,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58~79歲,平均年齡(67.82±4.01)歲;病程3~16年,平均病程(8.62±0.15)年。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55~79歲,平均年齡(67.41±4.03)歲;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71±0.17)年。兩組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健康宣教、用藥指導、康復訓練、飲食指導、心理疏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同理心護理干預:①用心傾聽:多與患者交流,取得患者信任,引導患者積極表達內心的訴求,護士用心傾聽,敏銳的觀察患者在此過程中的動作及表情,傾聽過程中不要打斷患者,并針對獲取的信息作出適當反應,靈活應用眼神、語言及肢體等給予反饋。分析整理獲得信息,對患者情況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制定護理方案。②換位思考: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護士需要多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設身處地去感受患者的處境與想法,包括對自身患有肺心病存在什么困難,針對存在的問題需要如何處理等?;诖耍鲃訋椭?、鼓勵患者,以取得共情效果。③同理反應表達:護士需要充分尊重患者,理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站在患者角度開展相應的護理措施,想患者所想,最大限度滿足患者合理需求,使其感受到被關心與尊重,達到情感共鳴。
1.3?觀察指標
①采用自我效能量表(CSES)對干預前后自我效能進行評估,總分40分,分數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好。②采用自制配合度量表對兩組患者配合度進行評估,總分100分,90~100分為完全配合,70~89分為基本配合,<70分為不配合。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經x2檢驗,率(%)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x±s)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結果
2.1?兩組自我效能評分差異
兩組干預前的自我效能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后自我效能評分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2.2?兩組配合度差異
觀察組康復配合率為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80.00%(P<0.05),見表2。
3?討論
肺心病是一種因肺動脈及肺組織病變導致心臟疾病的臨床病癥,表現為呼吸衰竭、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增大,其病理機制為肺結構異常及呼吸功能障礙,會導致患者機體處于長期缺氧狀態,紅細胞大量增多,血管及氣道阻力增加,進而引發心臟結構異常。已經有研究表明,肺心病病程進展過程中,有些環節具有可逆性,積極接受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對改善患者預后極為重要。但是由于肺心病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不了解,導致配合度較低,使治療效果滿意達到預期[2]。
本研究將同理心護理干預措施用于肺心病護理中,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自我效能明顯較對照組高,表明同理心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使其以積極態度面對疾病。同理心護理干預是一種新興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在護理過程中站在患者角度去感受其觀點、憂慮及需求,充分理解患者,在情感與認知相互作用下達到改善結局的目的[3]。在同理心護理干預過程中,通過耐心傾聽、換位思考、同理反應表達等方式,滿足患者情感需求,產生情感共鳴[4]。護理人員也可以充分了解患者想法及需求,更便于護理措施的開展,取得更好的護理體驗。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配合度明顯較對照組高,可能是同理心護理可使護士與患者產生心理上的共鳴,促進患者更為信賴護士,從而提高其依從性,為護理措施的開展創造條件。
綜合上述,同理心護理干預用于肺心病護理中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配合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蘇桂芳.心理護理對肺心病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9):217.
[2]?高殿鈺,李利平,張秋陽.臨床綜合護理在肺心病治療過程中的療效觀察及分析[J].貴州醫藥,2018,42(2):246-247.
[3]?羅瓊,王玲,查娟,等.同理心護理對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認知程度心理狀態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西部醫學,2016,28(7):1030-1033.
[4]?閆莉.同理心護理在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20):116-118.